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13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几句话,把卫娜梗得更难受了,她实在想不到啊,这几个破破烂烂的乡下丫头,怼人真不是盖的。得,今儿可是儿子最重要的好日子,她不跟她们一般见识,狠狠的白她们一眼,扭着屁股走了。

崔家几个女孩,除了憨厚老实的幺妹,还真没人怕“老师”。因为牛屎沟的“老师”都是些跟她们父母一起种地的人,七弯八拐说不定还跟崔家沾亲带故呢,亲戚有啥好怕的?村里人跟“老师”吵架的也不要太多,除了黄柔,其他都早让大家喷得狗血淋头了,她们也不怕。

“妹别怕,以后她再欺负你,你就据理力争,就是没理也要赢个气势,咱们家现在可有钱嘞,你胆子放开……”

在几个姐姐的“谆谆教诲”下,小地精又学到了。

班上的孩子们,一个个竖着耳朵听这场“架”呢,等幺妹进去,大家呼啦啦围过来,“崔绿真你姐姐真厉害,敢跟卫老师顶嘴哦!”

“崔绿真你那个高高的姐姐胆子真大!”

“崔绿真你有几个姐姐?她们还缺妹妹吗?”

……

没一会儿,学校大广播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有人“砰砰”的拍了拍话筒,又吹了口气,广播里传来“唧——”的刺耳声,孩子们却兴奋起来。

“各班请注意,各班请注意,请把凳子搬到操场,请把……”剩下的孩子才不听呢,纷纷埋头弄板凳。

现在的板凳还是长条的木头凳,两个人坐一条,所以大家就跟同桌,你一头我一头的端着凳子出门,离开教室,原本宽敞的操场上已经已经黑压压挤满了人,有其他班的大孩子,也有厂职工、家属、十里八乡闻风而来的父老乡亲。

友娣几个,单手拎起幺妹和她几个好朋友的板凳,“咚咚咚”冲到最前头。学前班个子最矮,理当安排在最前排,可卫娜不在那儿,其他班都是班主任叫着指挥着,唯独他们这群小豆丁成了无人看管的。

无头苍蝇,乱转。

春月这小暴脾气,“哼”一声,“来啊,学前班的搬过来,说你呢,愣着干啥,这儿。”

“对,这儿,你往左边挪点儿。”

“你,让让……”

她看不过,当起了临时交通指挥员,把一群茫然的,毫无头绪的小豆丁们指挥得团团转,没一会儿,发呆的,看着人多想哭的,想尿尿的,吮手指的,所有孩子都被安排进场,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

而卫娜,正忙着给他宝贝儿子梳头发呢。

“行了妈,我不要弄那大背头。”夏晓明短短的头发,被他妈梳了又梳,刮了又刮,那硬硬的尖尖的塑料梳子刮得他头皮发麻……顺便也薅下几十根头发。

“你懂啥,那才洋气,你得让文工团的领导们看看,咱家晓明可不是那些乡下来的,土里土气。”

夏晓明“哎哟”一声,“妈你又生谁的气呢,我疼!”

“哦哦,没生气没生气,生气是魔鬼,我就希望你今天啊,好好的唱,响响亮亮的唱,该高音的地方一定要高,把音调拉得长长的,最好震得领导们耳朵嗡嗡叫……”

夏晓明无奈的叹口气,随着汇演一天天挨近,他妈妈也是一天比一天焦虑,一天比一天话多,多到爷爷奶奶骂她,爸爸揍她,就连他也受不了了!

“妈你能不能少说几句,我知道怎么唱,你那种唱法是只顾着表现自己,一点儿也不管台下人的感受。”那话筒“嗡嗡”的传到音响和大广播里,别人耳朵怎么受得了?

“妈你能不能改改你这毛病,一天尽想着怎么出风……哎哟!妈你干啥?”

他摸了摸温温凉凉的脑门,闻一闻,脸色立马就变了,“妈你往我头发上抹口水了?”

卫娜一脸“看傻子”的表情,“不抹咋给你定型呢?”

夏晓明一想到满头都是她臭烘烘的口水,把他头发抹得油光水亮的也不知道是吐了几十口,顿时恶心得不行,身子一缩,从他妈来不及放下的胳肢窝下钻出去,跑了。

卫娜气得跺脚,“小棺材瓤子跟你爹一样,上不得台面!没老娘,你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

五(1)班的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是谁以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音量说了声“母老虎”,下一秒,整个班级爆发出排山倒海的笑声。

黄柔只能当没听见,遇到这样的妈,也是夏晓明倒霉。当然,她时不时也在留心幺妹那边,见春月把他们指挥得好好的,倒也放心。

她寻思着,待会儿把班里学生挪一挪,给她们留出几个板凳来,省得跟这么多人站着看,怪累的。

因为外来人员较多,崔建军离不了岗,就没大人照顾她们了。

卫娜来到学前班位置的时候,以杨丽芝和胡菲为首的一群女孩子们正在逗小彩鱼说话呢,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或是怪里怪气的动物叫声。

“嗷呜~嗷呜~这是老虎叫哦!”

杨丽芝补充一句:“母老虎才这么叫呢!”

得,刚被臭小子们叫“母老虎”的卫娜,一口气险些没上来,憋得脸红脖子粗,可杨丽芝妈妈是老师,下个学期就能升政教处,她爸爸在市政府,以后说不定还能当大官儿,她不能像呵斥崔绿真那样发泄自己的不爽。

得,憋着吧。

她真的从来没有一天像今儿这么生气过,她在心里默念三十遍“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

她早早的瞄好了,今儿来的不止厂领导,还有好几个从未见过的男人女人,甚至还有两个穿着军装的,一看就是大领导!

在大领导面前,她可得好好的当好班主任,不止不生气,为了表达她的“和蔼”“关爱学生”,她还热情的留崔家姐妹几个坐边上,让孩子们挤挤,给她们腾出几个位子来。

看吧,连村里来的野孩子她都能这么关爱,这么无微不至,对待自个儿班上的学生,那还不得嘘寒问暖,天天老母亲式的疼爱?

领导们可好好看看吧,明年的“优秀教师”她是势在必得了哟!

因为学校级别,一旦评上啥荣誉称号,那都是市级的!有了荣誉称号,意味着加工资,晋职称,她一想到那悬在心头的两百块服装费,心里就万念俱灰。

恨那该死的湖南人,恨那该死的假清高的黄柔!可她唯独就是不恨贪便宜的自己,以权谋私的自己。

很快,话筒里传来“喂喂”两声,主持人轻咳一声,台下渐渐的安静下来,就连学生后排围得水泄不通的人山人海,也安静了。

其实,对于这样抬着话筒讲话的场景大家并不稀罕,公社每年都会组织几场“大练兵”,有时候还会和县里派下来的工人联合工农大练兵,那才叫一个热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

主持人发言,说过开场白,开始介绍莅临领导,除了校领导,厂领导,还有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市里的领导……当然,大家最关心的穿军装的一男一女,原来女的是西南某军区文工团的团长,男的是南京啥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台下的农民基本不懂。

黄柔却心内一惊,电视艺术中心那可不得了,负责声音、视频等电视作品制作审核的,类似于后世的广电局,但比广电局又多了点军人色彩,因为她听见校长称呼那位“副主任”为“大校”。

大校是军衔!

当然,其他不懂的人也够炸锅了!文工团是啥?那是能跳会唱的俊男美女们待的地方啊,在这年代可是妥妥的香饽饽,谁家孩子要进了文工团,那就是全街道整个区的骄傲啊!

卫娜挺了挺胸膛,恨不得上去抱住女团长的腿就是嘘寒问暖,她儿子的前程可就在今日一搏了啊!就连素来看不惯她的公公婆婆,也精神抖擞的挤进最内层,眼巴巴看着呢。

很快,在大家的期待中,汇演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陈静他们班的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她平时就挺爱听歌唱歌的,排练得也很用心,把一首简单的谁都能唱的歌排出了层层叠叠的感觉,有独有合,有高有低,颇有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关键前头还有个打节拍的“指挥”,跟交响乐团似的,虽然没有任何音乐配乐,可孩子们非常投入,唱出了歌曲的精髓!

歌声刚一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