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番外(194)

作者:麻辣笋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楚辞是一个高中老师,因为在网吧围堵学生不慎一脚踩空导致无辜穿越。 新家一贫如洗,原主又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秀才, 想要养家糊口,那只能操起老本行了。 后来,大魏朝新生代官员提起楚辞无不浑身战栗,只因为楚老师有句名言, “学生听课没效果,多半是作的,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升级流 科举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楚辞,寇静 ┃ 配角:楚家人 一句话简介:不听课点击展开

楚辞刚刚睡醒,身上有种慵懒的状态,寇静见他笑颜,突然有点悸动,心口涌上了一股说不出的味道,只觉得整个胸口都满满的。

……

十二日清晨,又到了上场的时间。这一日早上楚辞还是和上次一样,提早去了考场。

这次候在外面的人似乎比上次少了好多,大概是一部分考完第一场后,便知仕途无望,干脆就不来了。

考场的大门打开了,学子们还是按照地域,依次进入。这次还是要搜身的,只不过没有上次那么严格了。

楚辞这次学乖了,他将馒头切成一片一片的带进去,里面绝对藏不了东西。所以那些卫兵也就随意看了看,并没有用手去弄。

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之后,楚辞又坐回了考场中。

十三日早上考第二场,试五经题一道,并试诏、判、表、诰各一道,再加上一首五言八韵诗一首。

这诏指的是皇帝下发的诏书,判是公府断案的判书,表是朝廷大员上奏的奏本,诰则是官府要贴出去的榜文告示。

因为许先生就是当官的,所以他府里有很多公文,像那种不需要避讳的,他都给楚辞看了,并且也教了他很多官府里写这些东西时的潜规则和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所以楚辞并不需要担忧,只需要根据题目来变通就是。

而第二场的首试是五经题和律诗,这次的和第一场的五经题就有些许不同了,这次是选拔各房经魁所出的。若不中经魁,就不能中解元,所以楚辞决心,这一题必定要使出浑身力气做答,必然让那春秋房的同考官叫好才行!

第99章 一会一拍桌

本经的春秋题一下来, 楚辞看了题目, 脑中思虑万千。

最后, 他选择了题目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点去写, 意欲出奇制胜。文章一气呵成, 字数也控制得刚刚好, 楚辞再看文章时, 竟无一处可以删改。

他心中激荡不已,自觉这道题应是他写得最好的一篇了。

他做的这道春秋题为:会所, 信之始也。始之不从,其何质乎?

题目出自《春秋左传》的《成公十一年》, 讲的是晋厉公和秦桓公结盟, 会于令狐, 秦桓公到了之后,不肯涉江, 便派手下去和晋厉公和谈, 然后范文子说,这样的结盟有什么意义?连刚开始约定的地方都不去, 开始都不顺从,又谈什么以后呢?果然, 不久之后, 秦桓公就背叛了盟约。

大部分人写这篇,都是单纯从这件事出发,谴责秦桓公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可是楚辞却从他背信弃义之后发生的事情去做分析。

秦桓公背叛盟约之后, 与翟族联手攻打晋,而后晋厉公派使者与秦绝交,后联合其他众国大败秦国。于是楚辞破题句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春秋上记载的史料,大多都比较隐晦,三言两语便说完了一件事,若是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恐怕看了文章只会觉得头疼。这也是为什么,治春秋的人比较少的原因。其微言大义,微言可不是盖的。

春秋题做的很快,那律诗却难倒了楚辞。

他因为秦夫子的要求,有一段时间每天都会做一到两首诗,关于韵脚什么的,自然再不会是问题。但问题就在于,楚辞习惯了有感而发,每首诗里必须有真情实感流露。

现在将他关在一个小小的号房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哪来的真情实感?

楚辞想了好久,终于放弃了做诗。他得先把春秋明经题誊录在答卷上。

一个下午的时间,楚辞都在折磨自己。一张白纸上涂了又涂,改了又改。及至天色黑沉,蜡烛点起来,他也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楚辞终于体会到了这种痛苦,他觉得不能再等了,干脆就用老办法,想把韵脚全部填好,再去想每一句。

这样写着写着,到底叫他给写了出来。他在结合现在的场景将写好的诗进行魔改,到最后,读上去竟然还不错。

楚辞苦笑,若是秦夫子见到这首诗,一定会骂他,但是他没办法呀,对于作诗这种东西,他总归是比其他人要差一点的。虽然偶尔也会有几句妙语,但那种情况少之又少。他只能安慰自己,这个到底不是那么重要。

第二天就那么过去了,第三天的时候,他又恢复了第一场时的自信。四篇公文写得又快又好。特别是官府断案时的判文,案子断的快,量刑刚刚好,并且每一条都是按律行事,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把一大部分新生官员,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第二场交卷后,楚辞又休养了一天,然后以蓬勃的精神状态去迎接第三场考试。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五篇,策论也就是议论文了。给一些时事政治让你分析,有的还要预测一下结果,推断一下未来发展,抑或是打战赈灾,让你出谋划策的。

上一篇:星际幼儿园+番外 下一篇:废后重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