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50)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就在这个时候,荣郡王跟诚郡王可是抖起来了,俩人不约而同的注意到了昭亲王。

还有十皇子,异军突起,这些日子与成康帝形影不离。

虽然还没有出宫分府的迹象,但是已经有大臣开始往他那边靠了。

这十皇子本身低调,母妃贤妃娘娘当了十几年的美人,突然越级晋升成为贤妃,也没见她怎么给自己揽权。

但是贤妃的大表兄,却成了京畿大营的左路将军。

而贤妃的娘家侄儿,迎娶了京畿大营右路将军之妹。

这两则消息是沈云告诉他们的,并且还跟重月说了,最近气氛不对,军中调遣很频繁,虽然有成康帝的圣旨在,但是兵部的命令,军中的调派,有的小动作并不需要通过皇帝点头才行。

总不能大事小情都请皇帝过目吧?那皇帝还不累死啊!

何况成康帝也老大不小了,精力不济,一般的事情都是分给六部去办理,大事情才需要上报。

他失去了好几个儿子,对剩下的四个儿子看得很紧,尤其是小儿子十皇子,加上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竟然也关心起了女儿们,这让三位公主受宠若惊。

父爱爆棚的成康帝,甚至几乎每一日,都有赏赐给儿女们。

连远在皇陵的李钊都有份儿。

开春的时候,送青菜给李钊,一车一车的送,什么小黄瓜、韭菜啊、菠菜之类的一筐一筐的,还有早熟的香瓜,西瓜等等。

初夏就给他送冰了。

甚至在送冰之前,还劳民伤财的给他送了一个冰鉴!

《周礼》中记载了古代的冰箱,叫做冰鉴。

《周礼·天官·凌人》记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

郑玄注:“鉴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

这东西就是古代的冰箱,赵仁河见过,以前在

贵族就用它来冰镇美酒,盛冰降温。其中最有名的曾侯乙铜冰鉴有六十多厘米高,重达一百七十公斤。

也就是三百多斤的重量,倒腾一次不容易。

赵仁河当上平南王之后,也享受到了这种待遇,他记得那玩意儿是把碎冰放在外边的方鉴里,在里面的铜缶装酒,盖上盖子,冷藏一下。

在这个古代的炎热的夏日里,就可以喝到冰镇的美酒了。

更有创意的是,有的冰鉴上还有气孔,可以把冷气释放出来,在赵仁河看起来,相当于一台节能环保的“冰箱空调一体机”。

而且这东西在这个时候是属于贵族独有的玩意儿,有钱人都都不一定能有这个东西,享受天然冰箱空调一体机的待遇。

皇陵里是没有的,要想给李钊送去,就得人马劳顿的送去,送去之后啊,还得给组装上,这东西是分开的,好多部件,组装上之后才能用。

“挺下血本啊!”赵仁河看到这里咋舌:“对我男人这么好?”

刘大柱在一边扭了扭身体,三爷这话说的太顺嘴了。

赵仁河继续往下看,但是盛夏的时候,军中频繁异动,重月也觉得不妥,因为他们在京中没有多少根基,蓝月那边倒是因为敦郡王完蛋了,他转而就投靠了荣郡王!

传回来的消息说,荣郡王这边也跟京畿大营勾搭上了,他给自己才四岁的儿子,与京畿大营的大将军,辛选,辛如意的长女,才两岁半的辛家大小姐,定亲了!

京畿大营如今已经成了罪不稳定的因素。

另外,御林军还换岗了,禁军倒是没有,但是京畿大营有三十万人,辅兵二十万,一共五十万人。

可是御林军只有二十万;禁军只有十万。

而且御林军跟禁军里,是没有辅兵的!!

赵仁河看完心里更有些不舒服了:“我马上带人入京。”

给点支持,来点推荐票!网页订阅一下啊!

第400章 给海太妃的密信

“您要带多少人回去?”刘大柱问赵仁河:“我这里还能给你派一千人、不,三千人!”

再多他也抽不出来那么多精英了。

何况其他人他也不太信任,这可是要保护三爷的事情。

“不用了,我带了特种营回来,是何大根带队。”赵仁河道:“你给我两千辅兵,负责带我的东西进京,安全方面,有特种营负责。”

而且赵仁河为了达到“惊喜”的结果,并没有大张旗鼓,低调得很,上奏的大捷折子、请功折子、搬赏折子等等,一大摞的折子,分门别类的放在了一个折子盒里头。

回来就修整了三日,便启程了。

最开始他们走水路,因为东西太多,船很吃水,却没有水匪敢惦记,因为旗杆上打着的是“平南王”的王旗。

平南王啊,水上的霸主地位,虽然不如以往了,但是依然是吃水上这碗饭的人,所敬畏和惧怕的。

再说了,一般的水匪啊,祖上都是从平南水军大营里出来的,十之八九啊,跟平南王府都有点香火情。

就算是没有,他们也不可能跟王府对着干。

平南王一路北上,京城里是乱成了一锅粥。

李钊在皇陵日子过得好好的,秋收的时候,大家放了农忙假,不过啊,他们这样的人家,根本不会农忙,所以精力都放在了八月十五中秋节里了。

只是赵仁河在半路上,就接到了成康帝的圣旨,他宣了平南王、海太妃入京一起过节!

“我娘?”赵仁河都有些傻眼了。

海太妃是什么出身,赵仁河比谁都清楚,一个渔家海女而已。

就这还要入京朝圣?何况朝拜谁呢?

中宫没有皇后,八位皇妃也没有了贵妃,入宫朝拜哪一位皇妃都不合适。

这要是有个太后什么的,倒是也能朝见太后一番,毕竟“太后”跟“王太妃”算是有话说。

“这会儿不方便太妃娘娘入京。”何大根摸着下巴道:“何况,京中情况不明,太妃娘娘入京,万一有危险,怎么办?”

“那你说怎么办?”赵仁河想了想:“你有什么办法?”

何大根一摸脖子:“杀了传旨的所有人,扔进水里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到时候就说没收到圣旨。”

“那不行!”赵仁河摇头:“他们出京来平南府,肯定有很多人知道。”

“那怎么办?”不能杀了,还留着?

第二天,赵仁河就跟前来传旨的内侍道:“因为船上押送着贵重物品,本王也不方便回转,就请内宦您自己带人去吧。”

“咱家明白。”这个传旨的内侍点头哈腰:“咱家明白,您尽管去京城,咱家去接太妃娘娘,放心,来之前,万岁爷都吩咐过了,不能让太妃娘娘舟车劳顿,要缓缓前行即可,呵呵呵……。”

这一笑,笑的赵仁河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两下分开之后,内侍的船只继续南下,但是在一处弯型河道,突然遇到了打头风,船翻了!

幸好啊,这艘船很小,更幸好啊,旁边还有两艘护卫船,两艘拉东西的行李船,船里头是皇上给海太妃跟世子爷的赏赐。

一人一船,东西都不错。

可是内侍的船只翻了,人是没事,但是东西湿透了,内侍的行李倒是没什么,大不了去岸上采购一番,可是圣旨也湿了!

这东西湿透了之后,一片模煳,那圣旨看起来跟个抹布似的。

黄了吧唧的不说,上面的文字全都花了,就连圣旨上的玉玺印,都一片红彤彤。

内侍拿着还带滴水的圣旨,欲哭无泪:“这可怎么办?”

跟来的有几位宫里的姑姑,她们是负责照顾海太妃在路上的日子的,这是成康帝特意安排的人。

还有十几个宫女。

内侍带了一小旗的禁卫军,以及一个总旗的御林军。

还有两个礼部的小吏,这是负责沿途住个驿站啊,遇到个麻烦事情啊,都是他们出面处理。

来的时候都跟沿途的驿站打好了招唿,到时候要让海太妃舒舒服服的进京。

可是现在,圣旨成了这样,怎么宣?

有个姑姑胆子大:“大不了,我们就这么宣旨,难道海太妃还能验证圣旨吗?”

“有理!”另一个姑姑道:“而且我听说,海太妃心软,而且是个海边的渔家女,没什么见识,恐怕连字儿都不认识呢。”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本来一件手拿把掐的事情,现在不得不动脑筋,让海太妃北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