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629)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使劲折腾自己,可不是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赵仁河想了想:“今年是他七十一岁的大寿,不给办一办?”

“他都这样了,还办什么寿宴?”李钊却不感兴趣:“何况,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他都快七十三了,别让他再心情激动,情绪异常。”

说实话,成康帝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如此,多疑,懦弱,又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实际上,他什么都凑合,要不是皇帝,估计他这辈子,也就一事无成的命。

“那也得有个说法,总不能让人说你不孝顺。”赵仁河对李钊的名声看得很重,一直塑造的都是他外表冷漠,内心纯善的人设,这样的人,很多时候,都很有市场的,尤其是朝臣们,巴不得皇帝内心柔软,跟个山竹似的最美了。

“那就将宫里的一些尚且年轻的宫女们放出去吧,给她们一人二十两银子,两匹红绸子,当嫁妆,其余的赏赐都可以带走。”李钊道:“我不耐烦一群年轻的女人,老是想着往我跟前蹿儿。”

尤其是,发现蹿不到皇帝跟前,就将目标改成平南王的时候,更让他觉得生气。

“那好吧。”赵仁河点头。

李钊随后就叫田公公去办此事。

田公公欣然同意,他带着人去后宫,替万岁爷办差。

第一件事情,宣布皇宫里暂时不招收宦官了,也就是太监。

第二件事情,宣布二十五岁之下的宫女,放出宫去自行聘嫁。

二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宫女,想出宫也可以,并且多赏赐一对银簪,一对银镯子,作为伺候皇室多年的辛苦赏赐。

可是三十岁以上的宫女,就算放出宫去也没有什么生存的能力了,生孩子都勉强,一旦生孩子,八成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三十岁上的宫女都被留在了宫里头,想出宫的也可以出去,但是没几个想出宫的,百分之八十都选择留在了宫里头。

而且,宫里头不再新进宫女了!

虽然留下来的人少,但是宫里头需要她们伺候的人也少啊,皇帝根本不来后宫,太上皇更不来了,他都瘫痪了。

宫里头裁剪人手,倒是没有多慌乱,但是外头看到的是宫里人少了,是不是,自己就有机会了?

不少已经被边缘化的人家,开始蠢蠢欲动。

但是赵仁河跟李钊没有想那么多,他们俩的事情多着呢,忙的时候,连饭都不能一起吃了。

就这样到了建业五年,成康帝七十二岁的寿辰,因为不能过七十三岁的寿辰,只能提前或者延后。

成康帝这样的,延后怕他一口气上不来再过去,就提前了。

不过是在宁寿宫摆了个小宴,李钊跟赵仁河去吃了个饭,几位亲王陪同一起,小虾米还在北边没回来,这寿宴吃的冷冷清清,但是饭菜不错。

御膳房那边也是费了心思的,光是这干果啊点心的就用了不少好料,拿手的都出来露了个脸。

四干果选的乃是蜂蜜花生、核桃粘、奶白枣宝、双色软糖;四蜜饯选银杏、樱桃、瓜条、红果;点心就金钱卷、栗子糕、芙蓉糕、花盏龙眼;前菜四品,分别是红白双拼、二龙戏珠、芝麻鱼跟松鹤延年;热炒四道,乃是野鸭桃仁丁、沙舟踏翠、龙抱凤蛋、陈皮兔肉;烤烧只上了两道,挂炉烤鸭、麻仁鹿肉串;汤两道……最后是长寿龙须面,百寿桃。

赵仁河看了一眼,好么,这都不适合成康帝吃的,他现在只能吃点流食,喝的就是燕窝粥、海参汤这一类温补的玩意儿,根本吃不了别的饭菜。

倒是赵仁河他们来拜寿,成康帝看样子还挺有精神,用了一碗燕窝粥。

便宜前来拜寿的人了,赵仁河光是那个“龙抱凤蛋”就吃了两份,他把李钊的那份都给吃掉了!

他以前不知道这道菜,更不知道是怎么做的,结果看了才知道,所谓的“龙抱凤蛋”就是鳝鱼加鸡蛋。

将鳝鱼宰杀,除去内脏,剔去刺骨,冲洗干净,划上麦穗形花刀,再切成段,留头尾,入沸水锅中烫透,捞出洗净黏液备用。

再把鲜鱼肉洗净,剁成鱼蓉,放入碗中,加入清水、绍兴黄酒、葱姜汁、精盐、虾粉、鸡蛋清、猪油搅匀成煳待用。

将鳝鱼段在有皮的一面抹上淀粉,再酿上鱼蓉,然后放入盘中摆成两条龙形。

将鸡蛋入凉水锅中煮熟,取出剥去壳,切平两头,再横剖成荷花状,中间装上鱼蓉做成小花头,然后放在鳝鱼中间,加入蒜子、绍兴黄酒、精盐、虾粉、葱片、姜片、猪油,上笼蒸约一柱香的时间取出,将原汁滗入锅中烧沸,用水淀粉勾成流芡,起锅浇在鳝鱼上面,撒入胡椒粉即可。

做法有点麻烦,但是在厨房里头那些御厨们看来,简单极了!

而且味道超级鲜美,平南王觉得日后可以常吃么。

倒是李钊,他送给成康帝的礼物,乃是一座万寿海屋添筹玻璃插屏。

平南王送的是万寿鎏金镶嵌集锦宝鼎;储君宣亲王没回来,但是他也送了礼,是平南王代为进献的万寿法琅四方平安花尊。

三口人送的都是以“万寿”开头的东西,寓意好啊!

而平南王太妃送来的则是群仙庆寿寿山法琅盆景,也十分应景。

当然,这不是全部,但是主礼是这些,其他附赠的都是些精致小巧的玩意儿,寓意也好,只是不如主礼这样得成康帝的欢心。

至于真欢心还是假欢心,那就不知道了。

送了重礼,吃饱喝足了,这帮人又在宁寿宫陪着太上皇聊天,还放了烟火,太上皇穿着厚实的衣服,让人抬着到了院子里看了一会儿烟火,感觉还不错,虽然支支吾吾的说话不太清楚,但是有魏潇公公给他当翻译,倒也能表达的七七八八,第一个说的是皇帝孝顺,特指李钊。

第二个说的是平南王也好,孝心可嘉,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三个则是说亲王们都好,同样可心,朕很高兴云云。

反正翻来覆去都是好话,一直到晚上,成康帝昏昏欲睡,他们才告辞离开宁寿宫。

送走了亲王们,赵仁河才跟李钊道:“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好说话?”

既没有给他们脸子瞧,也没有给他们下绊子为难。

顺利的不像话,平南王有点不敢相信,那老头儿病了比没病的时候还能折腾呢,这会儿却像是没牙的老虎了。

“他的那些密探,被我摸到了一些脉络。”李钊告诉他:“只等他……我就彻底收拾了那些探子。”

太上皇活着才有他们的好日子,太上皇没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建业五年这一年,沿海地区不少的工厂建立了起来,有纺织厂,有成衣厂,纺织业最大的改革,就是有了平南纺织机,乃是根据海外来的珍妮纺织机改造而成,功能更全,纺织的产出更多。

另有修路的工程继续,不少百姓家里的多余劳动力,都成了职业修路工。

除此之外,新式的红砖,替代了老旧的青砖;水泥也替代了泥浆;蒸汽机研发也到了关键时刻。

甚至在新建厂房的时候,他们用的就是钢筋水泥,比起砖木结构的房屋,钢筋水泥的更结实,且沿海地区有台风,有了钢筋水泥的建筑物,都不怕台风扫过来,会把房子吹飞了去。

这个好处,很快就被人们知道了。

不用朝廷大力宣传,这帮人就自己找有水泥的地方去,购买水泥搭建房屋,还有钢筋,起个高楼大厦不至于,古人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但是盖个结实的房屋,能用上七八十年倒是很乐意。

又有脚踏洗衣机、土豆丝插板这些民生用品的出现,还有肥皂、香胰子、花露水、香水的出现。

这个古老的东方古国,正以一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快速的进化着。

建业六年,皇家陆军学院终于建设好了,小虾米也终于可以回来交差了。

一走就是三年,赵仁河可想坏了,每次通信都说好好好,孙应嘉也说好好好,可是赵仁河就是想念不已,这次回来了,说什么,都不要儿子离开京都了。

三年未见,孩子成熟了不少,孙应嘉还是老样子,除了头发有了几根银白色,其余的竟然像是四五十岁的人,他可快八十了。

“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赵仁河拉着小虾米的手不松开,儿子不管姓什么,终究是他儿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