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416)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不少小官都被迫站队,也有被迫害的家破人亡的,奇怪的是,成康帝只干看着,并不做干涉。

倒是有些人家,被一股不知名的势力给救了下来。

赵仁河只管挖地基,盖房子,他的“五星级酒店”盖的是如火如荼,一直到进了夏天,农闲的时候,他这里超过一万人在上工。

很快,宫殿就直起了框架,另有各种砖瓦,在夏至之后,宫殿上梁,内部装修,就需要更精细的人手来做。

大棚也都建起来了。

老娘来信了,有一半都在夸沈梅,说小女孩儿长得好看,人也非常聪明,不仅会读书识字,还有女红也很好。

赵仁河回信说只要老娘喜欢就行,有个人陪着她,让她不寂寞,赵仁河就高兴了。

只是儿子被孙应嘉带出去游学了,虽然只是在几个地方转一圈,但是也够让人操心的,而且儿子越来越大了,他这一年都在北边待着,也不知道儿子那边怎么样了,来信倒是写的花团锦簇。

赵仁河跟李钊就这么放任京中一团乱,实际上,他们手下的人都在忙碌着,王旭就不说了,他走到哪儿都代表的是昭亲王,宋大千也是如此,走到哪儿代表的都是平南王。

有这两个人当明面上的靶子,正主反而成了配角。

同时,又有商家在京城开设了连锁火锅店,提供的蘸料里,有一味“腐乳”,很是稀奇。

还有东北过来的皮货、人参等紧俏商品。

端午节的时候,赵仁河献上了竹筒粽子,这个小吃很有意思,还有李钊献上的蜜枣粽子。

蜜枣这个东西还是赵仁河想起来的,因为最早的随州蜜枣,是清朝时期干隆年间才有的东西,现在还没有出现,所以他就弄了蜜枣出来。

一个竹筒粽子,一个蜜枣粽子,都得了成康帝的夸赞,这让三位郡王的脸色都不好看。

可是俩人一个在守皇陵,一个在盖行宫,他们三个这两方面都够不着,只能干瞪眼!

只是在进了八月之后,宫里头突然传出来消息,说中秋宫宴,恐怕有变。

“谁传出来的?”李钊接到消息还有些不敢相信。

“是宫里的陈公公。”田公公道:“敬事房大总管,剩下俩人都是他带出来的徒弟。”

“你们连敬事房都有人了?”赵仁河吃惊不小。

敬事房是明顺时期皇宫里的机构,隶属内务府,负责管理太监和宫女的事务。

虽然说隶属于内务府,可一般的时候,内务府管不到敬事房。

要知道皇帝有很多事是避讳不了身边的太监的,他们的身份往往就介于皇帝地奴才、朋友、甚至是亲人之间。

所以自古以来虽然每朝每代都严禁太监干政。

却没有哪一个帝王能真正彻底地摆脱太监的影响,从秦朝的赵高,到最近的明朝的各种出名的太监,比比皆是。

大顺朝虽然吸取了明朝的教训,但是很多事情,也同样摆脱不了太监。

而且敬事房的管理很庞大,除却太监就是宫女,又掌管很多杂事,兵监管皇帝的“夜生活”。

敬事房总管一共有三个人。

宫殿监督领侍一人,宫殿监正侍二人,宫殿监副侍总管六人。

这些人都是太监,没有一个是宫娥。

这个陈公公,就是宫殿监督领侍,亦称敬事房大总管。

就连皇帝与后妃们的房事,都由敬事房的太监管理和记录。

帝、后每行房一次,敬事房总管太监都得记下年月日时,以备日后怀孕时核对验证。皇帝与妃嫔行房,程序则复杂一点。

每日晚餐完毕,总管太监就奉上一个大银盘,里面盛了几十块绿牌子,(据考证,此牌正式的名字叫赍牌,因为常常在晚膳后呈进,亦称为膳牌)每块牌子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

后来因为那牌子的头是绿色的,就有人叫它“绿头牌”。

当然,现在它也叫“绿头牌”,后宫女子没事也要给敬事房一点银钱打点,让自己的绿头牌,放在托盘的显眼处。

可以说,宫里的任何风吹草动,第一个知道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某位执掌凤印的娘娘,而是这些最底层的宫女内监们,掌握了敬事房,就等于是掌握了这个庞大的群体,消息灵通,来源可靠。

“当然,上次借着清洗后宫的机会,搞掉了前头的那个大总管,陈公公又是万岁爷从小就在身边伺候的,当然深得信任。”田公公道:“不过陈公公有个软肋。”

“什么软肋?”

“陈公公是罪奴后裔,家里人都没了,就剩下一个堂侄子,结果身体不好,留下一个侄孙子给他就去了,老陈家现在就剩下这么一个健康的男孩子,他很怕老陈家绝后啊。”田公公笑着道:“偏偏这个陈小哥儿老实巴交的在路边走,却祸从天降,一个王府的长史跑马,把他给踩了,腿断了,差点死过去,是我们的人救了他,那长史是诚郡王府上的,陈公公恨死诚郡王了。”

所以他们一去拉拢,立刻就投到了他们的阵营里。

陈公公这一个人,他们也是拉拢的小心翼翼,毕竟是成康帝的亲信内监,一般人都不敢招惹。

偏偏他那侄孙子没招谁没惹谁,就遭了横祸,诚郡王还不知道此事。

“那他的话,应该能信。”赵仁河想了想:“没说是什么事情吗?”

“没有,只知道中秋宫宴,准备的东西太多了,已经超过了每年宫宴的准备,另外,宫中最近的守卫也调动频繁。”田公公道:“以前出宫只需要领了宫牌子,进出城门的时候,给侍卫们检查一下就行了,现在出入宫门要检查三遍之多。”

别的都好说,就是这一点,让人琢磨不透。

宫里头只在有风吹草动的情况下,才会严查进出人员。

“这倒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李钊摸了摸下巴:“让人再去联系宫里头的几个地方的总管,看看是不是他们也有些异常发现?”

“是!”田公公赶紧出去,他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当个“凌凌漆”。

这可比整日斗鸡遛鸟的有意思多了。

李钊那边也开始做准备,赵仁河忙的脚不沾地:“过节是不是也该给皇帝献上食物啊?”

“有就献上,没有就随便凑合吧。”李钊头也不抬的写东西:“随便就好,哪儿有那么多新鲜的吃食送上去?都是今天换这样,明天换那样。”

“有,咱们俩就献上一道菜吧!”赵仁河早就想好了:“玉子豆腐,我觉得挺好。”

第374章 小半年儿了

玉子豆腐又叫鸡蛋豆腐,也叫日本豆腐,据说是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后来在一七八五年出版的《万宝料理秘密箱》中一篇名为“玉子百珍”里,记载了玉子豆腐的制作方法,后来传播于东南亚地区,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才从马来西亚引进的华国。

日本豆腐因似脂般洁白晶莹,营养丰富、口感清脆、香气诱人,味道甜香而着称,据说食后舒适称心,四季适宜,是小吃品类的矫矫者,下酒佐餐,充饥佳品。

反正评论很高,赵仁河曾经自己做过,做法简单又省事。

最主要的是,这东西百搭啊!

不论是红烧、滑炒还是做汤,都可以。

“随便。”李钊在这种事情上不操心,倒是赵仁河,在细节上想的周到,每次奉上新的菜品,就会入宫跟成康帝一起用一顿,甚至是两三顿,美其名曰“蹭饭”,实际上却是为了安全起见,跟着一起吃几顿,成康帝放心,他们也放心了。

赵仁河就去折腾玉子豆腐了。

中秋节要比端午节更盛大一些,因为端午节只是一个纪念节日,而中秋节却是一个丰收的节日。

就连宫中都是很喜庆的气氛,毕竟今年大丰收嘛,在古代,第一重要的是粮食,民以食为天。

所以春耕的时候,朝廷都是要给官员假期的,回家种地去啊!

虽然他们不一定真的下田,但是去自己的田地看看,也是需要时间的。

尤其是有些小吏,真的是自己种田,这算是官场的“农忙假”了。

秋收也是要放假的,秋收完了,自然要吃一顿好的,宫里头也一样,秋收过后,虽然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已经确定天下丰收了。

这世间没有饥荒,没有自然灾害,这对一个封建皇朝来说,已经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