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番外(132)

作者:写离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打脸 甜文 关键字:主角:沈宜秋、尉迟越 上一世,沈宜秋战过白月光,斗过朱砂痣,过五关斩六将,从没落世家女熬成皇后,终于熬死了狗哔男人,荣升太后。 谁知脚底一滑,撞死在皇帝棺材上,回到还没出阁的十五岁沈宜秋眼一睁,发现回到了新手村,气得把眼一闭翻了个身:爱谁谁,老娘这回不伺候了尉迟越回望人间最后一眼,却看到不讨喜的皇后一头碰死在自己棺材上。尉迟越深受感动,重活一世,他决定对这个爱惨了他的女人好那么一点点……点击展开

此处的普通院附建在僧房东面,是个一进小院,总共三间房,正房坐北朝南,东西各一间厢房。

沈宜秋、尉迟渊各住一间,又让邵泽与令一名侍卫住在东厢,其余人则去左近的邸舍居住。

将行囊、书箧归置好,那知客僧送了茶饭素斋来:“粗茶淡饭,请檀越莫要嫌弃。”

几人道了谢,用过午膳,那知客僧收起盘碗食盒,便退出了院子。

待他走出院子,沈宜秋这才掩上房门,问邵泽道:“表兄,你们方才在佛堂中可有发现?”

邵泽摇摇头:“方才我们两人将佛堂与罗汉堂探查了一遍,墙壁、佛像背后、经幡、须弥座都找了个遍,不曾发现文字。只剩下高处的梁枋不曾查验。”

沈宜秋想了想道:“昼间不便,待中夜再去细查。”

是夜,邵泽与另一名侍卫摸黑进了佛堂,顺着柱子攀爬到房顶,将梁柱、枋楣、椽、栱等处一一看过,仍旧一无所获。

两人又趁着众僧熟睡,悄悄潜入僧房查找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

沈宜秋与尉迟五郎在各自房中,一边看书一边等待。

好容易等到侍卫们回来,得知他们什么也没发现,沈宜秋不禁蹙眉:“莫非是我推断有误?”

尉迟渊思索片刻,摇摇头:“曹彬不会无缘无故来这种偏僻的小寺,一定是我们哪里疏漏了。”

沈宜秋经他这么一提醒,隐隐然似有所悟,但那念头稍纵即逝,没等她抓住便一闪而过。

尉迟渊接着道:“说不定这寺里砌有暗室或地窖之类,我们在此盘桓两日,仔细找找,定能有所收获。”

这时已近四更天,几人无法,只得先回房就寝。

一行人在寺中盘桓了两日,白日里沈宜秋以请教佛法玄理为由,拖住主持禅师,其余人则趁机在寺中搜寻,可在寺中住了两夜,仍旧全无头绪。

饶是沈宜秋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她的推断大约从一开始便错了。

尉迟渊也无可奈何:“我们差不多已将这普觉寺翻了个底朝天,看来真的不在这里了。”

他叹了口气道:“也许牛三娘并非撞见什么,而是听见曹彬与谁说话。只盼着阿兄在曹府能找到些什么,否则就只能以戕害百姓之罪先将他押解回京了。”

沈宜秋秀眉微蹙,正如她与尉迟越先前所言,曹彬很可能会找个下人或妾室出来顶罪,仅凭牛三娘一案要扳倒他却是不易。

她心里始终有种隐隐绰绰的感觉,似乎缺了一件关键的东西,这念头呼之欲出,但始终蒙着一层薄纱看不真切。

但时间紧迫,他们不可能虚掷在这里。

期望落空,她亦束手无策,只得点点头:“多留无益,这就走吧。”

几人便即收拾行囊,与主持禅师辞别,出了后院,走到庭中,侍卫从树上解下马。

沈宜秋从表兄手上接过缰绳,正要上马,电光石火之间,她忽然明白这寺中该有却不曾见到的究竟是什么。

她转身对尉迟渊说了两个字:“墓塔。”

佛家有塔葬之俗,普觉寺历经数百年,曾有过六代主持,寺庙附近定然建有墓塔。

尉迟渊双眼倏地一亮,不由恍然大悟,无论佛堂还是僧房,难免有僧众、香客来来往往,藏得再隐秘也有被人发现的可能,但是谁没事会去看墓塔?

寺庙的墓塔林都在寺外方圆一里之内,并不难找。

一行人出了佛寺,便在周围寻找,果然在城外不远处找到了普觉寺的塔林。

几座墓塔都是烧身塔,即僧人圆寂后将遗体焚化,骨灰葬入塔中。

尉迟渊料想沈宜秋一个女子难免害怕,自告奋勇道:“阿嫂在此稍候,我去看看。”

沈宜秋却道:“无妨,一起去吧。”说着便下了马,径直朝一座墓塔走去。

尉迟渊不禁讶然,连忙跟了上去。

两人绕着塔身转了一圈,尉迟渊道:“上面刻的都是天竺经文,难道玄机藏在塔里面?”

沈宜秋伸手凑近仔细看砖石上刻着的文字,摇摇头道:“五郎你看,这些字的笔画中没有苔痕,是新刻的。”

又伸手蹭了蹭,看看指尖,对尉迟渊道:“有残墨,当是有人拓印过,未曾洗净。”

她又仔细观察那些文字。她一路都在学吐蕃文,近来开始看吐蕃佛经,吐蕃文字本就演化自天竺文,经书文序又不同于说话,许多地方与天竺文异曲同工。

沈宜秋虽看不懂天竺文,于吐蕃经文亦是一知半解,但看得出来这些文字顺序奇异,不像经文。

她思索片刻道:“他们应当是将大燕字与天竺文一一对应,这样即便有人注意到墓塔,也不会看出什么端倪。曹府中一定有解密用的书卷。”

尉迟渊对这阿嫂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卷起袖子摩拳擦掌:“咱们先把这些字都拓下来!”

第103章 接风

几人不敢耽搁,便即拿出纸墨笔刷,开始拓墓塔上的刻字,六座墓塔中三座有新刻的天竺文字,全部拓下,再打水刷去墨迹,已经过了午牌时分。

收拾停当,沈宜秋一行便翻身上马,向着来路奔驰,半日后,便在庆州城外三十里的驿馆中与众人回合。

贾七听说五皇子、林待诏和一众侍卫回来,以为太子也在内,不禁如蒙大赦,待见到人一瞧,偏偏少了太子和他那个傻兄弟。

贾七大失所望,向两人行了礼,焦急问尉迟越:“五殿下,太子殿下与舍弟怎的没一起回来?”

尉迟渊与沈宜秋也是这时才知道两人没回来,心里有些担忧,但也无计可施。

尉迟渊将他们一行人如何巧遇人牙子邱四,又如何兵分两路的事三言两语说了一遍,贾七听说太子殿下与弟弟混进曹府,还要被当作男宠献给太子,不由心惊胆战,后背上冷汗直冒。

五皇子一向促狭,拍拍贾七肩头,幸灾乐祸道:“贾兄,艳福不浅呐。”

贾七掖掖额头的冷汗并眼角的泪花,哭丧着脸道:“五殿下就别拿属下逗乐子了。”

尉迟渊弯起狐狸眼:“啧,贾兄可是对我阿兄的姿色不满意?”

沈宜秋见贾七都快哭了,哭笑不得道:“别担心,殿下眼下就在刺史府中,明日我们到了曹府,他应当会想法子同你换回来的。”

贾七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只觉太子妃周身笼罩着慈悲的光芒:“当真?”

沈宜秋点点头:“殿下宽仁,即便来不及换,也不会怪罪于你。”

贾七嘴里发苦,心道娘娘你可太不了解殿下了,这一回怕是整个东宫的茅厕得叫他包圆了。

他不好将心里话说出来,只是苦涩道:“若是事有不谐,还请娘子开恩,替小的美言一二,大恩大德,小的来世结草衔环以报。”

沈宜秋听他说得那般严重,有些忍俊不禁,微笑着应承下来。

太子微服出行的事只有几个亲信知晓,但这两日太子始终不露脸,也不召见臣僚,与太子寸步不离的小林待诏连同五皇子都不知所踪,心思敏锐些的便犯起了嘀咕,见五皇子和林待诏回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翌日一早,众人启程,晌午便到了庆州城外,曹彬率着庆州府一众官员,早早等候在城外驿路旁,待人一到,赶紧上前相迎。

贾七端坐车中,隔着车帷与曹彬酬答几句,态度冷淡,惜字如金。

曹彬心中便有几分忐忑,但面上不显,只将人迎入刺史府中。

“太子”一进下榻的院落,便称舟车劳顿,要歇息半日,将曹彬连同曹府的下人全都打发出去,紧紧关起门来,让侍卫把守着院门。

曹彬心中隐隐不安,想探探口风,奈何不得召见不能擅入,只好暗暗期盼那二十来个美貌少年郎能讨得太子欢心。

尉迟越潜入刺史府第一夜,便与贾八摸清了那部天竺文经书所藏的地方。

他原本打算翌日清早便伺机离开,转念一想,平白少了个人,曹府定要搜寻,若是引起曹彬的警觉,未免节外生枝,便打消了主意,只等着使团到了再作计较。

当然,还有个难以启齿,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原因——玉璜小倌的经验还未传授完,此时离开,总觉微有遗憾。

不知不觉听了三日,他终于等到使团抵达曹府的消息。

尉迟越与贾八想办法打听到“太子”的下榻之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