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18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好好的一窝五只麻鸭,老太太每天大清早赶河里,等人活干完,天快黑的时候站门口一吆喝,鸭子们就蹒跚着回来了。

可昨儿晚上,她吆喝半天,鸭子也没回来,直到天都黑了,老两口打着手电筒一路找到河边,又顺着河边找了一圈,都没找着。

那么认主的东西不可能跑错家门,估摸着还是被谁给偷了!把个顾老太气的啊,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把那龟孙子祖宗八代都问候了!她养了大半年的鸭子,平时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哪天屙的屎稀了硬了她都急得睡不着的鸭子啊,就这么不见了?

她连鸭蛋也舍不得吃,寻思着先攒四十个新鲜的,给老二媳妇二十,给黄柔二十,虽然没进门可她得一碗水端平,接下来再攒七八十个,做成咸鸭蛋,给黄柔和幺妹送去。老三总跑她们屋里吃饭,她知道呢,总不能亏了她们不是?

这他娘的才攒了三十五个蛋呢,鸭子就被偷了?!

顾老头不忍心她着急上火,夜里又拿着手电筒出去找,居然在河边芦苇丛里找着了。

当然,是鸭子尸体。

每一只脖子上都多了个血窟窿,估计血都给流干了,地上全是扑腾下来的鸭毛,可把老爷子心疼坏了。

鸭子尸体抱回家,老太太一看,也不知道是啥咬的,反正牙齿印还挺深,五根鸭脖子都快咬断了,气管食管全断,看着怪瘆人。

可死都死了,再惋惜也没用,总不能扔了吧?所以,顾家今儿要吃鸭子!

“幺妹乖乖,老三是不是常去你们家吃饭?”顾老太一面拔鸭毛,一面问。

“‘老三’叔叔喜欢去我们家,给我买好吃的,帮我妈妈发煤炉。”顾三在供销社,比厂里早下班半小时,他骑摩托车又快,先到家会把煤炉给发上,一般黄柔下班就能直接买菜做饭了。

顾老太嘴角抽搐,臭小子,在家油壶倒了也没见他扶一下!

“奶奶,这鸭子怎么了呀?”

“哦,估计是黄鼠狼咬的,咬死了。”顺便把天杀的黄鼠狼骂一顿,狗玩意儿,真会暴殄天物!

白白的鸭身子上,系着根青紫的伤痕累累的脖子,幺妹看着有点怕怕,连忙转开脑袋,“黄鼠狼大坏蛋,让老虎吃了它们!”

现在的小地精心里,能吃下一整只地精的老虎就是最邪恶最令人恐惧的东西。

崔老太“噗嗤”一声乐了,“牛屎沟哪来的老虎,早都死光了!”

“死光光啦?”幺妹眼睛一亮,忽然开心起来,这样的话她是不是就不用担心会被吃掉啦?

“什么死光了?”顾二挑着一担水进来,大冬天的身上只穿一个坎肩褂褂,居然也不觉着冷。

“老虎!吃人的老虎!”幺妹抢答,顺便围着他问东问西,顾二虽然不爱说话,可他做得一手好篾活,跟崔建军一样能用竹子编很多东西,大到筛子簸箕背篓竹篮,小的如金鸡凤凰蜻蜓,很得村里小孩喜欢。

幺妹忽然灵机一动,“二叔叔你能帮我编一只老虎吗?超凶的那种。”

顾二笑了,“不是怕老虎吗?不如给你编只小狗儿小松鼠?”

虽然小狗儿小松鼠也颇得她的心意,可幺妹还是想要老虎,“我要养一只小老虎,养大它就不会吃我啦。”

这是什么孩子话?养大的虎崽子就不吃主人吗?顾家母子俩被她逗笑了,“好好好,那就给你编只大老虎,好好养它。”

幺妹得意的双手叉腰,那当然!

她当了老虎的妈妈,那老虎就不会吃妈妈啦!你看她多聪明呀,简直就是个小天才!

顾家的鸭子肉足足有三十来斤,宰了两只炖汤,剩下三只抹上盐巴,挂在灶房里烟囱后面,让烟熏干以后慢慢吃。炖汤也不能光炖肉,从崔家抱来一根大萝卜,满满的炖了一大铁锅,放上老姜,一天时间汤都给炖成奶白色,鸭肉入口即化。

此时的崔绿真哪里还想得起来之前的恐怖画面,抱着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鸭汤,“呲溜”“呲溜”的喝。

作为顾家唯一一个小辈(即将),顾老太直接把四只压腿原原本本一刀没砍的留给她了,有这么多肉她哪里还吃得下饭?光吃肉就吃饱啦!

她吃饱了,顾家人才刚干活到家,顾老太用土锅装了满满一锅连汤带肉的,送到崔家去。

“老姐姐尝尝,别嫌弃是死鸭子。”

崔老太受宠若惊,只要是肉,谁会嫌弃?单说她惦记崔家这颗心,老太太就高兴,拉着她坐院里聊起闲来。

“明儿的忆苦思甜大会去不去?”

“不去哪能行,张爱国专门挨家挨户通知的。”

崔老太搓了搓麻绳,眼睛也不抬的说,“这一天天的,不是忆苦思甜就是劳教,不是劳教就是政治夜校,听说还要学别的公社,开一个主席思想学习班呢!”

农民干了一天的活儿,尤其这久天寒地冻,谁都想躺火炕上猫着,偏这些政治学习还不少,不去就是政治觉悟不够,你说她们能乐意?

当然,去了也有去的好处,妇女们坐一处东家长西家短的拉话,能拉出不少趣事儿来,算是不多的集体精神文化生活!至于开场必读的“□□”和人民日报社论,那就当新闻看,听听中央又开了啥会,通过了啥决议……虽然大多数时候跟农民没关,可听听外头的新鲜事儿也没错。

当然,忆苦思甜大会每次都能全队到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参加的人能补贴半天工分,大队部还能补贴一顿忆苦餐,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能省一顿口粮,不去白不去!

对于从没听过的幺妹来说,今天的忆苦思甜大会很有意思,全村男女老幼坐满了整个生产队仓库,边上用石头砌起的临时灶台,大锅里烧着水准备做“忆苦餐”。先是老书记上台,带头背了一段“□□”内容,张爱国这才有请“苦主”张乙牛。

张乙牛今年年近九十,说话含糊不清,没牙的嘴里总是往外喷口水,以前在牛屎沟最大的地主,邱大土司家做长工。现在需要跟其他公社其他生产队看齐开忆苦思甜报告会,老书记和张爱国一商量,张乙牛不就是最大的“苦主”吗?

他原本有个订了娃娃亲的媳妇儿,长到十五岁那年让邱大土司家一个庶子看上并霸占,他在邱家既要承受没日没夜的劳动压迫,还要看着曾经的未婚妻遭受凌辱,面对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可不是最大的苦?!

他经常号称是整个牛屎沟最命苦的人,不止苦,还穷!穷得叮当响的穷,可他光荣啊!

“以前没吃没喝没尊严,现在有苞米吃有高粱酒喝还有房子住,以前……现在……”一通排除句式下来,别说,还挺有听头。

幺妹踮着脚尖,听老头儿含糊不清的话,反正邱家在他嘴里就是万恶不赦的大坏蛋,现在小字辈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过着比蜜糖还甜的生活”【1】,得学会珍惜目前拥有的幸福生活,感谢国家感谢党。

说到动情处,老头儿是鼻涕眼泪一把抓,有几个眼窝子浅的外村嫁来的媳妇儿,已经跟着哭起来了。

崔老太抱着她,小声说:“哭哭哭,这老杂碎的话也能信?我呸!”

崔老太的娘当年也是在邱家当丫鬟的,从老人家嘴里听来的又是另一个版本:张乙牛因为耍钱,耍输了祖传的田地,无奈还是还不起另一个大地主家的欠债,这才把订了娃娃亲的媳妇儿卖进邱家,可刚拿来的卖身钱也不够他赌几天,他最终才进邱家当的长工。

都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黑是白全凭他一张嘴呗。毕竟,跟他一个辈分的还活着的也没几个了,其他人都耳聋眼瞎,也没那个心力跟他计较。

这样一个老头儿,顾老太也看不上,因为他的宝贝孙子叫张大力,他还是陈丽华的前公爹的老爹。

张家人啥德行,这是有目共睹的。

他所谓的凭自个儿本事挣的两座房子,全他妈胡说八道,是当年打地主分田地时腿脚快抢来的!

其他人也隐约知道些,都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甚至有几个小年轻开始发出怪声,或是“嘘”倒一片,或是大声的停不下来的咳嗽。

老头儿仿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大演讲家,不剩一颗牙的嘴巴仿若悬河,说到尾声,高举起颤巍巍的右手,颤巍巍的喊:“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2】好吧,别的大家或多或少都不怎么赞同,可这一句,那真是发自内心的同意,一千一万个同意,就连崔绿真也跟着举起小拳头!不止她,全国几万亿老百姓都同意,都发自内心的爱戴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