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299)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对于崔家的三个大女孩来说,这是一张彻底改变她们命运的报纸。

第140章

这一天, 牛屎沟的春晖友娣李宝柱扔下手里的土坯锄头,撒丫子往家里跑!

他们身后,是一群莫名其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社员:“这仨娃咋了?”

“看了黄老师的报纸就跑了。”

“报纸上写啥?”

“我又不识字儿。”

……

所有人都在议论猜测, 那份报纸上到底写了啥, 能让这三个牛屎沟最高学历的娃娃激动成这样。话说, 他们高中毕业也几个月了, 村小学本来正好缺三位代课老师,这放在以前那可是抢破头皮的事儿,可今年大队部给他们做了几次思想工作,三个娃娃都说不去,他们要看书,要复习。

高中都毕业了还看啥书?

有个工作不挺好的吗?

没有城市户口却能享受城市户口的待遇, 这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事啊!

这三个娃娃一定是脑袋生锈了,尤其老崔家那个春晖,当年考高中能考全县第一名又怎么着?还不是一样的回家种地?还不是一样生锈?

所以说嘛, 读书有个屁用!白白花费那么多学费生活费, 一家老小勒紧裤腰带供出来的高中生,居然是三个傻子, 放着这么好的“工作”不要,还要看书, 看书考啥?考大学吗?

这几个月,三个高中生成了牛屎沟的笑柄。所有人看崔家的眼神都充满了同情, 别看他们家保住了家底儿,可有两个傻孙女嘞!一天天的活儿不咋干,就漫山遍野的看书看书还是看书。

真想不明白,都毕业了还有啥好看的!

李宝柱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作为家里的老大, 下头几个弟弟妹妹嗷嗷待哺,本来初中毕业那年李家人就不想让他念了,是春晖找到李家磨破了嘴皮子,家里才勉强同意他上高中。好不容易高中毕业能回家帮父母减轻负担的时候,你说你不干活你要看书?

这不讨打呢吗?!

刚回来那半个月,李家老头儿追着儿子狂揍成为牛屎沟最大的娱乐看点,所有人都说想不到李宝柱居然这么不懂事,这么多年的书白读进狗肚子啦。

然而,更“不懂事”的还在后面,从当天下午开始,三个高中生再也不愿出门干活了,全都跑山上去“呱呱呱”的背书,背得基建工地上的农民们都能鹦鹉学舌几句。19号,原本在供销社站柜台的崔家大闺女春苗,居然也回来看书了!

听说,还是跟辞职回来的!

辞职啊,不是请病假啊!她居然从千千万万人做梦都想去的供销社辞职了,这已经不是不懂事了,是糊涂!是脑袋有坑!

作为母亲,刘惠还是从社员口中知道大女儿辞职的事,她一点儿也不信:“张大婶儿你可别乱说,我家春苗现在站副食品柜台,每天不知要称多少斤饼干出去,忙得不可开交嘞。”

谁不知道整个供销社最受欢迎的就是副食品柜台?这一年多来,刘惠可是挺直了腰杆,说话都中气十足呢。

“咋不可能,我听李宝柱他娘说,你家春苗就是不干啦。”

“就是,听说昨儿就辞职了,你说这好好的铁饭碗咋说不要就不要了呢?这么好的单位可不是闹着玩儿……”

刘惠再也听不见别人说的话,旋风一般跑到工地周边,扯着嗓子吼:“崔春苗你个死丫头你给老娘滚出来!”

母老虎的狮吼功震得百鸟惊飞,枯黄的树叶簌簌的落,知道母亲脾气的春苗自然是不可能出去的,满山林边跑边背书,一日三餐奶奶会给她们送进来,愣是跟刘惠打了三天的游击。

跟刘惠这大字不识几个的女人解释“破釜沉舟”?开玩笑,她能直接打得闺女满地找牙,死丫头谁给你的勇气辞铁饭碗,你经过老娘同意了吗你?!

直到10月21号,恢复高考的消息开始在所有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出现,刘惠才知道她闺女在干啥。可饶是如此,她也接受不了,上大学又能咋地?她四婶不也是大学生嘛,还不照样来牛屎沟参加劳动……可话又说回来,她四婶之所以能从村小学的代课老师到城里公派教师,再到现在的副校长,原因值得她深思。

她刘惠自诩也是牛屎沟首屈一指的聪明人,为啥黄柔能当上校长,她却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她跟黄柔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黄柔识字儿,有文化!

有文化就能当上校长,其实她还觉着,上大学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于是,可怜的刘惠同志,就在到底让不让闺女辞职考大学这个问题上纠结摇摆,折磨得她吃不下睡不着,满嘴冒火泡。

当然,崔家人可没心思管她,因为报纸上还说了,考试时间就在四十多天后!他们必须给三个孩子创造最有利的复习环境,盖房子大人们想办法,实在忙不过来花钱请工,坚决不能耽误她们一分钟。

因为,他们已经听过无数遍报纸了,今年招生对象较十年前多了无数倍,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能参加【1】!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今年的竞争对手将是有史以来最多的,根据四婶的初步估计,从十一年前开始的老三届加这十年期间的新三届,至少会有两千万人报名,到时候经过政治审查啥的,能有资格走进考场的,少说也是五百万,而根据今年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看,录取名额顶多只有二十五万!

百分之五的概率,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有机会考上。

意味着,如果她们不努力,不比别人多看书的话,今年她们只是五百万分母中的一员,明年她们不止要顶着全家全村人的压力,还得顶着更多人报考的压力,胜算更小。

反倒是今年,相较别人来说,她们早四天知道了消息,早四天做足了准备,胜算更大。

尤其春晖这两年,一见面就给春苗叨叨会恢复高考,春苗也没把书本知识丢下,哪怕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宿舍也要看足四个小时的课本才睡觉。

友娣和春晖是应届毕业,那更了不得,书本知识就跟刻在脑袋瓜里一样嘞!

崔家所有人都很矛盾,一面希望时间快快过,快快到12月那一天,让他们家三朵金花走上全国大舞台比拼一番,一会儿又祈求时间能慢点儿,让她们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目。

黄柔请市里曾经参加过高考改卷的老师,帮她们找了好几套练习题,虽然原题出现的概率为零,可重在让她们知道十年前的高考怎么考,知道模式也是一种底气。毕竟,停止招生的这十年,老师再也不给她们讲高考的点和模式,许多人几乎是蒙着眼睛走上考场的。

而大河口,跟崔家的如临大敌不一样,胡峻好像压根没把这事当事儿。

幺妹放学路上又遇见穿着一身工人装的胡峻哥哥,他现在已经快有爸爸高啦,可因为从小营养不良,人特别瘦,看起来没爸爸厉害的样子诶……

“胡峻哥哥!”

少年回头,十七岁的他,嘴唇一圈还是干干净净,像个大孩子。“绿真放学了,菲菲呢?”

“菲菲先走啦,她要回去带小弟弟。”崔绿真跑上来,自然的牵住他的手。

胡峻有点不自然的想要抽出来,因为他手上沾了黑漆漆的机油,修机械的时候弄破手套,手上还有两个流血的伤口……而她,是那么漂亮那么干净。

崔绿真仿似没有察觉,以熟悉的紧紧的力道牵着他,一蹦一跳的说:“哥哥你怎么还在上班?”

“不上班能干什么?”他有点失落的反问。

“我姐姐们都早没上班啦,在家看书呢!”

胡峻只是低头看自己的工作服,这是厂里机修组专用,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取消上山下乡,可胡雪峰还是给他安排进了机修组,因为这批高效率的德国装备在厂里还没人会修,每次出故障都是胡雪峰用他的三脚猫德语对照着说明书,或者给厂里鸡同鸭讲的沟通,现在儿子毕业,他肯定要将他培养成接班人。

甚至,学会修德国设备,以后就掌握了整条生产线命脉,那是无可替代的工作,要升迁也很快。

胡雪峰再从上面拉他一把,这就是“父子同心,其利断金”的事儿!

崔绿真可是很聪明的小地精,她想了想,拽着胡峻的手问:“哥哥你真要当工人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