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27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但小花生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厂里绝对不会走丢,食堂大师傅喜欢它,它一去都是给扔大骨头的。兄妹俩松口气,平静的看向父亲。

“爸爸。”

胡雪峰坐沙发上,意气风发。倒是难得的关心他们:“肚子饿了吧?”

有人立马说:“对对对,都这个点儿,孩子肯定饿了,咱们上国营食堂去,出纳已经定好了位子。”

大家簇拥着一家三口和菲菲姨妈,一起上街去。对面402则显得安静多了,黄柔在厨房炒菜,呛得顾三和幺妹“咳咳咳”,顾三捂住鼻子进去,“你这炒的啥,快呛死你老公了。”

黄柔在他腰上捏了一把,“炝吵腰花。”

“怎么,还不够?”顾三看幺妹正在乖乖写作业,看不见这边,就故意挺了挺腰。

“呸!下流!”黄柔红着脸,“今儿不是星期五嘛,我让春晖和友娣来吃饭,待会儿她三伯也来。”

以前,她们孤儿寡母的,她也不好老叫崔建军来吃饭,他也不肯让她们破费,刚跟顾三结婚那两年,崔建军更不好意思来了,今年他们条件好了,崔建军才会时不时来一下。

顾三嬉皮笑脸,“那光这可不够,我出去称点熟的。”

“已经称好了,你看看还要不要花生米?”

两口子现在也算干部身份了,黄柔工资涨到小六十,顾三那更不用说,已经破百了。最关键是他在物资局,偶尔会有些折扣处理的生活物资,菜是牛屎沟送来的,他们在花不了几个钱的前提下,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至少,每顿都能有个荤菜有个汤,主食也是米饭包子馒头的换着吃。

幺妹从杨丽芝那儿拿到周末作业,手下迅速的写着,她每次星期五就能把两天的作业写完,周末就能痛痛快快玩儿。

其实,以她现在的成绩和知识储备量,直接跳级初中也不成问题。可叔叔妈妈不让她跳呀,说小孩子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来,不缺这两年学费,反正她现在班上就是年级最小的,慢慢读就是了。

所以,她虽然已经看了许许多多的书,可身份依然是个三年级小学生。这不,最近她实在是对幼稚的低龄读物不感兴趣了,开始偷偷看妈妈放在书桌上的《人民日报》,叔叔的内部资料《参考消息》,觉着好的句子,还会偷偷摘抄下来,记在小本子上。

同时,遇到搞不懂的句子或名词,她还会若无其事的装着不知道哪儿听来的,拿去问陈静或者杨老师。

譬如,原文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英雄的越南人民的铁拳,把美帝国主义打得焦头烂额”【1】。她会把“阿尔巴尼亚”单独截出来,问老师,这个国家在哪儿,侵略它的国家是哪些,现在的领导人是谁,有什么突出事迹……这么分解开,谁也想不到这小丫头看的居然是六年前的文章。

至于越南,她早知道了。

就这样,她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涉猎的领悟越来越广,每当把大人问住的时候,她就会忍不住悄悄的得意——看吧,连老师都不知道呢!

读书读得多,一开始看不出来跟其他人有啥区别,可慢慢的,大人们发现,这丫头好像心胸挺开阔,也有非常强的共情能力。别的女娃娃会因为一根头绳一块橡皮闹矛盾,她和好朋友们从来不会闹矛盾。

说不出是因为不在意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她跟任何人,只要是她想相处的,都能处得很好。

黄柔叹口气,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担忧,她一面觉着闺女这样挺好的,很多人长大后最大的困扰就是人际关系,可一面又怕她变成胡雪峰那样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人。

那样的人生,除了一路往上,还有什么意思?

她和顾三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给闺女更好的平台,更高的起点,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健康和开心。

正想着,春晖和友娣来了。

她们俩现在都在阳城市二中上高一,春晖是中考县状元,比胡峻还高了两分。可她喜欢文科,选择了文科出众的二中,友娣虽然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也勉强上了二中。

“姐姐!”幺妹开心的跑过去。

春晖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三国演义》,“上次的看完没?”

“看完啦,谢谢姐姐!”

她所在的二中,是全市文科最好的学校,校内有一座图书馆,她每次来都会给幺妹借本书。

黄柔看见书名,哭笑不得,“你们呀,小丫头看这个能看懂不?”

其实幺妹是不大懂的,她只知道字面意思,她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让她明白深层含义,可她就是想看呀,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

友娣跑进厨房,“四婶还要炒啥菜,我来。”

说着就挽起袖子,洗手,她现在的厨艺,已经是老崔家第一了,就是跟国营食堂的大师傅比也不差。只是她常年在学校,锻炼机会没有人家多而已。

黄柔把备好的菜告诉她,就被小姑娘推出厨房了。

“最近怎么样?学习压力大不?”

春晖腼腆的笑笑,“老师教的不多,上午念社论,下午干劳动。”

黄柔叹口气,名义上是高中,可跟农村干活也没啥区别,甚至吃的还没在自个儿家里饱,还不如在生产能挣工分呢。

可大环境就是这样,全国各地的高中都一个样。

“四婶不用担心,我估摸着很快就能恢复高考嘞。”春晖悄悄说。

黄柔看着现在这形式,也渐渐相信丈夫的话了,她一个小孩,国运岂是她能参透的?“你们别担心,到时候招工给你们想想办法。”

春晖一愣,她从来没想过重活一次还去当工人,哪怕是国营厂子的工人,她也没想过。记忆中,到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全国都沸腾的情景,让她每当想起来的时候,都热泪盈眶。

虽然,上辈子的她没能力参加,可看着一起长大的许多孩子参加,友娣考上师专,李宝柱第二年考上阳城医专,张秋兰晚几届,也考上了师专……所有人,都因为高考,改变了命运,成为受人尊敬的老师,记者,医生!

现在是1975年12月29号,再有20个月,20个月,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就会传来!

黄柔再次叹气,现在包包卖不了,春苗也高中毕业回家参加劳动,原本还对春晖的话深信不疑的崔家人,也开始动摇了。可她依然坚信春天就是会到来,每次回家都督促着春苗看书复习,坚决不能把书本知识丢弃,还让家里人少分派她任务,少去挣工分。

顾三却误会了,以为老婆叹气是因为发愁春苗的工作。

“你们别操心,我不是听说她想去供销社?赶明儿我去问问老刘。”自从他调到市物资局后,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副手就升为县供销社主任,书记是从市里派下去的。

黄柔也怕他为难,“这样会不会……”

“不会。”不就是一个工作嘛,自从前年清理出去一批害群之马后,系统就一直缺人,他也没重新招工,今年换了老刘上去,可能快撑不住了,招工是必须的。

不过,为了避免再把裙带关系带进去,这一次的招工估计会采取比较公平公正的方式——考试。

“你们回去告诉她,好好看书,估计就年前的事。”

春晖感激道:“好,我会告诉春苗姐姐,谢谢顾叔叔。”

顾三点点头,看报纸去了。

友娣的手艺果然进步很大,一盘醋溜土豆丝炝得又香又脆,香菇肉片又滑又嫩,茴香鸡蛋也是金黄喷香,哪怕是黄豆焖猪尾也比当年王二妹做的好吃!

黄柔的手艺本来也挺好的,可她炒的腰花在一堆色香味俱全的菜盘子里,居然显得又黑又老,一点儿卖相也没有了。众人无不啧啧称奇!

崔建军提着一网兜黑溜溜的东西也来了,“都说让你们别等我,天冷,菜冷得快嘞。”他把网兜放下,使劲搓搓冻红的手,放在炉子上烤了烤,瞬间就暖和下来。

环顾小屋,虽然小,可五脏俱全,烧上一个火炉子放桌边,整个屋子都热起来。

顾三给他倒了满满一盅高粱酒,“下雪了?”

崔建军闻见酒味就馋得不行,“可不是,估计得下一夜。”他指指提来的网兜,“这是别人给的马蹄,煮了给幺妹润润肺。”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