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玄学大师(161)

作者:阿nyaa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玄学 关键字:主角:景书书、戚小白 ┃ 在修仙界活了九百多年的景书书,因为时空混乱从末世穿到了七零年代。无家可归,蹲在破庙中,菜里没有一滴油。景书书(坚强):“我很好,真的很好。”.....后来,这个破庙成了远近闻名香火旺盛的风水宝地,景掌门人降妖除魔,大显神通。点击展开

景书书记得,她参加过抢修,“不过山上也有很多蘑菇,野生蘑菇特别鲜美。”

戚小白又指了指另外一头:“这边有清泠庙,方圆两里地寸草不生,生人勿进。”

景书书:“没错,我们两个是熟人。”

戚小白唇角上扬,“对,一开始就熟了。所以清泠庙其实是个福地,我想着修建的事情不急,也可以等村里有收入了再动工。”

“没错,和我想的一样,这次批下来修建清泠庙的钱,可以先投资。”

景书书朝着养猪场的方向指:“站得高看得远,你看,小晒场就这么大,猪圈是不能再扩充了。”

“你是说,你有别的方向?”

“我看过很多书,靠养猪带动一个村子里富起来的不是没有,而是有很多很多,但,能很富裕很富裕的却几乎没有。养猪是戚家村的第一步,我们可以靠这个脱贫致富,但想要长久的富裕,还是要闯出一条新路。新路很难要因地制宜选一个合适的产业,太难了,戚家村也不是很典型的特色村,我们有的别的村也有,我们缺的,别的村也缺。”

“那你的想法是什么?有想法了吗?”

景书书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必然已经是想了很多的:“我目前的想法是多搞一些产业,全面开花。

等养猪步入正轨以后,我想试试采石和旅游相结合的路子。”

“采石?你是看中了乱石山?”戚小白回转身子,眼睛看向十里地以外的乱石山,隔着这么远其实看不清,但乱石山上全是石头,还是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想不到有一日乱石山还有发挥用处的一天,哦对了,我想起来了,书书,你之前带了一块石头回来,可是我并不知道你拿它做什么了。”

“也就是打碎以后研究了下成份,之前去集市上也请泥瓦匠看了下,咱们的石头没啥特别之处产品也只能是石子和沙,不过,公路已经修到了镇上……”

“我明白了,所以你还想开发旅游业,是因为采石场的产品能直接用于修路对吗?”

景书书点点头,“不过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不急着解决,我目前的困境是村里缺人,缺学校,缺文化。”

“缺什么就补什么,让大家都读书,建学校。”

“可是?哪有那么容易。谁来教?”

“书书,你是想得太远了,忘了眼前的事了吗?知青不是要来了吗?”

第127章

“知青?对呀, 我咋差点把这事给忘了。”景书书摸摸额头,确实, 知青要来的事情说了一年了,知青点都建好了,知青咋还不来呢!

“我回头要去问问, 知青到底什么时候来,戚家村不能没有学校。”

戚小白看着景书书紧张的样子, 怜惜的说:“你看看你, 最近想太多大事儿了,眉头都不舒展了。”

景书书听完 ,刻意感觉了一下自己的眉心,果然是有点僵硬,她深呼吸,然后让自己放松。

戚小白不禁笑了,伸出手, 景书书也伸出手, 戚小白牵着景书书:“走, 咱们看看戚家村,我跟你聊聊学校的事情。”

景书书被戚小白牵着走, 不用决定行走的方向, 不用思考哪里是哪里,目力所及之处 , 全是戚小白的知识范围, 戚小白在戚家村绝不是个人尽皆知的人, 但他对戚家村的一切,却全般如数家珍。

“这里,曾经有很多房子,后来推倒了,因为村民们发现这边的地更好,上种玉米下种土豆,一年两收,这里,书书,你看,面积有点小,四面都有山,我觉得未来做个鱼塘不错,现在下面都是百合,三年才能收获一次,有点浪费,其实村里不缺水,这里离拦河坝也近,那边也可以引流……”

景书书认真的听着戚小白的一字一句,原来戚小白对戚家村竟是如此的深爱,不仅熟悉一切情况,还对戚家村的未来都有了计划,她这个大队长,跟戚小白相比,反而有些失职了呢。

走到一处清泉头上,戚小白捧一捧清泉水,景书书自然而然的喝了,无比清凉,清人心脾。

戚小白看景书书喝完,自己也喝了一捧,两个人找了块阴凉的地方,坐在山石上。

“刚才你说要讲学校的事?”

“对,其实戚家村以前有过一所学校。说是正规的学校也算不上,怎么说呢,那个学校,就在我家里。”

“在你家里?”难怪你们家各个都能文能武,合着这学校不仅教读书,还教打拳?

“那个学校是我妈妈偷偷办的,我妈妈有很多理想,可能是由于外公的关系,外公一辈子也没能实现,日也想夜也想,想来想去就传染了妈妈。于是妈妈就想教书育人,可是那个年代,那时候大家的想法还没现在这么开放,没有人愿意建学校。”

“妈妈提了很多次,都被否定了,那时候我还挺小的,跟着妈妈,带着妹妹一起去过公社,那时候路还不太好走,来回公社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了才能到家,遇到下雨,道路泥泞,有时候能走到第二天,但即使是这样,妈妈也依然坚持写报告送给公社。”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还给我们吃了两个鸡蛋,很开心的说,上次公社领导说了,这次会给我们好消息的。那次妈妈真的好开心,一路上遇到好多老乡,妈妈都开心的说‘咱村要有学校了,到时候喊你们家孩子来上学啊!’,那天我们也很开心,我们吃的饱饱的,走路似乎都有力气了,公社比以前看起来更壮观。”

“但是,很意外,到了公社,我们却得到消息,村里不能建小学了,戚家村投票决定的,大家都觉得建学校没用,因为比起读书,大家都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去种地,那时候,队里的工分是不分大人和小孩的,只要干活的量一样,还能也能拿满工分,比壮年劳动力还划算。”

景书书认不出插言:“这不对啊!”

戚小白耐心解答:“的确,这个不合理,很快就改掉了,可是,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后来会变啊,大家都饿肚子,急着要工分,只要孩子年龄到了,马上就让他们劳动了。”

“我娘算是彻底绝望了,不过她不是个信天由命的人,她还是私底下联系了几家人,问问他们想不想上学,得到的回答当然都是拒绝。”

“其实,我们肚子也饿,我跟娘说我可以去上工,多拿点工分,我娘不同意。她说一定要读书,外公是外科医生,还去过国外,后来是被劳动改造才分派到这里的,服从组织的安排,跟着毫无共同语言的外婆生了我妈妈。所以外公从小就教我妈妈很多东西,我妈妈真的懂很多很多,她的眼界比任何人都宽广,她知道只有教育才能让我们改变命运。可是,真的没有人理解她,都觉得她是傻子。”

景书书:“不被理解的人最可悲,活着就是受罪。”她终于理解戚小白的妈妈为什么会自杀了,她是仙女,遇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可以用神的力量解决,但他妈妈是凡人,住在格格不入的戚家村,想必非常痛苦。

“你是不是觉得我娘和这里不匹配?”

“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其实,是我娘性格太要强了,她想做一件事,没做成她就会怀疑自己,人各有命。”戚小白摇了摇头,转了话题的走向。

“四处碰壁的妈妈只好在家里教我们,每天天不亮,她就起来,给我们布置作业,然后她就去上工,晚上回来,她就检查我们的作业,再教我们新的知识,娘上工赚的所有钱都用来买书,再加上外公在世的时候,留下了很多书,所以我们学的东西很多。”

景书书:“尤其是医学方面,你真的懂很多。”

“对,不过医学这个东西,没有实操一切都是白搭,我背了很多理论,面对病人,还是不知道该从何看起,妈妈教我们这么多知识,也并不打算让我们当医生吧,她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学习。我觉得,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如果没有妈妈,我肯定也和别的孩子一样种地去了,那后来也就不可能考大学,建养猪场。”

戚小白说着说着,发现话题偏了,自己又给调整回来。

“后来,妈妈的‘学校’竟然有了第三个学生。”

景书书手锤着脑袋:“咦?有人改变主意了吗?这么说,戚家村还有人会读书,可是除了”景书书仔细想了想:“除了我的弟弟以外,我想不到还有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