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番外(14)

作者:写离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打脸 甜文 关键字:主角:沈宜秋、尉迟越 上一世,沈宜秋战过白月光,斗过朱砂痣,过五关斩六将,从没落世家女熬成皇后,终于熬死了狗哔男人,荣升太后。 谁知脚底一滑,撞死在皇帝棺材上,回到还没出阁的十五岁沈宜秋眼一睁,发现回到了新手村,气得把眼一闭翻了个身:爱谁谁,老娘这回不伺候了尉迟越回望人间最后一眼,却看到不讨喜的皇后一头碰死在自己棺材上。尉迟越深受感动,重活一世,他决定对这个爱惨了他的女人好那么一点点……点击展开

沈四娘没料到她是这样油盐不进,微露尴尬之色。

不过只是一刹那,她便重整旗鼓,接着道:“原以为妹妹必定会选入东宫,谁知偏巧发起疹子来,三姊倒是个有福的。”

沈宜秋一听,便知她这次来究竟所为何事。

如今她的亲事已经定下,宁老尚书虽是正三品,但眼看着要致仕。

宁家在朝中青黄不接,宁十一郎没有功名在身,这门亲事算不得多值得艳羡。

因此她四堂姊的矛头转向了沈三娘。

果然,沈四娘幽幽地叹了口气:“我道三姊是个持重谦退之人,可自那寻芳宴后,她却时露骄矜之色,自家姊妹自不会与她计较这些,可若真入了东宫,她这性子怕是要吃亏。”

沈宜秋暗自哂笑,她这四姊是玩合纵连横呢,如今她嫁得不高,她便转而嫉妒起沈三娘。

看似向她示好,实则以话相激,就是要挑唆她去寻三堂姊的麻烦。

可她上辈子在尉迟越的后宫中什么手段没见过?这点伎俩于她而言不过是孩童嬉闹。

何况她对这些女孩儿家的明争暗斗毫无兴趣,要她说,这四堂姊就是吃太饱,闲得慌。

沈宜秋笑道:“人各有命,阿姊方才说三姊是有福之人,想来不必多虑。”

沈四娘又叫她噎了一下,半开玩笑道:“这人的际遇真是没法说,本来都是一样的姊妹,三姊若是入了东宫,往后就是天家之人了,姊妹相见还要跪拜叩首,阿姊真是替七妹觉得委屈。”

说罢便紧紧盯着沈宜秋的脸,妄图找出不忿之色。

沈宜秋却不以为然,笑道:“横竖也是四姊先拜,四姊不觉委屈,我又有何委屈。”

说罢掩袖打了个呵欠:“实在抱歉,本想多陪阿姊坐一会儿,可昨夜没睡好,这会儿就犯起困来了……阿姊且宽坐,妹妹少陪了。”说着欠了欠身,便起身往内室走。

沈四娘呆若木鸡,这是连借口都懒得找了?

沈宜秋小日子过得怡然自得,却苦了尉迟越。

自打那日在圣寿寺后山,看到妻子与宁十一郎私会,尉迟越便没睡过一个好觉。

日间忙于朝政便罢了,一到夜里躺在榻上,沈氏那张光彩照人的脸便搅得他辗转反侧。

尉迟越难以成眠,索性不睡了,跑去书房阅览奏疏。

女子是靠不住的,只有政务永不会辜负他——日日如期而至,排山倒海般堆将过来,十分可靠,令人安心。

太子殿下龙精虎猛,却苦了他身边伺候笔墨的小黄门。

一夜两夜还罢了,连着一旬夜夜如此,谁消受得了?

本来伺候笔墨是个好差事,既轻省,又能在太子跟前混个脸熟,可如今却成了头一等的苦差。

这日刚巧贾七贾八两兄弟当值,连夜守在门外。

一个小黄门打帘子出来,贾七忙凑上前去,低声问道:“殿下又不成眠了?”

小黄门蔫头巴脑的,活像是霜打的茄子,苦着张脸:“看这光景,又得折腾到天明才能睡下。殿下还等着奴取书,失陪。”说罢提着灯快步走了。

两兄弟面面相觑,良久,贾八压低了声音道:“阿兄,殿下莫不是还惦记着那沈小娘……宁沈两家议亲的事,咱们要不要禀告殿下?”

自打那日从圣寿寺回来,太子殿下便没再打听过沈七娘的消息,要不要继续盯着沈府,尉迟越没个准话,他们也不敢问。

为免他突然问起,兄弟俩还是留心着宁沈两家的风吹草动。

宁家人谨慎,虽已议定了婚事,仍守口如瓶;而沈家人不觉这亲事值得夸耀,也未曾四处宣扬。

故而两家议亲之事,尉迟越至今一无所知。

贾七在弟弟后脑勺上削了一下:“你是不是傻?一早说也就罢了,这时候再提,不是上赶着讨骂么……

“这事早晚能传到殿下耳朵里,咱们就装作一无所知,若是事发后追究起来,便告罪称当初疏忽,不曾打探到。殿下驭下宽仁,不会因此事重责,大不了再刷两回马厩。”

贾八连连称是:“还是阿兄想得周到。”

两人正交头接耳,忽听帘内太子道:“贾七,贾八,可在外头?”

两人心里有鬼,悚然一惊,稳了稳心神,急趋入内:“殿下唤仆等何事?”一边偷觑尉迟越脸色,见他嘴角微弯,眉头松弛,连日来的阴霾终于散去,心下稍安。

尉迟越捻了捻手中笔管:“这几日你们可曾留意着沈……咳咳,沈府?”

贾七连忙将沈七娘的近况禀报了一遍,只略去两家议亲之事。

尉迟越听说沈宜秋老老实实待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心里舒坦了些许。

他屈指在一份奏折上点了点,对贾七道:“你去备车马,天一亮孤便要入宫。”

吩咐完毕,他撂下笔,起身往寝堂踱去。

他这几日却是一叶障目了。

沈氏这一世连他的面都不曾见过,一时叫小白脸迷惑也不足为奇。

她上辈子对他一往情深,又以身相殉,他自不能求全责备,为这点无伤大雅的小事苛责于她。

不曾见过皎月的光辉,才会叫星辰的微芒迷了眼。

只消让沈氏见上自己一眼,她就会知道,什么十一郎、十二郎、十三四五六七郎,全都是浮云。

至于怎么见,他心里已有了章程。

第11章 得意

要与沈宜秋见上面说难不难,说容易却也不怎么容易。

沈七娘是大家闺秀,家中规矩重,无事不会出门冶游。

沈家虽不是铜墙铁壁,但人多眼杂,要避人耳目却也不易。

即便他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进沈府,又如何对沈氏解释?

恐怕她不是将他当作疯子,就是将他视为登徒子。

再说即便他们前世是夫妻,潜入小娘子闺房中也非君子所为。

尉迟越略假思索便知此路不通,他不能找上门去,便只有想法子让沈宜秋出门。

让张皇后出面召沈宜秋入宫觐见最是稳妥,可嫡母必定会问因由,他不能将重生之事合盘托出,实在难以解释。

后世史书称崇安帝足智多谋,这点小事自难不倒他。

一封河西来的捷报令他灵机一动。

当年吐蕃大举寇边,河西节度使耿勇率兵弃城而逃,凉州失守。

沈宜秋的父亲沈景玄时任灵州刺史,果断发兵援救,与军民浴血死守,在粮草匮乏、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奇迹般地支撑了整整两个月,一直等到援军到来,自己却死在最后一役中。

当初尉迟越尚年幼,朝中一干老臣惧怕河西节度使耿勇拥重兵而反,不曾立即清算,对沈家虽有抚恤,与沈景玄的不世之功却极不相称。

后来耿勇被夺职问罪,沈景玄却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嘉赏。

如今王师在大斗拔谷大破吐蕃大将悉诺逻军,正是重提此事的绝佳时机。

只是尉迟越如今虽以储君之身监国,毕竟还不是君主,此事须得与张皇后及朝臣商议过,再禀明身在华清宫的皇帝,由他下旨追封。

事不宜迟,尉迟越打定主意,顾不得一夜未合眼,用冷水洗了把脸,略整衣冠,跨上他的玉骢马,只带了五六个仆从,披着熹微的晨光,踏着露水濡湿的御道,穿过晨雾弥漫的长安城,一路快马加鞭来到蓬莱宫。

张皇后一睁开眼便听说太子求见,已经在寝殿外候了小半个时辰。

她不由唬了一跳,还以为边关出了什么紧急军情,连脸都来不及洗,急急忙忙披上件外衫,便叫他入内。

尉迟越进殿向嫡母行礼问安,接着禀明来意。

张皇后听罢,神色古怪地乜了儿子一眼:“你大清早火烧火燎地入宫来见我,就是为了追封沈使君之事?”

尉迟越早已备好说辞,脸不红心不跳,冠冕堂皇道:“昨日黄昏接到河西发来的捷报,因天色已晚,儿子不敢打扰母后歇息,故此今日拂晓入宫,以便早些将这好消息禀告母后。

“至于追封沈使君,儿子早有此意,此次大斗拔谷之役告捷,便想到了此事。”

这理由倒也说得通,张皇后虽还存有几分疑惑,还是点点头:“沈三郎当日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以身殉国,确实该大加褒扬。至于如何追封,你与群臣商议便是。”

她顿了顿,目露欣慰之色:“此次多亏你力排众议,一力主战。不过你毕竟年轻,还需多听取吴尚书等一干老臣的忠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