小地精三岁半(304)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幺妹再次疑惑了,她记忆中没有这么一个漂亮男生呀。

男孩遗憾的叹口气,“我叫曹宝骏,你不记得了吗?”

幺妹再次摇头,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不记得了。”顺便,再啃一口柿饼。

好看的男生,她看一眼就行啦。她现在的审美就是喜欢白白净净不长胡子不长喉结个子又高的小男生,这个曹宝骏都占全了,她自然会欣赏的看一眼。

可也仅限于一眼,漂亮男孩在她心目中还没这块柿饼重要呢。

曹宝骏从小到大被人夸好看,只要是女性,无论是八十岁老奶奶还是三岁小女娃,谁不是要多看他两眼,在这小丫头跟前还是第一次吃瘪,他有点意外的挑挑眉。

“崔春晖是不是你姐?”

“对呀,你认识我春晖姐姐吗?”

男孩笑起来,露出一对可爱的小虎牙,“她是我表姐,你小时候去过我们家的,阳城市煤炭厂……”

幺妹眼睛一亮,“大黑!”那正是她捡到大黑的地方呀,还有大黑一家呢。

曹宝骏脸色有点尴尬,“你是说那只大黑猫吧?”当时奶奶不同意他们带进家,后来就让她们带回家了。

“它还好吗?”

“好呀,还长这么胖呢,她的儿子女儿都可好,还当外婆了呢!”说起大黑猫一家子,小地精就来了兴致,手舞足蹈的比划起来,不防大半块没啃完的柿饼就掉地下。

哎呀!好可惜呀!甜甜的美味的柿子饼呀!

就差在脸上写“可惜”两个大字了,曹宝骏“噗嗤”一乐,赶紧帮她捡起来,“用水洗洗吧?”

顺道看了一眼,“这是什么东西?”

“柿子饼呀。”边说,嘴里就不受控制的分泌口水啦,她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儿在拉扯。

懂事小人儿说:“崔绿真你已经是十一岁的大女孩啦,不能再这么贪吃。”

怎么也吃不饱的小饕餮却说:“你现在正在长身体,要补充充足的营养哦,柿饼里包含丰富的甘露糖醇、葡萄糖、蔗糖……糖糖糖还是糖。”

曹宝骏又笑了,“有这么好吃吗?”

“当然好吃。”幺妹犹豫一下,还是大方的从兜里拿出另外一块,“给,你吃这个,没掉地上哦。”

曹宝骏从小就是蜜罐里泡大的,进口零食也没少吃,本身也是个吃家里的行家,柿子这玩意儿,新鲜的时候他就不爱,总觉着又软又烂,像没牙老太太的主食。它做成的果干儿,他实在想象不出来,反正肯定不好吃。

幺妹期待的看着他,“你尝一口叭,很好吃哒。”

她的眼里,是满满的鼓励和期待,会让人有种不吃就对不起她的错觉。曹宝骏轻轻完了一口,以为又是那又稀又烂的口感,谁知却软软的很有嚼劲,满满的全是胶质的感觉……他顿时眼睛一亮。

“怎么样,我就说好吃叭。”幺妹得意地眯起眼睛,把刚捡起来的半块“叭叭叭”啃掉,像一只牙齿特别锋利的小仓鼠,双手抱着,嘴巴蠕动着。

曹宝骏看得目瞪口呆,掉地下了还……还能吃?

对不起,作为全市最大消息最好的厂子大领导家里最受宠爱的宝贝蛋,他从小就没因为一口吃的伤神过,别说掉地下还捡起来吃掉,就是牛羊肉这种限量供应的物资,他们家都是换着花样的做,但凡隔夜他都是不碰的。

想想黄柔母女俩,顾学章没住进来的时候,一小碗肉菜晚上不舍得吃完,第二天热一下就早饭,中午再热一下就中饭……哪怕是掉一粒米在桌上,幺妹都会捡起来吃掉。

一个穷孩子,一个富孩子,面对面说起柿饼的由来。

“你这么小就能帮忙卖东西了吗?”

“对呀,我以前还卖过西瓜呢!”小地精骄傲的说。

“宝骏?”一个穿黑皮鞋的中年女人走过来,“怎么跑这儿来了。”

“何老师,这是我们家一个表妹。”

何老师对幺妹不怎么感兴趣,她只是发愁的说:“等我盖完章还要去商店买东西,你没事就在这儿等我,别乱跑哦。”

曹宝骏点点头,他其实只是看着长得大,年纪跟幺妹差不多,还是很听话的:“好。”

何老师走了两步,他忽然想起来,“老师是要去买零食吗?”机关一小每年都有春游秋游活动,今年的秋游被耽搁了,推迟到下周一,都可以算冬游了。

机关一小每个年级只有三个班,每个班只有三十个同学不到,全是干部家庭的子女,而且还不是一般干部,杨丽芝都没能转进来的呢。每次去秋游前,家长都会给班主任交两块钱班费,用以采买孩子们的秋游用品和小零食。

今天,他们要去采买的就是秋游零食。

曹宝骏机灵的眼睛一转,“老师买柿饼吧,柿饼好吃。”

“什么柿饼?”

幺妹赶紧非常乖巧的递上一个灰白色圆溜溜的小东西,何老师一看就明白,“我都好多年没吃过了。”

她从外省来到石兰已经许多年了,当年师专毕业就一直留在阳城市成家立业,对这种在她们老家来说稀松平常的零嘴,在阳城却许多年没见过了。

那软软糯糯的胶质感,仿佛正是童年的绵长与幸福感。

她怀念地吃完一块,“谢谢你,你叫崔……”

“崔绿真,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很便宜的哟。”大大的眼睛又黑又圆,一点儿也不怯场。

“哦?有多便宜?”

幺妹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商店里八块钱一斤,我们家只要五块哟,果肉这么厚。”她特意用手指比划。

确实,王满银买的柿子够大够肥,肉质非常肥厚,口感极佳。

何老师本来就要采买,看她这么卖力的推销,就动了心思,“你们家有多少呀?”

幺妹眼珠子一动,“二十斤。”

“只有二十斤啊……”

“二十斤够了。”

何老师和曹宝骏同时出声,只不过一个嫌少一个嫌多。

作为一只聪明的小地精,崔绿真懂得一个道理,越是少的东西显得越金贵,价格越能卖上去,所以她一口咬定“只有二十斤了哟,卖完就没有啦。”

何老师绝对想不到,她这么小大的丫头会故意这么说,当即爽快的问能不能帮送到学校,什么时候能送来,顺道先给了她十块钱的定金。

幺妹留下她的姓名、地址和电话,高高兴兴的蹦跶进门,“爸爸妈妈,我卖了二十斤柿饼哟!”

递上一张大团结。

正在商量事情的两口子一愣,“哦?”

不过,等听完小丫头的话,他们就不淡定了,他们这个啥都懂啥都会做的闺女,居然单枪匹马卖出去一百块钱的货!关键是,谁也没想好怎么定价的,她就给报出去五块一斤?

其实,按照成本来算的话,两块一斤都有很大的赚头,她居然五块一斤?!

“会不会……这也太贵了吧……”黄柔有点吃惊,有点犹豫。

“不贵,我姨妈和满银叔叔花了那么多心思呢,他们好辛苦哒!”

“可也……”

幺妹“哎呀”一声,小大人似的说:“妈妈你太笨啦,只要他们愿意花钱买,我们就可以卖的呀。”

黄柔还要再说,顾学章拦住她,看着胸有成竹的闺女,笑道:“孩子大了,你就让她试试。”

“一块钱不到的本,卖五块,这不是暴利嘛……”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一个开端。

虽然来了个开门红,可幺妹却还是不想回家,厂里还剩五百八十斤呢,还有今天满银叔叔又去买的生柿子,怎么说也是一千多斤的出量,她们还得继续找销路。

母女俩出了物资局,幺妹下意识看了一眼对面的体育馆,也不知道思齐哥哥在书城怎么样啦,那年的世锦赛他虽然参加了,可终究还是比不上从小训练多年的职业选手,忍痛输给了日本人。

他心有不甘,愈发勤学苦练,三年来很少回家,哪怕是来阳城市打比赛,也只是抽空回家一趟,几乎努力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境界,立志要在来年夏天的世锦赛里赢回来。

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哥哥现在状态可好可开心啦,听说以后省队还要给他保送大学呢,只是不知道恢复高考后还能不能兑现承诺。

但无论如何,师傅师娘也已经超级开心啦!

顺着北京路,走了十来分钟,还没看见百货商店,幺妹有点口渴,“妈妈,为什么这条路叫北京路呀?是北京人来修的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