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51)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虽然走了快半年,甚至除夕都是在路上过的,但是他们回来之后,带来了好多消息!

第一就是新皇登基之后,对文武百官、皇亲宗室、勋贵王爵的赏赐。

别人的不知道,但是平南王府却非常丰厚。

因为是宫里人押送过来的赏赐,全家人都要去跪迎,只是赵仁河他们都是庶子,年纪又小,都远远地排在后头,前面领头的就是平南王与平南王妃。

跪在俩人后头的是世子与世子妃。

世子跟世子妃后头跪着的是他们的长子赵修,字希文跟长媳赵孙氏夫妻俩,以及他们的长子赵海。

赵修的身后跪着是二房赵侯,赵希候以及他的妻子赵史氏,带着他们的儿子赵派,女儿赵梦。

还有三房,也就是赵希伊这一房,赵希伊跟马静夫妻俩,以及他们的大儿子

四房赵伟,字希伟,与他的妻子赵崔氏,身后跪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即赵沸,字仁沸;赵湖,字仁湖;赵沼,字仁沼。

五房的赵仿,其妻赵林氏,以及他们的儿子赵温,字仁温。

因为这些年来,一直都是在守孝,除了三房添了两个小丫头片子之外,其他的房竟然没有孩子出生。

或许有怀孕的女人,但是最后都是如同翠环那样,要么打掉孩子,要么一尸两命。

所以这些孩子里头,大小都有,但是却没有不会走路的那种小婴儿。

故而全都需要出来迎接圣旨,新皇赏赐给平南王府的东西很多,但是主要是平南王夫妇以及世子夫妇,其次是他们的长子夫妻俩最多。

像是三少爷这样的庶出之子,夫妻俩一共就得了上用文房四宝一套,内造银镶珍珠头面一套。

如此简单而已!

不过,上用就是指皇宫里头用的文房四宝,这种东西质量在其次,主要是名头大!

内造就是皇宫的内局。

制造和供应皇宫中应用物品的机构,大多在皇城内。

像是明朝,就有八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三少奶奶的银镶珍珠头面,就厨子银作局。

亦可以说是打造金银的地方。

本朝承袭明制,东西虽然少,但的确是出自皇城。

而赵仁河这样的小孩儿,给的就是一套出自银作局的小儿银饰品。

包括一个二两银子打造而成的长命百岁的长命锁;一对小儿手镯,上面印了万字长寿的花纹;以及一对脚镯,带着三个小铃铛的那种。

这三个小铃铛可还是有讲究的呢!

叫“响灵儿”,据说是可以招来更多的孩子。

寓意“百子千孙”呢。

不过,海姨娘这样的妾室,就只赏赐了一根银制镶珍珠的普通发簪,普普通通的一看就是没有品级的人戴的东西。

而且只有海姨娘这位良妾有,其他的姨娘,都是贱籍出身,根本没有赏赐。

以至于这一份礼物,在诸多的赏赐里,非常的显眼,显眼到,三少奶奶脸上火辣辣的红,眼睛像是小刀子一样的看了海姨娘好几眼。

赵仁河也挺惊讶的,他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这“户籍”的重要性。

其他的姨娘,就连王爷的两个老姨娘、世子的一个得宠的姨娘,都没有得到这份殊荣。

大房、二房跟四房、五房的人都羡慕妒忌恨了。

不管怎么说,海姨娘算是出了一把风头。

得了赏赐回来之后,寒露居就在晚饭的时候,得了王爷跟王妃赏的一盘糖醋藕排,一盘吉祥如意卷。

世子跟世子妃赏赐了一盅冬瓜菌菇汤。

三少爷跟三少奶奶一起赏了一道主食,乃是海浪花卷。

就是用的炒熟了的海苔碎,卷在面饼里头,扭成花卷,蒸熟了,在白色的花卷上,有一片绿色,就叫海浪花卷。

远远看去,的确是像海浪一样,绿白相间。

这算是对海姨娘的另眼相待了。

但是李奶娘却叮嘱海姨娘:“那个银簪子,要时时刻刻的戴在头上。”

“那该多刺三少奶奶的眼啊?”海姨娘可不敢跟三少奶奶对着干,事实证明,跟三少奶奶嘚瑟过的女人,没有一个好下场。

何况这可是守孝期间啊!

翠环的事情,让海姨娘印象深刻。

“不戴不行啊,这就相当于是护身符了,三少奶奶不也说了吗?守孝期间,您不用初一十五的去立规矩,但是您这次可是让人另眼相待了,还是别让人找茬儿,万一说您不满意赏赐,连戴都不戴……。”李奶娘想的很多:“戴吧!”

赵仁河也在一边起哄:“戴吧,戴吧!姨娘,好看。”

何大根也跟着拍巴掌:“戴!”

翠儿跟红儿也是这个意思:“戴吧,您是不知道,听翠梅、翠花她们说,不少姨娘都怄气呢。”

“这个叫羡慕嫉妒恨。”赵仁河小小的一个人儿,背着小手在地上,摇头晃脑:“她们这是在对我姨娘羡慕嫉妒恨,懂吗?就是羡慕我们三房;嫉妒我爹爹,恨我姨娘啊!”

“嗯?这个形容不错啊!”李奶娘乐了:“他们就是羡慕嫉妒恨。”

寒露居的人哈哈一乐,最后海姨娘还是戴上了那支银色珍珠梅花簪:“行,那就戴上吧,日后传给小河他媳妇儿,也拿得出手。”

“拿得出手,绝对拿得出手!”李奶娘更乐了,海姨娘想的可够长远的,不过满院子的人都高兴,海姨娘又拿了银子去伙房那边,单独给众人要了一份红烧素肉,算是庆祝了一下。

赵仁河注意到,后院住着的那俩姨娘,却没带着孩子来恭贺一番,反而是跟没有这回事一样,缩在后罩房里头不出来。

说实话,海姨娘这个良妾当的很称职,她既不会跟正室夫人三少奶奶顶着干,也不会欺压住在她这个寒露居后罩房里头的两个贱妾姨娘,更不会克扣她们的东西。

甚至因为都是有孩子在养活,赵仁河有的,基本上那俩小丫头也都有。

比如赵仁河今天吃了鸡蛋脆饼,明天那俩小丫头也会有鸡蛋脆饼吃的;赵仁河有了新的衣服料子,那俩小丫头也会一人有一身新衣服。

反正都是小孩子,用不了多大块布料,赵仁河有的,那俩小孩子也有。

这种事情,甚至还让渣爹遇到过好几次,不过看渣爹的样子,对于自己小妾们能如此团结,还挺满意。

给了海姨娘更多的好东西,其中就有七八匹上好的布料。

可是把立秋居跟后罩房的女人们羡慕的眼睛都成了兔子眼。

日子还得继续过,赵仁河跟何大根俩,现在是两个小盆友,整日的跟着李奶娘上课,是的,李奶娘就成了他们俩的启蒙老师,还是幼儿园阿姨加启蒙教师加学前教育以及礼仪课的综合老师,还是个保姆。

因为他们俩不仅要读书识字,还要背诵下来,知道什么意思,另外,从五岁开始,李奶娘就板正赵仁河的规矩。

言谈举止,都要管束起来。

比如说,吃饭不能吧嗒嘴。

这一点,赵仁河做得很好,他以前也是学过礼仪课程的,但是何大根大概是没有这个习惯,加上他是一个真正的幼儿,吃饭哪儿能不吧嗒嘴?被李奶娘狠狠地教育了好多次,才硬是给板正了过来。

就是过程比较让大根痛苦,连海姨娘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么点点大的男娃娃,正是嘴壮的时候,吃什么都香,你也别管的太严,日后大了自然就不会这样了。”

“奴婢知道您心疼他,但是这个年纪是最好板正的年纪,将来大了就成习惯了,改不了了,而且要想板正过来,更痛苦,当年奴婢见过被板正的少爷,因为当时夫人心疼小少爷不让人管,结果后来那小少爷长大了,十几岁的少爷,出门应酬去赴宴,被同窗嘲笑为没有教养,多丢人啊?”李奶娘却道:“回头想明白了学习礼仪,好么,让老师给打的,嘴巴都打中了!他们俩,奴婢都视如己出,这而必须要管过来才行,吃饭不许吧嗒嘴,还有,不要吃得哪儿哪儿都是饭粒子,你是三孙少爷的人,要有个人样儿,不然出去了,只能是丢三孙少爷的脸!”

吓得何大根连吃饭都战战兢兢,一边用眼角瞄他的亲娘,一边赶紧扒拉饭粒子进嘴里咀嚼,生怕他亲娘拿着的小竹板儿,挥舞过来,打掉他的饭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