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七零]+番外(208)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甜文 年代文 成长 关键字:主角:古明妍 研究生毕业在即,大龄单身恐婚女青年古明妍一边面临着毕业论文可能会被当掉的压力一边四处求职。正当她喟叹于名牌大学的出身并不能使她在现实中获得自己期待的职位和待遇的时候,她抑郁了,然后一不小心喝多了,再一睁眼就发现自己穿了。 1963年,安城纺织厂家属院。古明妍穿到了比自己妈妈出生时还要早几年的时代。这一次,她有全新的开始,有爱她护她的家人,更有对未来无比清晰的认识。她要端正心态,努力弥补前世的遗憾,利用对大趋势的把握为日后自在的人生积攒点击展开

古明妍自认自己没有义务负责他们的学业,她不是他们的老师,偶尔的帮助是乐于助人,但是若是因此而被寄托希望承担他人未来前途的责任的话,古明妍就不愿意了。

这也不是古明妍危言耸听,因为在高考的消息刚下来的那会儿,东边的家属院那里就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里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人家成绩好,后来进了机关单位坐办公室,干的就是笔杆子的活儿,算得上是比较有知识文采的人了。

起初这个学习小组还组织的好好的,大家互帮互助,有擅长理科有擅长语文的,取长补短的倒也起到了团队协作,共同提升的效果。

可就是看人家聚到一块儿学习效果好,家属院里其他人家就动了心思了。慢慢的又是找人家家长又是跟那几个学生做工作的,这你家塞一个我家塞一个的,原本只有五人的学习小组,瞬间变成了个三十多人的大团队。

关键是那些后来进去的人的基础都还不怎么样,进入团队后帮不上什么忙不说,还跟不上进度。

跟不上进度也不知道自己私底下补课迎头赶上,就拉着那五个学习最好的,让人家教他们。

然后这团队自然是维持不下去的。学习好的自己没时间复习了还得给学得差的讲题,差的还嫌弃人家不够耐心,都是一个院儿里长大的,关键时刻竟然不肯帮忙云云,最后甚至闹得家长之间都吵起来了。

有那嘴碎不讲道理的,还在背后说那个高中毕业生的坏话,说他就是想自己一个人好把别人都比下去,所以都不好好的教她家儿子云云。

我的天呐,人家又不是欠你的,你也没给人家交学费,你家儿子学不会还得赖到人家身上,真是没理搅三分,让人对这种人深感无力。

古建国也是在看了这场闹剧之后,跟闺女儿说了说这里头的利弊,这下家里才统一了口径,上下彻底打消了给人出头讲题的念头了。

要要资料你们只管拿去,别的再多的就别想了,我家的闺女儿可金贵着呢,哪里经得起你们没事儿这么的胡搅蛮缠啊,没得影响了我们孩子考前的心情。这就是古建国的态度了。

厂里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被古建国一夫当关的给拒之了门外,村子里古建国也不叫他们回去,反正资料都已经给了,能做的都做了,该帮的也帮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他也是害怕闺女儿儿子们回去了以后,村里的那些人他们会更不好拒绝。

村民们可不像是厂里的职工,多少还要顾及些面子和他这个副厂长的态度。

村民们在这关键的时刻,可是不会听你讲什么自己也要复习的理由的,一个不答应他们,有可能就是结仇,所以还是避开点儿好。

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俩人也进了城了。

家里的孩子们要参加考试,都不在村子里,他们老两口就过来给孩子们做做饭搞搞后勤啥的,尽量让他们能心无旁骛的好好复习。

时间就在古明妍跟哥哥们按部就班的学习休息,周末的时候给二伯和两个姑姑家的堂哥表哥们讲讲题目中很快度过。

转眼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过去,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即将展开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冬季的高考。

正式高考前还有一次资格考试,因为报名高考的人数太多,还需要进行一次筛选。

古家这次通过筛选,可以站上高考考场的,除了古明妍和她的三个亲哥哥之外,还有远在疆城的大堂哥古明天,二堂哥古明光,大姑家的三表哥李小双,和小姑家的二表哥钱广来几人。

大表哥李小军也报了名,只不过已经工作多年的他,没有通过资格考试。

不过他倒也没有显得有多么的遗憾,毕竟他原本也只是听大姑的话随意的报了名,平常工作比较忙,也没怎么好好复习,这样的结果倒也不出乎他的预料。

除了古家人,古明妍舅舅家的宁致远表哥,还有周天宇和楚印辰,也报名了考试。

楚印辰这人还是在一周前的来信中,才跟古明妍说了他通过了京都那边资格考试的事儿,拿到了高考的入场券的。

合着这人之前是对自己没信心,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通过资格考试,这才没告诉她他也要参加高考的事儿的。

1977年12月9日、10日,陕省高考正式开始。

即便古明妍前世参加过了无数场考试,比高考阵仗更大的考试也不是没有过。

但是,出乎意料的,原本以为自己不会紧张的她,在踏上考场的那一刻,还是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下身子,心跳也加快了许多。

看着考场上跟她后世参加的每场考试基本面对的考友都是同龄人所不同,进入考场的有很多看着都是快三十岁的人了,甚至还有那带着孩子来参加考试的母亲。

这样特别的考场,让古明妍切实的体会到了,这一场早已在心里被她列入计划,将其看作是一个小小的跳板的考试,对于大部分这时代的人来说,其深刻的意义远不是她所能理解的了的。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改变他们未来命运的钥匙,是对他们在过去十多年里经受的种种苦难和波折最好的补偿。

看到了考场里众人眼中的激动与郑重,古明妍此时也开始端正起了心态。她也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这场考试,才不算是轻视了千千万万人对这场考试的恢复所作出的努力和期待。

因为是在冬天里进行的考试,古明妍又是个怕冷的,所以,考试期间,宁荣薇给她准备了两个暖水袋。

临出家门的时候刚刚灌的滚烫的热水,一路揣在怀里也没放凉,足以让她支撑一上午的考试了。

这年代并不讲究什么陪考,但是宁荣薇和古建国两个还是双双请了假,跟白敬龄、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几人一起,做好后勤工作。

古建国宁荣薇两个负责接送三个孩子,三位老人则是在家里做饭,保证孩子们考试期间吃得足够营养健康。

考完最后一门理化出考场的时候,古明妍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放松后的放空的感觉,像是那种终于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后的空虚之感。

不过这种怅然的情绪,在古明妍看到考场外的父母和早早跑出来的两个哥哥的时候,瞬间就消散了,留下的只有因为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对自己宠爱有加的亲人的幸福的感觉,在古明妍心里暖暖的流淌。

高考结束后,原本只是请假参加考试的人,都继续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之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焦心的等待着成绩的公布。

而剩下的那些破釜沉舟干脆辞职在家专心备考的,诸如古明中古明国两兄弟的人,则又变成了无业游民的状态。

不同于别家对于孩子能不能考上的焦虑忐忑,古家上下,对于家里孩子们能考上大学倒是充满了信心。尤其是古建国同志,在他看来,要是自家闺女儿都考不上的话,那这整个安城,谁也别想考得上了。

因为大家对成绩心里有底,自然的就开始就几个人的志愿展开了讨论。

对于除了古建国这一房的其他古家孩子们来说,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以为,凭借他们的成绩,能够考上已是侥幸。

再说这年头能考上任何学校出来的前途都不会差了,所以便也不做过多要求,想着他们就报考个家附近的学校,以后毕业了也能就近参加工作,父母亲人都在身边,不用来回的折腾,多好。

老人家的想法和古家二伯姑姑们的倒也不谋而合,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但也不希望孩子离他们太远,能在家门口有学校上,这就很不错了。

就是宁致远这个也能算得上是小学霸一枚的表哥,他和宁荣臻周晓淳这对父母的意见也很一致,那就是要在安城本地上大学。

剩下的如古明天、古明新还有周天宇,三个当兵的不用多说,都是报考的军校,至于具体最后能考上哪里,就看他们自己的成绩怎么样了。

所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剩下古明妍和双胞胎兄弟了。

此前,古明妍是没有跟古建国他们说起过自己想要去京都上大学的事儿的,因为她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儿。

在古明妍上辈子的那个时代,成绩好的孩子报考北京、上海的高等学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即便是成绩没有特别顶尖的,大多数学生也想要趁着大学的好时光去外地见见世面,不是个个都想要留在家乡念大学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