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637)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小虾米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都是内宅妇人的阴私,高门大户里的当家奶奶,哪个没有点手段?

什么养废了庶子啊,苛待庶女啊,还有妻妾争宠啊,斗通房大丫鬟啊,还有的更过分的,放印子钱啊,包揽诉讼啊,不要小看后院女人们的能力。

狠起来,连男人都自愧不如。

虽然是后院女眷,却手伸的老长了!

还有一个阁老,出身大族世家,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贪财好色,大儿媳妇硬是被大儿子的小妾给气死了!

后来续娶了一个,也是难产而亡!

第三个妻子,却是个小家碧玉,就是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二儿子的媳妇儿进门一年就难产而亡了,续娶的依然是个小家碧玉,更上不得台面。

唯有三儿子的媳妇儿,是个阁老家的庶女,从小没有什么教养,他们家娶这个女子过门,无非是为了她身后的阁老,结果因为她是原配,这后院的管家权就到了她的手里头,这女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爱钱!

知道家产日后是给大房继承的,二房跟他三房的人,分点钱财就分家了。

所以这个女人拼命的捞钱,甚至偷偷把这世家大族在老家的族田都给卖了!

侯小宝最后查到这里的时候,就怀疑,那老大老二家不断的死媳妇儿,就是老三家的这个女人下的黑手。

鉴于他们这一群二代们是在各种小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脑补能力超级强,果然查出来蛛丝马迹,让小虾米拿到了一点证据。

管他能不能定罪呢,他把此事先翻出来再说!

李钊当了皇帝也不改他的面无表情的本色,他就看着小虾米舌战群臣,看着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们被堵得哑口无言。

同时,他心里想的是跟赵仁河曾经谈过的话。

在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做: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意思就是,某种程度上,世家控制了皇权,许多朝代的更迭,都和世家有所关联。

汉武帝为了获得人才,避免人才均自贵族来,使用了举荐制,即每个州郡拥有举荐所辖地域的人才做官的权利,且根据每个州郡情况不同可以举荐的人数也不尽相同。

但是时间到达东汉末期,因为土地兼并和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举荐权也等于变相的掌握在了世家手中,人才只有先成为世家的心腹,才有获得举荐的机会。

这虽也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哪怕一年只有一个人是世家的人,之后就会逐年递增越变越多。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也因为世家之力渐衰,到了隋文帝时期,他在举荐制的基础上加了分科考试,而到了炀帝之后,渐渐有了科举制的雏形,此等行为大大得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后世也有人评价,科举制很有可能就是隋朝灭亡时候世家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虽非主要原因,但是世家那时候心生不满也是必定的。

到了唐朝,皇权与世家来了一次硬碰硬,太宗李世民杀世家,杀的血流蹭喝,到了他儿子李治,还是杀了个血流成河,等李治的老婆武则天上位之后,继续杀,杀的世家胆战心惊之后,便蛰伏了起来,一直到宋朝,还有世家的影子,世家真正消亡是在宋末元初,天下大乱的时候,辽金的屠刀和蒙古的铁骑,南下入侵万里河山。

世家徒有好底子,却没有足够的武力可以保护,以至于到了明朝,科举成了取士的唯一途径。

后世的每个朝代都使用了科举制,以及每每开朝都默认诛杀前代世家,还地于民,也是这个因素。

因为开国之初,需要安定,需要民心,诛杀前代世家大族,可以获得大量的土地田产,分给平民百姓,得了实惠的百姓就会有思安之心。

直至清朝,扭曲了的科举,更是大行其道,以至于百年屈辱之后,到了现代,干脆釜底抽薪,采用了土地国有制,这可谓是历朝历代均未有过的一个创举,是否能够成功遏制世家一说……只能等后世来评价了。

但在如今的朝代,要遏制世家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开国君臣。

跟着皇帝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正是荫庇后代子孙?

至于后代子孙是否能争气,就只能看家教的。

当这些人因深恨世家、皇权压迫揭竿起义后,自己也将成为了压迫别人的世家和皇权,不得不说也是极其嘲讽的一件事。

武阳帝为了把世家取缔,正在逐渐收拢权势,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成才的都送去了边关历练,不成才的也没资格让武阳帝看在眼中。

但是这些世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知道武阳帝的意思,因为李钊用的是阳谋,自家子弟不成器,也没办法。

武阳帝削减世家的影响力,权利也逐渐收回,世家没有办法,不抵抗的同时,也在想办法自救。

这个办法,就是储君的正妻!

侧妃什么的不要想了,说到底,妲己再美也是妃!

只有正妻才是他们看重的地位,何况他们已经有了人选,其他的那些什么阁老家的孙女儿啊,三公九卿家的小姐啊,这都是陪跑的,她们当个侧妃也就可以了,因为按照宣亲王的级别,正妃一位,侧妃能有四位之多!

侧妃的位份,足以安慰那些人了。

可是如今看起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宣亲王可不好煳弄,也不知道他从哪儿知道的那些事情,不仅知道的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事情经过,甚至是人证物证都俱全,铁砧如山的情况下,那几个阁老一个都没幸免,全都被武阳帝给罢官免职,抄家流放了!

这下子,朝上顿时偃旗息鼓,谁也不敢招惹炸弹一样的宣亲王,毕竟谁家没有点阴私事情啊?

当着皇帝的面被爆出来,多丢人啊?

而且更狠的是,宣亲王是有人证物证的,想抵赖都抵赖不掉。

有的人回家去就开始想着抹平自家的事情,结果却发现,人证物证都不见了,不用想,肯定是在某位亲王的手里头呢。

更有的重大事情的人证物证,消失的无影无踪,查都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这帮人更是心里没底儿了。

本来就心虚,这下子更害怕了。

有好几个人主动提交了致仕奏折,上面直接就批了,武阳帝准许了,他们就灰突突的回了老家去,不过,最起码保留了体面。

童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只是抿嘴乐了半天,给小虾米做了一个扇套,打了一个万事如意的络子。

不过,此事完了之后,这帮人又开始作妖了。

宣王妃没指望了,那就开始折腾别的吧?

让赵仁河不高兴的是,这些朝里头的几位老大臣们,大概是物伤其类了,这之后立刻就倚老卖老起来,明明很容易解决的一件事情,非得拖拖拉拉不可,这样熬下来,李钊熬不住的!

又一次,赵仁河等李钊吃饭,结果李钊被绊住了脚,回不来,赵仁河忍不下去了,气势汹汹的跑去了干清宫。

大闹了一场,那些老大臣们见识到了平南王的撒泼打滚,气的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赵仁河却不管不顾:“再敢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来打扰皇帝休息,老子扒了你们的胡子!”

几个老大臣被气的纷纷撅了过去,赵仁河拖着李钊就离开了干清宫,剩下这些事情统统交给了小虾米去办理。

小虾米也够绝的,不愧是赵仁河养大的娃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他直接带着自己的手下,把这些老大臣们关起来!

关在哪儿了呢?

关在了前朝的班房里头。

这里有一个小房间一个小房间的办公间,然后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外间还有休息室。

在桌子上,堆满了奏折。

这些奏折并非是皇帝必须看的,只不过是些老生常谈的内容,只是这些老大人们就爱上这样的奏折,仿佛不上就是对皇帝不忠一样。

可怜赵仁河跟李钊的人,从来不上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请安折子更是一个月上一次就行了。

多了他们写着累,皇帝看着也累。

但是老臣们就拿这些折子来累武阳帝,觉得要让武阳帝看到他们的忠心,折子写的一个比一个长,内容花团锦簇却说不到重点。

李钊看的也郁闷,却偏偏无法张口说让他们别写的这么罗里吧嗦。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