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13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其他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被围观这么久,也没人安抚关心一下,一个个都吸着鼻涕,小嘴巴一扁。

幺妹不知道为什么,鼻子也有一点点酸,可她是最勇敢的小地精,花坛里的植物们都在为她打气呢,她不能哭。

于是,在一片哭声中,下一个节目的孩子上不来,他们不愿下去,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尴尬得能让人用脚趾头抠地,抠出一套三室一厅来!

忽然,嘈杂的人群里传来一阵清脆的,欢快的音乐声。

幺妹一听,好熟悉呀!这不就是她们每天排练时候放的歌吗?

音乐对孩子仿佛就像老师在发号施令,原本哭哭啼啼的孩子,都被声音吸引着,慢慢的又开始回到一开始的站位。

幺妹赶紧蹲下身子,小手一托,随着那阵熟悉的竖笛欠揍,脑袋一摇,牙齿一龇。

胡菲很快反应过来,顺着熟悉的节奏,小手一摆,小腿一抬,跳起来啦。

领舞的一跳,其他人也跟着,比划上熟悉的动作。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谣,节奏欢快,原版磁带里既有竖笛伴奏,又有女童的演唱,卫娜为了博人眼球,特意编了好几个高难度动作,胡菲和杨丽芝也是练得腰酸背痛才脱颖而出的。

伴随着歌声,胡菲找到感觉,忘我的跳跃,旋转,仿佛一颗充足了电的陀螺,不知疲倦,听不见台下的议论,也看不见身边队友的缺席。

胡峻呆了,幺妹也看呆了。

他们见过很多次菲菲跳舞,但绝对没见过这样忘我的投入的,仿佛外界一切嘈杂都不存在的模样。

此刻的黄柔,心里只有一句话:这孩子是真的喜欢舞蹈。

菲菲在她心目中,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柔柔弱弱不怎么有存在感的不受宠爱的小女孩。说漂亮和可爱,她不如幺妹,说开朗外向,她不如杨丽芝杨美芝姐俩,说聪明好学,她也远远不如哥哥胡峻。

好像就是啥都不扯后腿,可又啥都不出挑的女孩。

甚至,不出挑也就罢了,除了跟幺妹胡峻,她的话还非常少,想吃啥玩啥从来不说,受了委屈也不会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会告状。在那样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她这样的确实是常态。

可就这样一个野百合一样的女孩,居然这么热爱舞蹈,把一首普普通通的童谣跳出了热爱的味道。

舞蹈,就是她打不倒的热爱!

穿军装的女团长渐渐坐直了身体,侧首看着女孩。此刻的她虽然瘦弱,纤细,虽然眼神低垂,可她的肢体就是最好的语言,胜过一切语言!

她被打动了。

她觉着,自己心浮气躁的等待,值了!

而坐她身旁的男人,关注点却不在这个跳舞的女孩身上。

准确来说,一开始,他也是被吸引的,可听了会儿,他忽然听出不对劲来。

这“磁带”不对劲!

他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在广播电视制作中心待了几十年,内战时期就是搞声乐研究的,建国后有机会去过很多国家,苏联,奥地利,意大利,曾经也唱过许许多多的歌曲、歌剧。他清楚的知道,磁带里放出来的声音终究是被机器和轮子滚过的,而这把歌声,以及歌声里偶尔夹杂着的前奏“竖笛声”,是真真正正从胸腔里、喉咙里发出来的!

这是有人在“唱”歌!

不止模拟出竖笛的前奏,还唱出了小女孩的声音!

那歌词,那节奏,甚至每一个字的发音、音调都跟磁带里的一模一样,唯有音色是她真正的“声音”!

男人循着声音,发现“唱歌”的居然是一个穿着补丁衣裳的女孩。她的鹅蛋脸端庄大方,一双丹凤眼顾盼生辉,眼里全是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这是一个热爱声音的女孩!虽然外貌平平,穿着寒酸,可她身上那股热爱的味道,是无数干部职工子女所没有的。

男人长长的,舒服的松口气,找了这么多年,他终于找到一个热爱“声音”的孩子了。以他的地位,主动来接触他的人如过江之卿,每一个都是声情并茂的倾诉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他们能唱所有的金曲,所有的童谣民歌,能唱美声,能唱男高音女中音,能唱奥地利歌剧……可是,他们热爱的是音乐,不是声音。

音乐是人为创作出来的,能使人心情愉悦的声音集合,是多重元素混杂的集合。

而声音只是大自然的信号,是万物对世界的光、热、寒、风的反馈,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这都是真实的,一个个的符号。

男人眼眶湿润,寻寻觅觅这么多年,他终于听见这种真实了。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谁带来的录音机放的磁带,可崔家姐妹们知道,这就是春月“唱”的。这姑娘每天有空就爱往山里跑,听听虫鸣鸟语,自己也跟着模仿,似乎能和动物对话。

其实不是的,她就是喜欢声音,一开始是喜欢模仿,后来是喜欢那种自己发出声音的感觉,无论是黄鹂,画眉,鹦鹉,还是布谷,甚至家里的大白鹅大公鸡,都是她学习的对象。

最近几个月,要帮家里做包包,没时间上山了,春晖就给她买了一盒磁带,她倒是想买台湾香港流行的“靡靡之音”,可实在是找遍整个阳城市也没有,录音机还是她跟王二妹求了好几次才帮妹妹求来的。

虽然只有一本儿歌磁带,可春月依然听得很开心,学得很开心!每天反反复复的听,电池听干了好几节,她的“外快”都花在这铁家伙上了。

所以,刚才被春晖一提醒,与其看着幺妹干着急,还不如给她们唱歌,有了伴奏她就不会哭啦。

渐渐的,她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现伴奏是她“唱”的,大家交头接耳,窸窸窣窣,没一会儿,场上的人几乎都知道是她唱的歌了!

众人难以置信,她居然光靠一张嘴,不止唱歌,还发出了好几种乐器的声音,间或还有几种声音交错混杂,不知道的给以为是很多人分工合作呢!

黄柔顺着众人议论看过去,顿时大惊,她侄女居然这么厉害?这就是传说中的“善口技者”吗?

卫娜跟放磁带的扯半天皮,待听见音乐声响起,还暗道老天爷长眼,没让她出丑。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放的,可只要把这次危机和尴尬度过去,她一定会好好感谢他!

尤其是,等她的班级获奖,她得了奖金,晋了职称,晓明又进了文工团,公婆翘脚归西,老夏痛哭流涕跪地求饶,黄柔被男人抛弃……哎哟,这些美事要全撞一起,她可就是天选之子,上天眷顾呐!

然而,等她发现“音乐”是出自那刚顶撞过她的“野丫头”之嘴时,她惊了!

感谢是肯定不会感谢她的,哼!

但,这歌声,还唱得挺好。平心而论,即使看不上穷丫头,可这嗓子是真的绝,比晓明好。

对,这正是她担心的,这不知路数的死丫头忽然横空出世,铁定会抢了晓明的风头,有这样的“珠玉”在前,晓明唱得再好,那也得被秒成渣啊!

她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上去撕了她。

而原本还双眼喷火的杨老师,忽然笑得如沐春风,心头舒服极了。

有这样的插曲,接下来的节目就显得乏善可陈了,跳的不如胡菲,唱的不如春月,尤其夏晓明那破锣嗓子,经过话筒音响的无限放大,哎哟……一首《南泥湾》简直强奸了观众的耳朵!

可能是反差太大,虽然不好听,但有股自带的滑稽感,大家都是笑哈哈的。

歌舞表演结束,评委们统分排名的时候,主持人开始颁发优秀学生的奖状,以及为了庆祝元旦举行的书画展的获奖作品。胡峻得了“三好学生”,因为他从没掉过前三名,杨美芝也得了“优秀少先队员”,幺妹和杨丽芝胡菲就是啥也没有的小可怜。

反正,只要卫娜还当她们班主任,她们仨就不可能得到荣誉。

杨老师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又开始恨得牙痒痒,卫娜这贱人!

节目获奖名单很快出炉,黄柔班上的文娱委员独唱节目得了特等奖,出乎意料的,《娃哈哈》居然得了二等奖,算是补偿豆丁们担惊受怕一场。居然连夏晓明也得了个“优秀奖”,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鼓励奖。

围观群众渐渐散了,从最后一排开始,学生们搬着板凳,纷纷撤回教室,下午是运动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