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87)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倒是辣白菜不错。

她把自家的白菜炒了个木耳,里头放了不少腊肉。

又把辣白菜当个凉菜,凑了一盘子出来,加上送来的红烧肉,又用红烧肉里的油,打了个咸菜疙瘩汤。

热了几个大馒头,一顿饭就算是做好了。

吃饭的时候,看到那碗大肉,两个儿子高兴了,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爱吃肉,但是并不是每天都有肉吃。

尤其是这几日,京里头乱七八的时候,他们连门都不敢出。

娘不是亲娘,虽然对他们也好,但是终究隔了一层,他们俩也不敢太过放肆。

“哪儿来的?”崔森公公看着那一大碗肉皱眉,家里设么情况他知道,隔三差五吃肉是吃肉,但都是放在菜里头,沾点荤腥。

饭菜管饱,但是肉就不可能了,除非有什么大事情,或者逢年过节才有一顿肉吃。

这绝对不是他们家的东西。

“哦,斜对门那个宅子卖了出去。”崔三嫂给他们放碗筷。

“什么时候卖出去的?”

“中秋之后,搬来的那家姓李,给商队当护卫头子,走辽阳府那条商路,呐,人家给的辣白菜,尝尝!听说是辽阳府的特产呢。”崔三嫂坐了下来,给崔森公公倒了一杯酒:“前些日子,就是闹双王之乱的时候,本来胡同口都堵上了,有人看李家就一个小媳妇儿带着个孩子在家,又只有两位老人坐镇,就起了坏心思,是我帮他们一把,把那俩流氓无赖子给骂跑了。”

“你跟人是不是提我了?”崔森公公眉眼都冷了三分。

“没、没提!”崔三嫂吓坏了,提了也不敢承认啊:“我傻呀我提你?何况你就是个做小买卖的,我提你有用啊?当时就我们娘三个在,要是不跟人联手,那不是擎等着受死吗?”

崔三嫂是个泼妇,平时不敢跟崔森公公这样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她的嗓门儿都大了许多:“你说说,我哪儿对不起你了?让你这么怀疑我?”

“行了,吃饭!”崔森公公心烦意乱,拿起酒杯就喝了一口。

热辣滚烫的烧刀子,让他想起了家乡的寒冷冬日。

“别跟自己较劲,空腹喝酒,到时候难受的是你自己。”崔三嫂没好气的用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到了他的碗里头:“吃吧!”

然后又给两个儿子,一人分了四块,给崔森公公分了两块,剩下的一赌气,自己吃了。

他们在吃中饭的时候,李家的宅子里也在吃饭,只不过,李家小媳妇儿一边吃饭一边坐在她身边,一个虎背熊腰的年轻男人道:“我听她提了一嘴”天符印”,”天神桓”两个词儿,说是她男人给孩子讲故事。”

第429章 细微之处见真章

这个时候的李家小媳妇儿,可一点都不羞涩,看起来精明的很。

“我记下了,回去就跟上头这么汇报,你有空了就再去探一探,这女人好煳弄的很,”她身边的男人吃饭很快,他们家的饭菜也很丰富。

中间一巨盆儿的红烧肉,都快堆的冒尖了,不过她男人能吃的很,大米饭,红烧肉,吃的头不抬眼不睁,吃饭吃的很认真。

旁边是一盆的辣白菜炒土豆片。

然后是一大盆的熬白菜汤,素是素了点,但是正好解油腻。

旁边还有两位老人,抱着一个周岁大的孩子,两位老人看似普普通通,但是眼神里,时不时地闪过一点精明。

“”天符印”,”天神桓”两个词儿,我好像在哪儿听过。”老头儿摸着胡子想了想:“想不起来了。”

“爹,想不起来就不想,我们报上去,上头有人会帮忙查的。”男人低头喝菜汤:“还是娘做的菜汤好喝!”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老太太却不太高兴:“我知道我手艺这辈子是没什么长进了,还是你媳妇儿厉害,做饭好吃,人也聪慧。”

家里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就被儿媳妇的厨艺征服了,儿媳妇是个孝顺的,又给家里生了个男娃儿。

“我就会做这点子家常菜,娘的白菜汤,熬得炉火纯青,可好喝了。”李家小媳妇儿也端起碗来喝了一口,很是好喝。

老太太高兴了,笑出了眼角的鱼尾纹。

这家人现在住的同样是二进的四合院,老两口儿住在二进,每日养花养鸟看孙儿。

少妇在家伺候二老,不过家里头有点富裕,汉子也不想让媳妇儿跟老子娘吃苦,就在街面上雇佣了两个婆子,负责个噼柴新衣服,挑水的粗重活儿。

做饭啊,打扫屋里头卫生的就是小媳妇儿的活计了。

就因为请了两个婆子帮忙做家务,每个月要多支出去一两银子,大家都说李家的汉子李大勇,是个疼媳妇儿的人。

李家小媳妇儿也很伶俐,从不在人前炫耀,搬来不到一个月,跟左邻右舍的关系都处的不错。

李大勇吃过了饭,抱着儿子玩了会,哄孩子睡了个午觉,下午出门去,他名义上是在一家“南北货行”里押商队走货的护卫头子,进了货行之后,去找了掌柜的,给掌柜的说要休息几日:“这两天乱糟糟,家里人也吓坏了。”

“知道你家刚搬过来,不怕,在家歇上几日吧,商队没那么快走。”掌柜的也很通人情世故:“那边有两挂腊肠,你带回去吧,别人都分了,你昨天走得急,给你留了一份。”

“好!”李大勇也不客气,拿了腊肠出了货站的门,正好看到他们一个商队里头的队长,打了一声招唿,在无人看到的角落里,塞了一张很小的纸条给他,然后扬长而去。

在市集上割了五斤大肥肉,一条猪后腿,五斤肉骨头回去。

不久之后,重月就接到了这条线索,拿着就来找李钊跟赵仁河了。

俩人此时正在谈论眼下的形势,说实话,不是很好。

“新君上位,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皇子间兄弟阋墙,一个法子是压根不立太子;只有待到新君老迈,再行册封,只是有些冒险。”赵仁河摸着下巴分析:“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秘密立储,若皇子与朝臣都不知道皇上有意于谁,自然就少了很多明争暗斗。但缺点就是大家都会选择站队,至于对错,就像是赌徒一样,在开盅之前,谁也不知道里头是多少点数。”

“那样的话,朝臣们会更乱,何况秘密立储,变数太大,朝臣们不会同意的,除非强势的皇帝,但我父皇并不是那样的人。”李钊倒是觉得赵仁河这个办法不错,只要有机会,秘密立储不是不行,但是他们下一代,只有小虾米一个人。

根本用不上秘密立储这种手段,除非是小虾米日后生的儿子多,十个八个的,就用得上了,只要小虾米够强势。

就在这个时候,重月来了:“有个奇怪的事情。”

“什么事儿?”赵仁河知道,没有重大事情,重月不会来书房。

重月自己的小院子,自成一方天地,连厨房都有,从不跟王府的大厨房掺和,自己做饭吃,而且厨房里有两套锅灶,白天一套,晚上一套。

日夜都有热乎饭吃,他那边的人也不分昼夜。

“我们的一个闲置的探子,最近找了个有趣的线索。”他把一张纸拿给他们看,上面记载了这位“崔三儿”就是“崔森公公”,而他的“家”也很有意思。

媳妇儿跟儿子都有,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给两个儿子讲的故事。

“”天符印”跟”天神桓”?”赵仁河看了看:“这?”

“这不是中原的传说故事,最起码不是汉人的传统神话故事。”重月很冷静的道:“我想找人去查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不太清楚。”赵仁河挠了挠头:“没听过这样的东西啊?你怀疑崔森?”

“不是怀疑,已经确定了,他是贤妃娘娘的人,在宫里头,是正七品的首领太监,管着的是储秀宫,是管理秀女的人。”重月道:“别看这个职位不显眼,储秀宫从开国开始就是给秀女们住的地方,那里只有一位首领太监,就是这位崔森公公,其次是掌事太监两位,内侍太监十六位,大太监二十位,小太监三十个。”

明代的宦官机构,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

二十四衙门包括有十二监、四司、八局。

宦官除在内廷任职之外,还能出任各种外差使职,十分的自由。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