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396)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呵呵呵,朕的这位嫂子啊,什么都好,就是爱哭,从小就那样,朕猜测温岳之所以没有纳妾,就是怕她哭,那一哭起来,跟阴雨天一样,绵绵不绝啊。”成康帝也认识温夫人,温夫人是成康帝跟温侯爷其中一位先生的女儿,算是他们的小师妹。

四五岁的时候就爱哭,是他们当年那个小圈子里头,有名的小哭包。

“可不是么,根据当时目睹之人的话来说,九殿下被拉着手,温夫人哭的那叫一个眼泪朦胧,九殿下就是一脸的无奈,听说连平南王都有些手足无措了,估计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能哭的侯夫人。”魏潇弯腰笑着调侃:“可怜俩大老爷们儿,被温夫人哭的麻爪了嘿!”

这让成康帝更乐了:“该!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朕当年的无奈!”

魏潇在一边凑趣儿:“可不是么,京城三大奇景,温夫人的眼泪,可是第一奇景,温夫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能哭了,上次听说看了个什么戏,也哭的泪人儿似的,吓的请客听戏的那位诰命夫人,差点没跟着哭出来。”

又把成康帝逗开心了:“温夫人就是那么一个人,当年大行皇后还在的时候,一听说她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好手帕子,十几条都不够用,哭起来,几十条都能哭湿了。”

提起温夫人,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大行皇后。

因为向成康帝提议,迎娶大行皇后作为太子妃的人,就是温夫人的亲叔叔,虽然老头儿已经作古很多年了,但是成康帝当他是自己跟大行皇后的媒人。

而迎娶了大行皇后,成康帝的确受益良多。

“对了,这次祭奠大行皇后,宫里给了什么样的祭品?朕想起来,大行皇后喜欢吃酸甜的东西,可有祭奠的时候,给她上一盘糖醋鲤鱼?还有那个辣椒小炒肉,这是宫里的祭奠,代表了朕的思念,朕记得吩咐下去了啊?”成康帝想起这个茬儿了,祭奠,他每年都会吩咐一声,宫里祭奠大行皇后,是家里的祭奠方式,虽然不用那么繁琐,但是也不能少了这道祭奠的程序。

只是成康帝每年都是让皇贵妃去办,有几年没有亲自过问了。

谁知道这次他突然提起来,魏潇一下子就卡壳了。

“怎么了你?”成康帝看魏潇脸色都变了,皱了皱眉:“发生了什么事情?”

魏潇一下子就跪地上了!

低头,肩膀有些颤抖,成康帝心里一个咯噔!

“万岁爷……。”魏潇很少这样,他是成康帝肚子里的蛔虫,是比任何妃嫔都要跟他亲近的内侍。

是敢跟成康帝顶嘴的少数人之一。

这会却像是亏了心一样,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到底怎么了?”成康帝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奴才……奴才不好说,也不能说出口。”魏潇磕了一个头,但是他一直保持低头的状态,没人看到他的表情:“您就绕了奴才这一回吧。”

“你起来!”成康帝口气有些冷:“后宫的事情,你管不了,朕一直很放心皇贵妃,现在看来,放心的太早了,是吧?”

第358章 祭奠与造势

赵仁河跟李钊在侯府里逗留许久,其实吃过晚饭之后,一直是赵仁河在选一些李钊在外面的趣事说,起码让温夫人不再哭了。

把温夫人说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了,温侯爷这心情反复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夫人,天色已晚,两个孩子就住在这里吧,我们去前院书房,那里有地方。”温侯爷看时间差不多了:“何况我也有事情跟他们说。”

“好,我让人去将火炕烧热,再抱几床棉被过去。”温夫人哭过了,吃过了,又笑过了,神情有些倦怠,上了年纪的人,心情起伏太大不好。

三个男人去了前院的书房,温夫人安排心腹婆子去让厨房熬煮一点宵夜,书房门口又有忠心的小厮守着,三个人在书房里聊天。

就是聊天的内容有些劲爆。

“今天的话还没说完,你们要争的话,怎么争?”温侯爷的问题非常犀利:“你说有那些火器,能攻城掠地,如履平地一般容易,但是哪儿来的兵?水军到了陆地上,还能跟海里的蛟龙一样犀利吗?”

“我有海军陆战营。”反正这个陆战营已经在成康帝跟前挂了号,赵仁河可是放了狠话给东瀛,要么贡金翻十倍,要么他就打上去。

就不信了,区区一个岛国也敢跟他较劲,现在的东瀛,可不是后来二战时期的东瀛。

趁着它还没成长起来,赵仁河准备把威胁掐死在萌芽状态。

虽然他不知道确切的时间,但是总归是十七世纪的时候,东瀛那边是江户幕府时期。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后,建立起幕府严密控制下的政治体制,经过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两代将军,幕府统治趋于稳定。

江户时代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必须听命于将军。

全国的大名分为三类,亲藩、谱代和外样大名。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在德川时代,全体居民都被严格的等级制度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禁东瀛与外国贸易,禁止东瀛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大顺、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但是东瀛盛产银子啊!

虽然被大顺朝打的满头包,不得不屈服,甚至闭关锁国,可是他们太贪婪了,顺着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西洋会来人,用舰船大炮,轰开东瀛的国门,然后东瀛人学聪明了,他们开始强大起来,然后就是一战的时候,他们占据了优势,在中原吸去了海量的金钱,然后造福东瀛,区区一个岛国,国不大,却没有文盲,哪怕是乞丐都是识字的!

一战打下的好基础,让他们在二战的时候嚣张跋扈,最后酿成了中原大地的惨剧。

赵仁河趁着自己还占优势,他打算放眼天下,不单单是大顺一朝之地。

再说了,东瀛盛产银子!

后世那么发达的资讯,都没有人能准确的算出石见银山,储存量是多少。

开采了那么多年都没有采完。

他需要钱,李钊争天下,也需要钱。

区区盐商的那点家底算什么?他想要石见银山的银子。

赵仁河的海军陆战营,一直保持在两万人以内,且花销非常大,整天训练,吃得好,却出战很少,神奇的是,成康帝就当没这回事一样。

后来赵仁河想着,这应该是成康帝留给小虾米的保命手段,纸包不住火,日后有人知道了小虾米的真正身份,再对他下手可怎么办?

所以他宁愿小虾米“拥兵自重”,也不要他“任人鱼肉”。

赵仁河这么想,也是这么说的,说的温侯爷都有点不敢相信:“真的是这样?”

“应该是的吧?”赵仁河道:“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我家小虾米,好歹算是大孙子。”

“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这话说的太对了。”温侯爷摸着胡子笑了:“本侯爷现在有点相信,你是个天才了,有你在身边辅佐钊儿,的确是有一争天下的能力。”

“不止如此,心机,手腕,兵权,钱财等等,我们早有准备。”赵仁河道:“但京中,还需要侯爷帮忙造势。”

“造势,如何做?”温侯爷来了兴趣。

赵仁河就跟他凑在一起,越说越兴奋,李钊只给俩人倒茶,说的话多了,口渴。

尤其是看到小河口沫横飞的跟他舅舅忽悠的时候。

李钊只在一边静静地陪着,但是他的印象很深刻,哪怕是过去了十几年,他还记得这个夜晚,温暖的书房,淡淡的墨香里,他的男人跟亲舅舅,为他的将来,谋划筹措。

这一夜他们睡得很晚,但是心情很好。

第二天一大早,吃的是温夫人亲手包的小饺子,秀秀气气的一看就是女眷的手笔。

赵仁河还好,他吃饭有些规矩,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不管再小的饺子,他都是咬开了吃一半,一个饺子必须分两口吃完,这是他的习惯,可以说有点强迫症的意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