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18)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选秀是给父皇选美人,但同时,也是给我们选。”诚郡王扒拉了一下自己手上戴着的翠玉扳指:“到时候,挑选几个身家有用的,让我母妃赐给我,不就得了?还省去了拉拢的时间和精力。”

主要是诚郡王也没多少家底可以去拉拢朝臣。

第375章 微妙的气氛

敦郡王好歹有个贵妃的亲娘在,这大半年以来,内务府赚钱的位置,都是他占着的,所以敦郡王有点小钱。

荣郡王虽然没钱,可他的八个小姨子都嫁给了富商,不说财源滚滚可也差不多了,只是他喜爱奢华,钱都用到了享受上。

诚郡王看着眼馋,却毫无办法,他媳妇儿是家里的老大,下头八个弟弟!

虽然跟荣郡王的母家是同一个祖宗,但是呈现两极化,一家闺女多,儿子少;一家闺女少,儿子多。

而且人家有自己的郡王外孙,何必跟他这个郡王女婿亲热?

这会儿就看出来成康帝的手笔了,基本上他们借助不到任何岳家的力量。

除非是跟敦郡王那样,岳家的郡王外甥倒台了,他这个郡王女婿才会入了岳家的眼。

三家王府的气氛有点奇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到了八月十五。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但当时并不是节日,只表示时序,每当此日,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

到了唐代才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因此,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之一。

历代皇帝们对中秋节非常重视,因其性格差异、文化素养不同,过节方式也各有千秋。

大顺朝的中秋节,继承了明朝时期的传统,同时也有他们自己的特色。

那就是过节都去木兰围场打猎。

从八月十四就开始启程,到了八月十五白天正好到了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是在边境,接近外族的统治之地,但是鸿基皇帝就相中了这里作为皇家猎苑,所以硬是将边境往前推行了千里之地,且外族并不敢进犯。

当年的蒙古大军,已经成了游牧的牧民,朝廷每年公费从他们手里头采购牛羊马匹,虽然失去了这一块地方,但是能跟中原王朝和谐相处,蒙古人还是很享受这种没有战争的生活。

只有几个部落愤愤不平,可惜,大环境下,他们的一点不和谐声音,没人听。

更没人赞同。

现在的木兰围场,地处内蒙古草原边境,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动物繁衍的草原。

“千里松林”曾是辽代皇帝的狩猎之地,而“木兰围场”又是现在大顺朝的皇帝举行“木兰秋狝”之所。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了此地,昨天为了赶路,晚上很晚休息,早上很早就起床赶路,终于在太阳出来之前,他们到了地方。

光是安营扎寨就用了一日的时间,到了晚上才消停下来,可晚上就要举办宴会了。

中秋宫宴在野外举行,赵仁河第一次参加。

皇帝的行宫就在木兰围场的旁边,木兰行宫。

说是行宫,其实并不大,而且并不是盖起来的房子,而是一个大牛皮帐篷。

建造的像个行宫,实际上就是个放大版的帐篷。

这是为了不让后代忘记,他们当年驱逐鞑子大军的时候,就是住的帐篷。

所以虽然叫“行宫”,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牛皮帐篷。

在这个巨大的牛皮帐篷周围,是像靶子一样的布局。

木兰行宫是红心,是最衷心的十环。

不止有“皇帐”木兰行宫,还有一圈禁军的帐篷。

第九环是后宫女眷们,因为行宫里只有成康帝一个人住,伺候他的人也在帐篷周围搭建了一圈小帐篷,勉强能遮风挡雨,住个人。

所以第九环上全都是后宫女眷的帐篷,以及一熘儿伺候她们的人的小帐篷。

小帐篷是只能住两个人的小帐篷,容易搭建,用料简单,能遮风挡雨,除此之外,什么也干不了。

第八环是几位王爷的“王帐”,包括伺候王爷们的人在内,这些人都围在王帐周围。

第七环搭建的帐篷就是王公贵胄、皇亲国戚们了。

第六环是武将们的帐篷,包括他们带来的亲卫们。

第五环是文官们的帐篷,包括他们带来的人在内。

文武百官们带来的人,不一定是用来伺候自己的下人,或者是帮自己作弊的常随啊,亲卫的,他们也有的带来了自家成年的男孩儿们,在狩猎场上可以一展雄姿,甚至好运气的被万岁爷看中,在他老人家面前留了名。

那可就真的是青云直上啦!

所以这第五环的人比较杂,青年才俊不计其数,第五环也有武将家的孩子,但是他们多少都担任了一点武职,比文官家的孩子更接近中心点一些。

第四环是木兰围场的护军。

嘴上说着不担心,实际上,木兰围场也有护军,一共一万人。

全都是骑兵,一人平均有三五匹马,行军速度超级快,在这个没有汽车的年代,骑兵的机动性毋庸置疑。

他们每天看着这木兰围场,每天都骑着马熘达,骑术那是没的说。

第三环上驻扎的是边境派过来的护驾的三万兵马,这三万兵马都是悍卒。

第二环上是三万辅兵,这三万辅兵是负责运输粮草和时蔬等物,提供给这圈内使用。

第一环上就是附近来过买卖的人了。

皇帝驾到啊,第一环上全都是固定的大商队,卖什么的都有,基本上第二环有个什么缺少的东西,在第一环那里的商队就能采买到。

当然,也有人想吃小灶,那就派人去单独采购,回来自己做着吃。

其实第九环、第八环和第七环都是通着的,可以随意熘达,除了第九环之外,其他地方进出其实并不需要通报。

这也是展示亲情的一个举动。

说起来,大家都是亲戚。

赵仁河跟李钊的王帐紧挨着,而且这帐篷是赵仁河让人制作的,虽然时间短,但是制作的相当有特色。

除却外表必须要符合王帐的条件之外,内里另有干坤。

他是按照他前世去内蒙古旅游的时候,见到的贵宾帐篷设计的,像是油纸伞一样的棚顶,一根立柱顶起来之后,帐篷被一分为二,后半截帐篷是卧房,前半截帐篷是会客室。

会客室兼书房,一角设了餐桌,还可以在帐篷里吃饭。

这样的设计,也省了一进入帐篷,就一眼看了个遍,连点隐私都没有。

地面上为了防潮,防草原老鼠、兔子之类的啮齿类小动物随便打洞,用了水泥板,当然,别人以为是青石板呢。

压平整了之后,上面是铺设的砖块,然后立的帐篷,当帐篷稳定了之后,内外又铺了一层砖,砖上面是防潮的木板,木板上是粗呢毡子,毡子上面是铺设的光面地毯,光面地毯上是长绒地毯,也就是所谓的“波斯地毯”,反正踩上去软软的,为了干净整洁,赵仁河让人在两个帐篷的外面,搭建了一个长方形的玄关。

进入他或者李钊的帐篷,必须要先换鞋!

有些像是棉拖鞋的软鞋,带脚后跟的那种。

“两个卧室连着。”李钊不想呢赵仁河分开睡。

“哥,你可真是我亲哥啊!”赵仁河笑道:“我们俩的卧室要是互通,跟明目张胆的手拉手出现在门前,有什么不同?”

到时候,都知道他们俩之间有了暧昧关系。

现在他们只认为他投靠了李钊而已,是“主从”关系。

要是发现卧室互通,那乐子可大了。

挨着住还能说“哥俩好”,你卧室互通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要是两个小姑娘卧室互通还说得过去,害怕嘛,小姐妹俩睡一个床都没人管。

俩大老爷们儿要说害怕孤单,睡一个床……这就说不过去了。

李钊不高兴了:“那就要分开睡了?”

“分开睡,就这几日而已。”赵仁河偷偷地跟他手拉手:“白天可以在一起玩儿嘛,我还没有狩猎的经验,你记得带我哦。”

“好。”这回高兴了。

本来么,俩人这小半年来,聚少离多,每次在一起还有很多事情要商量,手下人的各种事情也要办,除了夜里能在一起之外,滚床单的时候都少了。

李钊每次看到赵仁河,都想把人揽进怀里头,捏捏摸摸,亲亲热热一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