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七零]+番外(3)

作者:湖边的小豆豆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甜文 年代文 成长 关键字:主角:古明妍 研究生毕业在即,大龄单身恐婚女青年古明妍一边面临着毕业论文可能会被当掉的压力一边四处求职。正当她喟叹于名牌大学的出身并不能使她在现实中获得自己期待的职位和待遇的时候,她抑郁了,然后一不小心喝多了,再一睁眼就发现自己穿了。 1963年,安城纺织厂家属院。古明妍穿到了比自己妈妈出生时还要早几年的时代。这一次,她有全新的开始,有爱她护她的家人,更有对未来无比清晰的认识。她要端正心态,努力弥补前世的遗憾,利用对大趋势的把握为日后自在的人生积攒点击展开

这样为革命事业奉献了大半生的老前辈,回乡养老住的院子虽然盖得大了点,但因为村里靠近中心位置的宅基地基本已经划满了,只能到偏山脚下的地方,因此这划得大了点,盖得大了点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毕竟这一大家子加上孙辈们聚在一起,没有这么大的房子也安排不下。

二老回到古家村后,尽管有退休干部的双份津贴,子女们也会有孝敬。但古老爷子坚持发挥余热,就接手里村里训练民兵和队里放羊的工作。初时生产队长等人还劝,觉得劳动革命前辈干这放羊的活计不合适。但在老爷子的坚持和老太太劝说可以锻炼身体的缘故之后,便以给老爷子算公分的条件下达成协定,让老人家接手这活儿了。

而毕老太太,由于文化水平高也懂医术,便成为队里扫盲班的老师和生产队的赤脚大夫了,当然也是算公分的。

二老就这么在古家村利用自身所学展开了二次事业。由于他们的工作都不是十分定时定点的,也就有空闲的时间养养猪喂喂鸡,种种自留地里的菜。因着二老每月有补贴,且年纪毕竟上来了,对吃食的要求不多。所以这些东西大多给了子女孙辈,也算是帮着在城里住的儿女孙子们改善改善伙食了。

儿女们也都孝顺,每个周末或是半个月的会回来探望老人,在家里的大房子里舒展舒展身体,祖孙三代团聚团聚,尽享天伦之乐。

二老这生活也确实令这村里大多数人羡慕不已。但这也是人家自己用命拼来的,儿女们也懂事孝顺,谁也说不出个歪话。也就只能跟老太太老爷子叨叨两句自家孙女太多来刺刺老两口了。

这眼看着被毕老太太唠叨了大半年的她的金孙女就要生了,虽然村里大多数人迎合着老太太说这会是个女孩,但说实话也有不少人在背后嘀咕,觉得这古家阳盛阴衰的风气估计还得持续下去。毕竟这老头老太太盼了这么多年,陆陆续续的有了八个带把儿的孙子了也没来个女娃娃。

这男丁多,搁这个年代放到哪家都是让人羡慕的,单这一水儿的男娃娃排开,就足够让村子里那些结婚多年没生出儿子的妇女们,和盼孙子的婆婆们眼红不已了,一个个的恨不能自家哪天能多点毕老太太这孙子太多的烦恼呢。

眼看着这被赋予最大可能是女孩期望的古家第九个孙辈就要生了,有那好事儿的甚至打起了赌猜测男女。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众闲的没事讨论人家家生孙子还是孙女儿的八卦议论中,众人都有那共同的认识,那就是这要是老三媳妇这一胎真是个女娃儿,那这孩子真真是会投胎,掉进福窝里了。

且不论老两口的本事,就人家古家老三两口子,包括人家那些个伯伯姑姑的,哪个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在这个一个工人就能养活一大家子的年代,这老古家子女们各个吃公家饭端铁饭碗,就这一点,就足以让村里人无比羡慕和感到难以企及的了。当然也能从中看出,人家古老爷子虽然退了,但也是把孩子们都培养出来,安排的明明白白了才功成身退了的。这么多正式工家里孙辈就这么一个女娃娃,那可不得好好宠着,那吃的穿的能差了,人家这孩子一出生就比咱这村子里多数孩子要强啊。

第2章 出生

被毕老太太和整个古家村生产大队惦记议论着的古家三儿媳妇,这会儿已经住在省城医院产科住院部的病房里了。

这古家老三名叫古建国,是陕省省会城市安城的纺织总厂运输科的职工。她媳妇叫宁荣薇,是纺织总厂附属医院的外科医生。

按说这个年代生孩子不是啥了不得的大事,农村里田间炕头的请个有经验的接生婆说生也就生了。就是在城里,去医院的也少。更不要说在厂子里就有附属医院的情况下,还跑到省城医院的。要知道这年头职工看病都是单位给报销的,生孩子也不例外。很多人生病都会尽量在厂里的职工医院自行解决,省得多花钱。何况宁荣薇自己本就是厂附属医院的医生,正常情况下当然应当在厂附属医院生产的。

说起来,宁荣薇如今都是第三胎了。头胎生大儿子和二胎双胞胎儿子的时候都很顺利,在附属医院就顺产了,就是生双胞胎也不过就是大半天时间的事。偏偏轮到这第三胎,之前为了保险,她还专门到省城医院找自己的母亲,也就是省城医院妇产科的主任——白敬龄,做了产检,结果所有检查显示一切正常。

宁荣薇本人是医生,自己母亲又是妇产科主任,家里条件也不错,对自己的身体自然是尽力照顾到最好的。即使快到临产还在坚持上班,但这在这个年代是很普遍的事情了,起码不像农村甚至还有妇女快临盆了还要下地干活的。

但就在这预产期这几天,宁荣薇开始反复低烧,肚子也常常不舒服,多次阵痛甚至还有点见红。附属医院的妇产科面对这情况没什么办法,她怀着孕也不能吃药,于是便不得已的停了工作转院到省城医院。

白敬龄看了情况后给开了安胎药,加上输液,使得宁荣薇能舒服点。但仍是不敢大意,便遂留在医院时刻观察着。

“小薇你感觉怎么样?还有没有见红?”只见病房门被推开,还没完全现出身形,但问话的声音已经传来。

来人正是古家老三古建国。他是单位刚一下班就赶过来的,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晶亮的汗珠,手里提着饭盒。

宁荣薇听到熟悉的声音,从病床上坐了起来,抬头看见丈夫,便答道:“好多了,妈给我开了安胎的针剂,又挂了水,已经不见红了,就是这小东西可能快要出来了吧,时不时的就在肚子里闹腾闹腾。”

回答了丈夫关心的问题,又想起家里的小子们,便接着问道:“你这么快就来了,三个小子呢,还是托给王婶儿了?”

听了妻子回答身体好多了的话,古建国放了心,他也是被这一胎折腾的够呛。这几天妻子生病,他跟着操心,上班也不好总是请假,家里还有一个五岁两个两岁加起来三个小子,他这单位医院两头跑,孩子只能暂时托付给邻居王婶儿让人家帮着照看一二,也是辛苦人家了。

说起来他现在也无比期望这肚子里的小娃娃赶紧生出来,起码出了医院回到家,单位近便也方便他就近照顾。

跟着听到妻子问儿子们,想着自家妈毕老太太上次传话回来,说快到日子了就会来家帮着媳妇坐月子。当时说的日子也就是这一两天了,估摸着今明儿两天就能到。到时候多了人手,起码不用再把儿子们托给别人家了。让自家老娘帮忙照看大的几个,自己也能腾出手专心操心医院这边。

想到这儿,他就把儿子们在王婶儿家被照顾的很好,还有毕老太太要来家里帮忙的事儿跟妻子交代了一遍。

宁荣薇听着丈夫的话也是赞同。对自家婆婆,她不说能处得跟亲妈似的关系那样你那样好,但绝对算得上是亲近了。跟许多同事朋友口中抱怨的所谓恶婆婆相比,自家婆婆见过世面,自身有本事,不是那拖累子女的,更不是刻薄别人的人,对待他们几房子女也都是一碗水端平的。

家里的这两位大家长立场站得稳,下面的小辈们自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都是尽量在外面奋斗,不是那瞅着自家饭锅等着抢占资源的人。这没有太过争抢计较的人,这家里的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或是妯娌之间,也就相处的较为和谐,没那么多口角计较了。当初她嫁给丈夫,看中他的自然也有家庭和睦,家风端正这一点。

这边古家村生产大队的村道上,毕老太太骑着自家的二八大杠以不慢的速度前进着。

要说这年代,自行车的金贵程度有点基础历史认识的人都知道。古家老宅里这辆自行车也算是历史悠久,并为老古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

这自行车还是古老爷子还没退休时在部队上好不容易弄来的。家里的孩子当初上学上班,夫妻俩工作出行,小辈们出生、家里人生病去医院等等都用过这辆车。等到后来孩子们都成家了,慢慢也有了自己的车子里,这辆车也就跟着老夫妻回到了古家村,平时就在老宅里放着。村里平时谁有个急事了,也来家里借车子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