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653)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军伍上退下来的人?”老爷感兴趣的问了一句。

“是,朝廷的规矩,整肃了军中,年纪太小的送去了军校,年纪太大的和有暗伤的都退伍了,一人一百两的安家费,到了家乡自然有差事给他们,或是当武装捕快,或是给我们这样的连锁店铺做护卫,我们的护卫长一个月五两银子,普通护卫三两,逢年过节轮班放假,另外有奖金和福利物品可以领,家中婚丧嫁娶另有钱拿,如果遇到战事,所有人都是双倍饷银,立有军功额外赏赐,朝廷也有嘉奖……。”

其实就是赵仁河琢磨出来的复员福利制度,和养老福利制度。

先从军中着手,慢慢改革,文臣们既然激烈反对,那他们就后享福吧,先把武将们的待遇提升上来再说。

效果不错,现在武将们的心里,武阳帝绝对是自己人!

但是他们远道归来,实在是不知道,这里的变化,竟然如此之大。

“军校?我只听说过书院。”那位老爷十分好奇:“哪儿来的军校?”

“这位老爷多少年没回中原了啊?”店小二顿时比他还好奇:“竟然不知道军校?”

“我家老爷一走就是好几年,的确是不知道朝中变化这么大,上次回来还是太上皇在的时候呢,这可得十几年了吧?”旁边一个骑士装扮的人,一边说,一边拿了两个金豆子出来,塞给了店小二:“麻烦小二哥跟我们说一说吧!”

这可是两颗金豆子!

起码值二两银子还多!

“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几位不如小的带你们先去住店,然后点菜叫饭,等饭的时候,小的跟您详细说,怎么样?”店小二还知道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然小的这么站着耽误时间,大家也不太好看,总不能在门口这吸风吃沙子,是吧?”

“你这孩子不错,在得了银钱之后还知道自己的本分,是个好孩子。”老爷十分欣赏这店小二的伶俐劲儿。

果然,一群人在这店小二的安排下,住到了东边的最后一进院落,那里正房五间,两边各有一座少小一些的耳房,东西厢房各八间,全都打了火炕,只需要烧起来就能热了火炕跟火墙的那种。

另外有四间倒座房,可以放东西,但不能住人。

他们的人倒是住得下,倒座房那里有单独一个房间是专门吃饭的,那里有两张大桌子,能一次用餐二十个人,他们一共五十多个,须得分开来轮流用餐。

索性正房那里有一个小餐厅,这位老爷和几个大概是管事的人坐在了一起,他们十分豪爽,加上人多的关系,点的都是上等席面,三两银子一桌呢。

肥鸡大鸭子的可劲儿上,就连大鲤鱼都是糖醋了上来的,酸香扑鼻。

店小二一边招唿着吃饭,一边跟那位老爷说了,军校分“皇家海军学院”和“皇家陆军学院”,一南一北,军中所有人以后都要读书识字。

“军中所有人……都要读书识字?”老爷吓得筷子都掉了。

“是啊,这是最低要求。”店小二没看到似的:“且不拘出身,谁要是想去了,只要通过考试就行了。”

这些都是武将们支持武阳帝的理由之一。

但是那位老爷却不这么看。

他很清楚识字的人,在军伍里会受到怎样的提拔,能文能武的人,在军伍里想要不出头都难!

如此下去,用不了十年,军伍里的基层最少会有两成是书院教出来的,这股力量的庞大,连他都要头晕眼花。

文人相轻,连自己人都竞争不完,如何会将文人墨客的知识,交给这些粗胚?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士兵们的用途只有一个,冲锋,冲锋,再冲锋!

谁会建立战士学院?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可是听店小二说,不仅有医学院了,还有专门为战士们包扎的“护士学院”,当然,如今只有男护士,和一些村妇组成的女子看护队伍。

这不同于营妓那种下三滥的玩意儿,这是可以在战场上救命的差事。

就算是没在军营混过,他跟护卫们在外面也见过不少战争,多数人并不是当场就死了,而是下了战场,得不到更好的医治,这才死亡的。

现在大顺朝这么重视武备,他是高兴地,但是太重视了,是不是文官那边不好了呢?

他想得很多。

不过这大顺朝真的变化太快了。

他晚上吃饭发现那店小二一点都不馋他们的饭菜,还给他介绍说榛蘑炖的野鸡最好吃榛蘑,野鸡就是借个味道,其实身上没几两肉。

不放心的护卫头子亲自去外面走了一圈,回来跟他道:“那店小二去用饭了,我凑过去看了一眼,好么,红烧肉炖的粉条子,那红烧肉多,粉条子少,几个孩子抢粉条子吃呢,有几个吃了两口肉,而且不止一道菜,还有一个酱炖嘎伢鱼,一个鸡蛋酱,焯过的萝卜干什么的,吃的也是大米跟小米掺在一起的二米饭。”

“还挺丰盛啊!”老爷果然意外的很:“明天你再去打听一下,谁能弄到通关文牒,给点钱也行。”

“是。”护卫头子有点头疼的下去了。

老爷坐在那里半天,想到了什么没人知道,但是第二天,他的护卫头子出去踅摸通关文牒,好多人都摇头:“现在搞不到了!”

“没有户籍介绍信,根本开不出来的!”

“搞什么通关文牒就别想了,每日盘的严格。”

甚至有人怀疑的问他:“是什么逃犯啊?中原人连通关文牒都没有?”

“不是,我们的弄丢了。”护卫头子只能如此解释。

“那就去补办一个吧!”那人懂这个的架势:“我也丢过,去补办一个,花不了几天时间,只需要二两银子而已。”

这位一看就是个有钱的人,手上那射箭用的扳指,都不止二十两银子呢。

“我们就想马上进关。”护卫头子道:“不耽误时间。”

“你去补发一个也不耽误时间啊?何苦这么满大街的招摇,让人看了成什么样子?”那人却是不懂了:“何况,一旦惊动了官差,你这人恐怕就要受到审查了,我可跟你说明白,这年头,不少人想往我们大顺朝里头塞探子,耳目太长了也不好,何况尔等既然是汉族人,为何要向着外人不念自己故土之情?”

护卫头子没想到,区区一个辽阳城外的边关之地,还有如此爱国的民众,把他给教育了一顿。

再往下去就有人疑神疑鬼了,实在是这关外做买卖的就这么一条街,横平竖直的全都是客栈,酒肆,临时打尖儿的食肆,小吃摊子。

就这么大一块地方,他翻来覆去的走了两圈,再走下去怕是走不了了,赶紧回到了客栈里头,跟老爷如实禀报。

差事没办成,有些垂头丧气。

这个时候那店小二却送来了《大顺周报》给大家看:“这是报纸,因为时间的关系,一旬发行一次,客官们尽管拿去看。”

《大顺周报》一旬就是十天发行一次,如今是朝廷的喉舌。

而《平南日报》在南方却是一天一发行,销量惊人呢!

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知道了,你且先退下。”老爷手里头拿着那报纸,正在看上头的东西:“倒是有趣。”

这一天就在老爷看报纸的事情里度过,晚上饭菜依然丰盛,他们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让人疑惑的是,他们用金子结算,可用的不是本朝的金锞子,而是金条。

一根就够他们这些人连吃带住半个月的了。

店里的掌柜的早就注意到了这一伙人,说是生意人,可是没见货物,却出手大方,说话倒是中原汉话,可是又带了一些不知道哪儿的口音。

一群人里头一个老爷及其尊贵,他们吃饭那位老爷必定是第一个动筷子的别人才会吃;事事也要请教那位老爷才会最后拍板。

就算是豪门巨贾的家主,那位老爷看起来也不像啊,贵气十足的样子,倒像是个高官显贵。

“掌柜的,该不是哪家部族的可汗?或者哪儿来的聚啸山林的悍匪?”店小二脑洞大开:“或者落魄的王孙公子?”

“来咱们这里的都是发配边关的人,哪儿来的落魄王孙?”掌柜的敲了店小二一个爆栗在头上:“快点去端茶来,一会儿蓝大管事过来了。”

“是。”店小二颠颠的跑去茶房那里拿了一个刚沏好茶叶的茶壶过来,迎头就看到一个青年进了大门:“柴掌柜的,我来盘账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