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番外(16)

作者:写离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打脸 甜文 关键字:主角:沈宜秋、尉迟越 上一世,沈宜秋战过白月光,斗过朱砂痣,过五关斩六将,从没落世家女熬成皇后,终于熬死了狗哔男人,荣升太后。 谁知脚底一滑,撞死在皇帝棺材上,回到还没出阁的十五岁沈宜秋眼一睁,发现回到了新手村,气得把眼一闭翻了个身:爱谁谁,老娘这回不伺候了尉迟越回望人间最后一眼,却看到不讨喜的皇后一头碰死在自己棺材上。尉迟越深受感动,重活一世,他决定对这个爱惨了他的女人好那么一点点……点击展开

天家行事,最讲究个稳妥体面,若是皇后有意让沈三娘入东宫,必先宣召沈老夫人,先透个风,确保没什么变故,然后再降旨赐婚,断不会突然上门传旨。

沈老夫人道:“中贵人现下何在?”

海棠道:“大郎君已将他们迎入正堂,说请老夫人和七娘子前去接诏。”

此言一出,旁人还来不及说什么,沈三娘失声道:“什么?七娘?是不是弄错了?”

满室的小郎君小娘子面面相觑,小声议论起来,堂中顿时一片嗡嗡的窃窃私语声。

沈四娘和沈八娘交头接耳,一脸幸灾乐祸,近来三堂姊已成了他们最嫌恶之人,连沈宜秋都要靠边站。

沈老夫人重重地咳了一声,孙辈们立即噤声。

沈三娘脸涨得通红,不敢再吱声,一双眼睛却紧紧盯着沈宜秋,活似她七堂妹欠了她五百贯钱。

沈宜秋比她更莫名其妙,这与她有何相干?

她心中困惑,面上却不显,横竖不可能下诏赐婚,她也不曾作奸犯科,倒也没什么好怕的。

沈老夫人吩咐道:“七娘速去更衣。”

沈宜秋道声是,行过礼退了出去。

堂中众人的目光也跟着追了过去,艳羡者有之,玩味者有之,嫉妒者更有之。

沈老夫人把孙辈们的神情看在眼里,暗自摇头,大抵一家一姓也有气数,盛衰荣辱都是上天注定的。

有时看着这些儿孙,她便觉得自己是逆势而行,妄图力挽狂澜,实在是徒劳无益之事。

大约三郎已将沈家最后一丝精气耗尽,余下这些便都是庸质陋材。

沈宜秋回房换了一身见客穿的绫罗衣裳,又叫湘娥替她重新梳了发髻,簪上一对满池娇荷叶金簪,这才去青槐院与祖母会合,一同往前院去了。

到得正堂,只见帘幕高卷,堂中坐着两个中年黄门,她大伯沈景逸陪于末座。

两个黄门中,一个是沈宜秋前世的老熟人,尉迟越身边的大黄门来逢春,另一个年纪稍长,略有些面善,看服色是四品宦官,当是皇帝的人。

沈宜秋观两人神色和煦,再看来人身份,便猜到是封赏的旨意,特特将她一个闺中小娘子叫来,定是因她父亲的缘故。

她心念电转,便知是由最近的河西大捷而起。

知道了原因,她放下心来,敛衽行礼:“小女子见过两位中官。”

两个黄门也在打量这位国士之后。

在宫中当差,他们自是见惯了富贵,也看多了绝色,但眼前这个少女的容色仍叫他们大为惊诧。

单是那柔细白腻,仿佛漾着水光的肌肤,便已羡煞六宫粉黛;鸦羽般的黑发在日光下微微泛青,更是丹青难摹的颜色。

五官再是寻常,有这雪肤黑发也就是难得一见的美人了,偏偏沈七娘的五官生得比肤发更出色。

尤其是那一双顾盼生辉的凤目,眼尾深长微挑,眼神也似藏了钩子,叫人不敢细瞧。

来逢春暗自思忖,都说郭贤妃年轻时容貌冠绝六宫,其女甥郭九娘是京都第一美人,依他看来,比眼前这少女却都差得远了。

也就是沈家自重身份,将女儿藏在深闺,否则郭九娘这第一美怕要退位让贤。

难得这小娘子生得光艳照人,却又态度天然,没有半分扭捏之气。

来逢春心道,这才真个叫做秋水为神玉为骨。

两个黄门看得有些发怔,好在他们还记得自己肩负重任。

那陌生中官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道:“请诸位接诏。”

沈老夫人、沈宜秋和沈大郎齐齐跪下。

那黄门展开诏书,朗声念道:“《赠沈景玄谥爵诏》。沈景玄鼎足高门,天功世冑。才学著世,任兼文武。镇守边要,驭控遐荒。怀忠抱义,轻生殉国。宜从褒饰,以慰泉壤。可追赠上开府临河县侯,谥忠靖。特赐其母与其女各大练两百匹,彩缎百端,京畿良田二十顷,余者称是。”

沈老夫人大喜,忙领着长子和孙女拜谢圣恩。

沈大郎方才听着黄门宣读诏书,心若擂鼓,血液几近沸腾,期盼着轮到自己,可惜直至那中官收起诏书,也没提他半个字。

眼见沈宜秋一个女儿家得了这么多赏赐,他却什么也没落着,不禁由喜转怒。

母亲也就罢了,沈七娘眼看着要出嫁,这些财帛田地不都成了外人的!

他身为沈家嫡长,如今只在太常寺领个从六品的闲职,皇帝封一个死人,赏两个妇人,却吝于赐他一官半职,倒不如没有这封赏。

正愤懑,忽听那来姓黄门道:“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感佩忠靖侯高义,另有赏赐若干,是中宫与东宫一点心意,请老夫人、女公子笑纳。”

沈大郎刚燃起些许希望,这话又如兜头一盆冷水浇下。

沈宜秋一听皇后和太子也有赏赐,心头突地一跳。

当下按捺住忐忑,跟着祖母跪拜接诏、谢恩。

礼毕之后,一群小黄门鱼贯将赏赐抬入院中。

单是几百匹绢帛就抬了半日,此外又有数十箱上好香料药材、文房茶具和金玉器玩,小山似地堆在堂中。

沈大郎在一旁干看着,双眼热得直要冒火。

两名中官一走,消息长了翅膀似地飞遍了整个沈府。

沈四娘等人听说七娘子交了这样的好运,心中一边暗恨,一边又庆幸。

得再多赏赐又如何,嫁资丰足又如何,还不是只能嫁进不上不下的宁家,连个官夫人都算不上。

而沈三娘正躲在房中偷偷抹眼泪,闻听此讯,顾不得揩一揩肿成胡桃的眼睛,立马破涕为笑。刚刚收进盒子里的一对钿头钗又得以重见天日。

——————————

沈家祖孙得了这么多的赏赐,自然要去宫中谢恩。

翌日大清早,沈宜秋便随祖母前往蓬莱宫谒见。

沈家车马在宫城西南的兴安门前停下,便有皇后宫中的内侍前来见礼,道皇后念沈老夫人年事已高,特赐步辇一抬。

祖孙俩谢了恩,登上步辇。

沈老夫人生怕孙女多年来第一次入宫行差踏错,见她气定神闲,殊无怯意,心中又是大憾。

姿容气度心机样样不缺,偏生是一副万事不关心的性子,随了她那个母亲。

祖孙俩各怀心思,乘着步辇穿过长长的夹道,自右银台门入,经过右藏库,便转入分隔前朝后宫的永巷。

自永巷以北,便是沈宜秋熟悉的世界。

她在这后宫中住了六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如故人般熟稔。

步辇轻轻地一摇一晃,沈宜秋也似游历梦乡一般,熟悉的宫殿、台阁和回廊从她身边掠过,勾起许多往事,叫人顿生今夕之感。

就在沈宜秋出神之际,步辇忽然停了下来。

她抬眼望去,只见左边巷子中,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朝他们这里行来。

为首是十多名腰佩刀剑的侍卫,隐约能看见后面八人抬的步辇,后头还跟着一大队随从。

只消一瞥,沈宜秋就知道,这种阵仗除了太子不作他想。

真是冤家路窄,偌大个皇宫,偏偏狭路相逢。

沈宜秋一边腹诽,一边下辇,利索地往道旁一跪,恨不得把脸埋进地里,只盼着尉迟越赶紧过去。

谁知天不遂人愿,只听步辇低垂的紫锦帷幔中,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前方何人?”

第13章 见面

沈宜秋上回与尉迟越分别时,他还是棺木中的一具尸体,如今乍然听他开口说话,嗓音也没有后来那般低沉,带着些少年人的清越,这感觉实在莫可名状。

皇后宫中的宫人忙下拜道:“回禀殿下,是京兆沈氏老夫人与小娘子,入宫谒见皇后娘娘。”

沈宜秋心一凉,这下不见也得见了。

祖孙俩正要跪拜,尉迟越却道:“姑祖母不必多礼。”

一边说一边下了辇车,反倒向着沈老夫人作揖。

沈宜秋叫他一声姑祖母吓了一跳,她不曾随祖母赴宴,自然不知道沈老夫人新认一门偏宜亲戚。

沈老夫人忙避让,连道不敢当:“太子殿下折煞老身。”

顿了顿道:“多谢太子殿下赏赐,天恩浩荡,沈氏没齿难忘。”

尉迟越回过神来,冠冕堂皇道:“忠靖侯蹈义轻生,救万民于倒悬,是我大燕的国士,如何封赏都不为过,孤不过聊表心意。”

沈老夫人谢了恩,吩咐孙女向太子行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