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82)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以前的他,恨死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作息规律的让他郁闷,所以他才选择了当一个自由职业者。

写手虽然赚的不多,但是足够生活就行了,偶尔有点奖金,可以当做意外之喜,家中老人健康,兄长家的孩子小魔王一样的活泼,这就够了。

为什么他千载难逢的穿越了,要起这么早?

“乖,一会儿就去养心殿里待着。”李钊知道,这个时候,成康帝一定会早早地派人来叫他们俩去养心殿的,那里有早膳,他们没吃早膳就来宫里头,就是要留着肚子,在成康帝这里蹭一顿饭。

果然,他们刚到地方,进入宫门之后,就有养心殿的总管太监亲自过来,带着几个掌灯的小太监,将俩人迎去了养心殿。

赵仁河别看对着李钊一脸“没睡醒”的样子,但是到了养心殿他就活蹦乱跳了。

不仅将成康帝哄的眉开眼笑,还吃了个肚儿圆,嘻嘻哈哈的跟着天家父子俩去了大朝会。

大朝会还是老样子。

不过不是年终的大朝会,只是此次大朝会却少了很多人。

但是并不影响什么,就是大家有事情要说,可都憋着呢。

等到殿前太监喊了一嗓子“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就是战亲王,他现在是宗人令么!

而且这兵谏造反的是皇帝的两个儿子,说是国事吧,也能算家事,可是天家无小事,所以战亲王站出来开个头最好。

这也是提前通过气,商量好了的,所以战亲王一站出来,众人都绷紧了神经。

就连成康帝,都坐直了腰板儿。

第425章 说话的艺术

战亲王一开口,就是关于“双王叛乱”的事情。

但是他说的有些直白,一点都不委婉,听得别人直呲牙咧嘴。

偏偏没人敢说什么,都当自己失忆了,都当战亲王是个很委婉的人。

说完之后,战亲王退了回去。

他是亲王,昭亲王也是亲王,他们俩都在第一排就坐。

大朝会要开很长时间,站着是不可能的,都是坐着的,不然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大人们,可熬不住。

不仅有座位,还有热茶跟点心呢。

就是吃的人少,喝的人更少,怕上厕所啊!

不过每隔一段时间,成康帝也要去“出恭”的,那个时候大家就能出去解个手了。

只是刚开始,就谈起了这么沉重的话题,气氛不是很好。

肃穆之中,带着一些惶恐。

李钊一脸的面无表情,就算是这个时候,他也没有任何表示,更没有拉帮结派,这是成康帝最满意他的地方。

现如今,成年的皇子就一个,李钊。

其次是少年人的十皇子,他才十六岁。

连续两个儿子起兵造反,成康帝也是很惊讶的,现在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人。

勐地看过去,赵仁河觉得,李钊老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

只是李钊是真正的“淡漠”,成康帝这表情淡漠,实际上那眼神儿里多的是情绪。

赵仁河对朝中大臣认识的不多,仅限的那么几个也没什么交情,光知道人家是什么官儿,不知道人家叫什么,一个姓氏还需要旁人提醒,不然他就直接叫人官职了。

例如不认识的人,看官府是个侍郎,他就喊“侍郎大人”,不指名道姓,根本也不知道这是六部里,哪一部的侍郎。

他从来不记这些人。

也不打算跟他们有什么交情。

当然,这也是成康帝喜欢看到的结果,要是平南王八面玲珑的在京里头遍地至交,恐怕成康帝都要出手清理,叫他滚出京城去了。

就像是现在,一个侍郎身份的人,站出来就侃侃而谈:“两位郡王起兵谋反,罪不可恕!虽然身陨,但罪名必须公告天下,记入史书,以警示后人。另有那些附庸者不计其数,必须严惩不戴!”

这个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赵仁河偷偷的问李钊:“这是哪个侍郎啊?”

“刑部,左侍郎石墨,石彩青,这人别看一本正经,实际上花花肠子不少,给人定罪就爱重罚重判,以显示他的正值无情,私底下再有人给他送点礼,打点一二,才会有减刑的可能。”李钊对这个人早就有所了解:“当时他也想投入我的门下,我拒绝了。”

“拒绝的太对了,这人人品不好,不要!”赵仁河赶紧支持李钊:“那他现在这是要干什么?”

“哗众取宠而已。”李钊给了这位石墨大人四个字的评价,那就是“哗众取宠”。

可不是么。

人都死了,判刑什么的,有什么用呢?

无非是站在大义上,摆出凛然的态度而已。

果然,他倒是说的头头是道,还有不少老人家听得摇头晃脑,但是成康帝的脸色却越来越差了。

他说完了之后,又有几位大臣站起来,一个个都是一副慷慨激昂的样子,说的一个比一个严重,尤其是最后一位,还是本朝大公主的驸马,别看他跟大公主感情平淡无奇,可对权势却非常热衷,此次事件在他看来就是个机会啊!

他比任何人都要积极参与,并且还隐隐的有代表驸马们的势头。

这位驸马都尉一开口就是“双王兵谏,乃因贪念”开始,又说“荣诚二王,自幼心大,暴戾僭越,罪咎滋深、断难承祀”等等。

李钊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在这位驸马都尉终于将“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戮鞭其体,以儆效尤”说出口之后,他就一拍桌子:“够了!”

一脸的冷硬表情,眼神犀利的看着石墨。

大驸马一噎:“昭王殿下有话要说吗?也是,昭王殿下乃是苦主,听闻昭王殿下被诚郡王押解到菜市口,差点就要跟荣郡王一起,共赴黄泉了。”

“就算是我死了,那也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事情。”李钊冷冷的看着他:“你们这些人,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我父皇只有我们兄弟四个了,现在又没了俩,就知道当个事后诸葛亮,有没有想过我父皇的感受?”

众人一阵沉默,说实话,真的没有。

一个人都没有,考虑过成康帝的感受。

“我父皇十个儿子,现在剩下本王与十弟,本王的嫡亲兄长,堂堂的东宫太子爷,不明不白的失踪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本王的二皇兄,春郡王,被人诱惑,放浪形骸,结果呢?皇贵妃与他母子俱亡!三皇兄敏郡王……。”李钊将前头的“皇兄们”点了个遍。

众人这才惊觉,好像皇家受到了诅咒一般。

不管是春郡王的自我放荡,还是敏郡王的自作聪明,不管是宁郡王的算无遗策,还是庆郡王的雄厚财力,他们好像都有望成为储君,但是偏偏营造的景象,就像是海边的沙雕,一个浪头打下来,就什么都没了!

一个个都倒了霉,本来大行皇后塑造出来的多子多福的现象,就像是随着大行皇后的逝去,而成了泡影。

十个皇子,就留下来俩!

李钊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连成康帝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被诅咒了啊?

十几个儿子,除却失踪的和夭折的,就没有一个成材的!

“先帝那会儿,尚且子嗣艰难,到了我父皇这一代,我母后贤良淑德,为我父皇开枝散叶,并且管理后宫有方,才有了十个皇子!现在我母后不在了,我父皇白发人送黑发人,你们口口声声说叛逆,谁体谅过我父皇的心,是不是已经千疮百孔?”李钊冷冷的说话,没有一点情绪起伏,但是却让人感受到那股愤怒和哀伤:“难道你们要我父皇也如同先帝那样,最后只有寥寥几个子嗣,还都不得安生?我父皇这辈子,连个帮衬他的兄弟都没有,为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

“还不都是因为你们!”李钊突然大声,吓了很多心怀鬼胎的人一大跳:“没人怂恿他们,他们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吗?我的兄弟们都是被你们给害了,此事不能就此罢休,必须要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对我皇室虎视眈眈?到底是谁?暗中操控了这一切!”

他说的正义凛然,但是别人听得背后直冒凉气。

不仔细想,根本不会注意到,这皇子们纷纷倒台,其实真正的起因,看似五花八门,归根结底却都一样。

成康帝也有些怔忪:“难道朕真的是天不佑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