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番外(116)

作者:写离声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重生 打脸 甜文 关键字:主角:沈宜秋、尉迟越 上一世,沈宜秋战过白月光,斗过朱砂痣,过五关斩六将,从没落世家女熬成皇后,终于熬死了狗哔男人,荣升太后。 谁知脚底一滑,撞死在皇帝棺材上,回到还没出阁的十五岁沈宜秋眼一睁,发现回到了新手村,气得把眼一闭翻了个身:爱谁谁,老娘这回不伺候了尉迟越回望人间最后一眼,却看到不讨喜的皇后一头碰死在自己棺材上。尉迟越深受感动,重活一世,他决定对这个爱惨了他的女人好那么一点点……点击展开

祁十二郎歇息片刻,稍微缓过些,要了清茶漱口,又命僮仆打了水来盥洗。

就在这时,祁三夫人闻讯赶来,见儿子这副模样,只觉心都碎了,可元旦佳节,又不敢当着他的面落泪,便强自忍着:“十二郎,这是怎么了?”

祁十二郎摇摇头:“儿子无碍。”

祁三夫人想刨根问底,可究竟害怕触动儿子心事,不敢再问,只若无其事地道:“别怕,大夫也说了,服这药是会头晕恶心,我儿很快便会痊愈,不会有事的。吐掉也不打紧,阿娘叫他们再煎去。”说到后来,也不知是安慰儿子还是安慰自己。

祁十二郎摇摇头:“阿娘,不必了,这药停了吧。”

祁三夫人大骇:“怎么……可是这药……这药若是停了……”

尚药局的奉御曾断言,若是停了这药,不出三月他就会油尽灯枯,可是服了这药,他成日恹恹欲睡,稍一坐立便头晕目眩,且肚腹中绞痛不止,实在苦不堪言。

祁十二郎道:“阿娘,儿子眼下这样子,活着又有何益?请恕儿子不孝……”

祁三夫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祁十二郎伸手握了握母亲的手:“阿娘,我与何家娘子有缘无份,过了上元便将亲事退了吧。”

祁三夫人想说什么,祁十二郎向她摆摆手:“是儿子的主意,她什么也没说,这么拖着人家不厚道。”

祁三夫人点点头,哽咽道:“好,都依你……”

祁十二郎又道:“还有一件事,求阿娘成全。儿子想回洛阳看看。”

祁三夫人愕然道:“你在病中,怎可劳顿?”

祁十二郎道:“长安到东都也不远,在车中也是躺着,无碍的。”

他顿了顿,接着道:“这几日时常想起洛阳老宅园中牡丹,临……临走前能再看一眼,我便无憾了。”

说罢一笑,依稀有当年风流少年的影子。

祁三夫人点头:“好,阿娘带你回去……”话未说完,已然泣不成声。

说了两句话,祁十二郎疲累不堪,很快便睡了过去。

祁三夫人在床边坐了会儿,替儿子掖了掖被角,站起身走到外面廊庑上,将儿子房中下人尽数叫到跟前:“方才何家娘子同小郎君说了什么?”

一个婢女答道:“回禀夫人,方才何家娘子一到,小郎君便即叫奴婢们退出房外,他们语声又低,听不清说了些什么,只是……”

祁三夫人道:“只是什么?”

婢女答道:“何家娘子出来时眼睛又红又肿,想是一直在哭。”

祁三夫人闻言脸一沉:“我知道了。”

第89章 决定(加更)

晌午,尉迟越从权府返回甘露殿,张皇后和沈宜秋一见他凝重的脸色,便知权老尚书的病情多半十分棘手。

太子果然道:“权老尚书突发卒中,经陶奉御及时施针,性命无虞,只是左侧身子无法动弹,恐怕很难痊愈。”

张皇后叹了口气:“叫陶奉御辛苦些,无论如何全力救治。”

尉迟越道:“是,儿子已让陶奉御在权府留上三日,以防权公病情有变。”

张皇后点点头,伤感了一回,又道:“如此一来,议和使只能另选贤能了。”

顿了顿道:“三郎心中可有人选?”

尉迟越微微蹙眉道:“儿子一路上思前想后,能担此大任者唯有卢公与恩师毛老将军,然卢公熟谙内政,于军国事务上略逊,且卢公为人圆融,行事多留余地,与吐蕃人打交道,却是一步也不能退的。”

张皇后接口道:“至于毛老将军,为人耿介,性子又急躁,恐怕说不上三句话就要兵锋相向。”

尉迟越无奈颔首:“母后所言甚是。”

张皇后道:“可除了这两位,余者不是年资不够,便是见识稍逊,再就是欠缺气魄胸襟,难堪此任。”

尉迟越看了一眼沈宜秋,答道:“因此儿子想自请出任议和使,前往凉州。”

此言一出,不仅是张皇后,连沈宜秋都有些难以置信,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

张皇后道:“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本朝立国至今,从无太子离京的先例。你以一国储君之身远涉边关,此举甚为冒险。”

太子道:“儿子知道。只是儿子思来想去,朝中无人比儿子更合适。儿子虽愚鲁,文才武功皆无足取,但儿子对边关及西域事务略知一二,若有棘手之事,也可立决。”

张皇后沉吟半晌,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事实,他熟知边关事务,这几年燕军与吐蕃数度交手,皆是他做的决策,万一事情身边,他在场也可随机应变。如此一想,满朝文武无人比他更适合当这个议和使。

“此事究竟过于异想天开,言官定不会轻易罢休,”张皇后苦笑,“你最好有个准备。”

尉迟越道:“儿子知晓,故此特来求母后。”

张皇后哑然失笑:“你啊你,竟来算计你母后!”

张家手握北衙禁军,是一大强援,只要得到张将军的支持,他此去凉州便无后顾之忧。

尉迟越道:“儿子恳请母后襄助,此行若是顺利,我大燕可趁此机会取回安西四镇,至少可保西北边关数十年安宁。”

张皇后乜他一眼:“你不开这个口,莫非我就不帮你?”

尉迟越笑着作揖:“儿子谢过母后。”

他看了眼沈宜秋,又道:“儿子打算取道灵州,顺便检阅朔方军。”

沈宜秋听见“灵州”两字,眼中隐隐现出渴望。

尉迟越看在眼里,笑着对张皇后道:“既已劳烦母后,儿子便再提个不情之请。”

张皇后没好气道:“得寸进尺。”

尉迟越看向沈宜秋:“阿沈,你想不想回灵州看看?若是想,便与我一同求母后恩典。”

沈宜秋眼睛倏地一亮,她自然想去。

灵州是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阿耶与阿娘长眠在贺兰山下,若是能回去看一眼,她愿意拿一切去换,然而入了宫,这一眼就成了妄想。

没想到如今这妄想竟似触手可及,沈宜秋忍不住想点头,可随即便冷静下来。

此事不止异想天开,已是惊世骇俗,言官的唾沫星子得把东宫淹了,她摇摇头道:“多谢殿下好意,不过此事于礼不合,且灵州去长安千里,妾也怕苦。”

张皇后将她的神情看得一清二楚,知道她并非不想去,只是顾虑重重,这才故意这么说,便狡黠地一笑:“什么与礼不合,太子妃好端端的在甘露殿中替我侍疾,接连数月深居简出。”

沈宜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怔了半晌,方才轻声问尉迟越:“当真可以?”

尉迟越笑着牵她的袖子:“还不快与孤拜谢母后。”

张皇后也笑了,眨眨眼道:“七娘哪里都好,就是太老实。”

沈宜秋仍是难以置信,恍然如在梦中,整个人懵懵懂懂的,跟着尉迟越下拜谢恩。

张皇后见了她这模样,不禁有些心疼,将她拉起来,柔声道:“我也是在边陲长大的,是皋兰,真是做梦都想回去看看。”

她说着,目光便飘忽起来,仿佛可以越过宫墙,越过城垣,一直抵达很远很远的地方。

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是去不成了,你替我去看看大漠和草原吧。”

沈宜秋握着张皇后的手:“好。”

张皇后转过头,佯装咳嗽,偷偷掖了掖眼角。

沈宜秋不免有些担心:“妾只怕跟去会拖累殿下。”

尉迟越没好气地道:“谁叫你习武总偷懒,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张皇后笑着揶揄道:“你一同去才好,免去三郎多少后顾之忧!”

三人聊了几句,母子两人便开始旁若无人地谈起西域的局势,尉迟越全然没有叫太子妃回避的意思,沈宜秋不觉听得入了神,不知不觉半日过去,日头已经偏西。

尉迟越命黄门去传膳,对嫡母道:“请母后见谅,今日用罢夕食,儿子还要去一趟邵侍郎府邸。邵侍郎不日便要前往洛阳,在他离京之前,儿子还需就转运之事与他商讨一下。”

他转过头对沈宜秋道:“一去西北便是数月,你也去向舅父舅母道个别。”

沈宜秋知道他去舅父家的确是有公事,但舅父初七启程,在此之前哪一日去都行,他赶在今日去,其实是为了她。

张皇后知道太子妃与舅家亲近,邵安又是一心为公、才学卓著的能臣,连连点头:“应该的。”便即催促他们尽快用膳,早些出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