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36)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所以户部的钱的确是不多,这每一年的税收上来都有一定的分配,养军队也是要花钱的好么。

户部的存款少,一直是朝廷的一个隐忧,因为没钱的话,你什么事儿都干不了。

天下大了去了,今天这里干旱了,明天那里水淹了,哪次不要钱啊?赈灾,赈灾,没有钱全都白费!

所以户部尚书对金银钱财非常敏感。

一开始,他也是支持东瀛的,人家都给了十倍的进贡,杀人不过头点地而已。

可是平南王的“五百万两白银”的数目,让这位正儿八经的户部尚书,瞬间倒戈相向,五百万两银子啊,户部发达了,发达了!

“这有什么的?只要拿下东瀛,以后每年都有五百万两白银。”赵仁河有这个底气是因为前世的资料显示,东瀛那地方的银子,上亿的存储量,开采个十年八年的绝对没问题。

东瀛人没有好的工具,全靠人工开采自然是没那么高的产量,但是弄到手之后,他自然是要用新的工具来开采石见银山,到时候他就发财了。

而且赵仁河只说给白银,却没说给金子,金子当然是自己留下了。

他的汇丰钱庄,可还指着这些金子压箱底,金本位不可动摇。

李钊也有些想拦着赵仁河了,一年五百万两银子,万一无法拿出来,那可就惨了。

大朝会上,这么多人都在呢,也都听到了。

赖账是不可能的,只能硬着头皮拿出来,要是拿不出来,只能砸锅卖铁……话说东瀛有那么多银子吗?

这里头最着急上火的就是东瀛的使臣了:“我们东瀛没有那么多银子,要是有的话,我们自己不发财,还留着您去采集吗?”

他想的是自己国的银矿,真有那么多的储备?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凭什么平南王就这么肯定啊?

难道平南王的人去他们东瀛的银矿探测了?

“一年五百万两银子,还是等他们磨磨蹭蹭的给我们朝贡,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赵仁河吊儿郎当一脸的痞子样儿:“除此之外,他们东瀛的什么特产我都往回运,听说东瀛那地方,土地少,山岭多,可以种点桑树,养蚕,哦,他们那里还有各类海产,人口也多,我们采矿不愁人手的问题。”

他这是红果果的诱惑啊!

第389章 打出个“国舅爷”

其实赵仁河最早是想将东瀛打造成自己的基地,好歹是海上岛国,有大海隔着,他就是想要一个退路,那地方也挺合适。

不过吧,现在看来有些想当然了,那地方是挺合适,可上头的人不少。

所以要想占领那个地方,有些困难,还得打仗。

还不如占领一个简单的地方,例如香岛啊,濠境之类的,那也是个岛,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他发展。

再远点的就是新加坡那边了,至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他需要远洋舰队多走几次才能确定。

现在先拿东营开刀,谁让他们离得近,又跟自己有仇呢。

另一个时空怎么了?这个仇恨是刻在了骨子里的,忘不了。

而且看这个时空的东瀛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倭寇一直在海上无法断绝,要说他们东瀛不知道,那是扯淡。

历史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倭寇,在另一个时空里,他们犯下了更多的罪孽。

所以赵仁河无论如何都要讨伐他们。

将危险掐灭在萌芽状态。

朝堂上的形势有些奇怪,分了几个派系不说,还有的人是墙头草,随风倒。

原来支持联姻、或者说是和亲的家伙们,又被平南王一年五百万两银子晃花了眼,又支持征讨了,还有几个“老成持重”之人在观望。

气氛里充满了尴尬与猜忌。

李钊这个昭王殿下,就像是平南王对他一样,现在他也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平南王,回南去征伐东瀛。

而赵仁河一年五百万两银子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别说户部尚书了,就连成康帝都动容了:“平南王,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臣可不敢欺君。”赵仁河乐呵呵的道:“万岁爷您放心,您的贡品只会多不会少。”

东瀛使臣已经傻眼了好么!

他们东瀛自己人都不敢这么保证,平南王凭什么?

“那朕就允许你去征讨,记得,一年五百万两银子,敢少一钱,朕可要打你板子。”成康帝其实更想知道,平南王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在那弹丸小国之地,一年弄来五百万两银子。

就算是刮地皮,那刮地恐怕不止三尺,三十尺都有了吧?

“谢主隆恩!”赵仁河夸张的行了个五体投地的大礼,成康帝被他逗笑了。

君臣二人倒是都开心了,别人不高兴了。

东瀛使臣直接昏死在了金銮殿上,成康帝只是让鸿胪寺寺卿去处理。

鸿胪寺是礼部名下的一个部门,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

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说白了就是个外事部门,可人家鸿胪寺寺卿也算是三品的高官了,并不在意几个东瀛使臣,直接让殿外的禁军把人扯出金銮殿,然后找了负责他们东瀛事宜的鸿胪寺鸣赞(官职名),把人带回去安顿好,等醒了就赶紧收拾包袱走人,眼看着就要打仗了,没工夫搭理敌方的使臣。

这位鸿胪寺寺卿还想跟户部尚书说一说,给鸿胪寺躲拨点款子,修一修接待外宾的房舍,再给自己的衙门换个瓦顶什么的,现在的瓦顶总感觉漏雨。

在他看来,这事情可比东瀛的事情大多了。

而负责他们的那位鸿胪寺鸣赞,在这几位东瀛使臣醒来之后,就告诉他们:“赶紧起程回去你们那地方,告诉你们的国主,准备战争吧,平南王说到做到。”

“就不能不打吗?”东瀛使臣垂死挣扎:“我们可是跟敦郡王很要好的!”

送了敦郡王那么多东西和金银,不能不管自己吧?

“敦郡王现在自身难保,还管你们?”鸿胪寺鸣赞斜眼看他们:“听说大朝会他怒火攻心,蜂毒又泛滥成灾,脑袋重新肿成了猪头,贵妃娘娘在宫里,本来要好了的疹子,再次泛了起来,母子俩现在都怕有性命之危,别说是你们了,就是贵妃娘娘的娘家想要见上一面求点事情都难。”

东瀛使臣又想晕过去了。

不管他们晕不晕,平南王那边是一点都不耽误。

早朝过后,便是除夕年夜饭,依然是跟去年一样,平南王跟着在宫里头过年,一直到初一晚上才跟着昭亲王回到王府,可是初二一大早,成康帝率领后宫嫔妃以及自己的所有子女们,去祭奠大行皇后。

初一是祭天地祖宗的时候,初二他就大摇大摆的摆明了车马,去祭拜大行皇后了。

温侯爷初二也带人去了皇陵。

去年没见到,但是今年是避不开了。

李钊是他母后凤驾归天之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皇,跟他舅舅是如何相处的,那叫一个针锋相对啊!

父皇带这么多女人给他母后祭奠,这些女人全部都要对着母后的灵位和棺椁行妾礼,并且是大礼参拜。

而舅舅来了之后,只对着父皇行礼了,父皇在舅舅行礼到一半的时候就赶紧说了一句“免礼”。

舅舅就真的没有行全礼,腰板儿绷直,跟他父皇冷眼相对。

然后就听舅舅冷哼哼:“带着这么多女人来祭拜我妹妹,是想显摆你桃花旺盛啊?”

“朕只是让她们来祭奠大行皇后,让她们慎思追远,不忘大行皇后的贤良淑德。”成康帝同样冷哼哼:“何况朕的发妻,原配皇后,还当不得几个女人的妾礼了?”

这话说的有点刻薄了,那些后宫女人们却都低头,不敢反驳一句。

就连戴着面纱的贤妃娘娘都不敢,她的脸上跟蛇蜕皮似的,一层一层的起皮,一层一层的撕下来,脸上的嫩肉丝丝的疼,别提多难受了。

可是皇帝一声令下,她不得不舟车劳顿的来皇陵祭奠大行皇后。

“我妹妹喜欢清静,不想看到碍眼的人。”温侯爷立刻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讽刺成康帝:“要热闹你自己回宫里头热闹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