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383)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里面大半客人都是女眷,屋里头不止卖胭脂水粉,还卖一些珍贵的香料。

屋子里头一股子的馨香。

掉女人窝里来了!

赵仁河眨了眨眼睛,脸一下子就红了。

不少大胆的女眷想凑过来看看,这是谁家的小公子?

脸皮如此薄,竟然还往这里头来,这不是“万红丛中一点绿”一样的显眼吗?

结果随后李钊冷冷的进来,女眷们就像是见了鬼一样“哗”的一下子,全散了。

赵仁河扭头看他一眼:“你这威力太大了。”

“进来看什么?”李钊眼中带着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人肯定不是想来买胭脂水粉。

“进来看看……胭脂水粉!”赵仁河咬牙切齿:“我给我娘,给我舅母,买一点送回去。”

李钊莞尔。

赵仁河非常认真的挑选了胭脂水粉,果然是昂贵的东西,买完之后,在店小二诡异的目光下,赵仁河洒脱的带着李钊出了门。

“隔壁是干什么的?”他还逛上瘾了。

“隔壁是卖女人贴身衣服的地方。”丁大力戏谑的看着他:“去啊?”

“去……去个屁!”赵仁河爆了一声粗口:“就没有适合我的地方了?”

“有。”李钊带他去了隔壁那条街,那里是买卖文房四宝、书店林立的街道,书香气息浓郁,比较适合“大老爷们儿”来逛。

尤其某些“大老爷们儿”自诩是才子的,更适合这里。

所以这里来逛街的基本上不是小厮就是常随来给买东西,要么就是本人前来闲逛,淘换一二本古籍,或者是有幸运儿,可以买到孤本,那就更开心了。

第348章 年货与文斗

这个地方适合闲逛,也适合他们买东西。

赵仁河就淘换到了一本宋代的棋谱,看样子不错,他买下来打算送给师爷爷孙应嘉。

然后他又看中了一个砚台:“这是红丝砚?”

“先生好眼光啊!”那掌柜的伸出大拇指:“现在认识红丝砚的人可不多了。”

“当然少了,这东西都快要绝迹了。”赵仁河摸着爱不释手:“多少钱?”

也怪不得赵仁河如此珍视,红丝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

红丝砚,普通人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相传是古代胜过端砚的一种砚。、红丝砚就其质地、颜色与纹理来讲,是较具实用、收藏与观赏于一体的佳砚。

他在孙应嘉那里见过一方,品相还不如这个好呢!

据说干隆那个爱文房四宝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搜穷天下,也只得了三方红丝砚,被奉为至宝。

甚至为此提诗好几首。

“三千两现银,不二价!”那人也是个狠角色,一开口就报了一个天价出来。

砚台这个东西,毕竟是个消耗物,就算是古代砚台也值不了多少钱,三千现银子已经是天价了。

而且他要的是现银,而不是银票,为的就是看银子的成色。

成色越纯,这银子才越好。

“成交!”赵仁河一打响指,旁边就有人递来了一个银箱子,里头装了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

掌柜的拿了银子,一看就是成色十足的好银子,赵仁河刚要将手里的东西收拢到怀里,就有人喊了一嗓子:“这个红丝砚,是我的!”

来人乃是一个英俊的年轻人,这人轻裘华服,一看就是出身富贵人家,何况,这人长相上跟李钊有六分相似。

也是个皇子郡王啊!

“我们银货两讫,这是我的了。”赵仁河立刻就把东西揣怀里头了。

“你!”那人看了看赵仁河:“这红丝砚,是我先看上的。”

“我先买下来的啊!”赵仁河才不怕他,他认出来了,这人是敦郡王,据说是一个文采斐然的皇子,敦郡王的外家只是清流一脉,家资有限,给他的支持也有限。

但是六皇子敦郡王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自己读书识字都很厉害不说,通晓四书五经,无数典籍信手拈来,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他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加上他外祖家清贵的书香门第。

其实在赵仁河看来,六皇子是最不适合皇位的人,因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群酸了吧唧的书生,能成事儿么。

一没兵权二没钱财,整日里子曰诗云的能当个屁用啊。

他过得并不比李钊宽松,上次要不是因为没钱,没能跟风做上一笔盐业上的钱,他也不可能想跟人攀附关系,拉拢势力。

虽然没有钱,但是也没被人坑,现在还直唿自己幸运呢。

“这方砚台,应该有才者据之。”敦郡王竟然为了个砚台,开始胡搅蛮缠。

可是李钊却瞪了他一眼:“六哥现在眼睛里只有砚台,没有兄弟了是么?君臣之仪都没有了吗?”

他是郡王,自己却是亲王。

不过他先论亲情,所以叫了“六哥”,看他六哥那样子,不像是表明了身份来的,而是有点“白龙衣服”的意思,所以他叫了六哥,而不是六皇兄。

“哦,九弟你也在啊!”敦郡王貌似不太惊讶,对赵仁河的兴趣要大于亲兄弟。

“六哥,你这是想要明抢吗?”李钊看着他那爪子,就要摸到赵仁河的怀里去了。

“呃,不是。”敦郡王有点着急的样子:“但是这是我先看上的,我就去拿了个钱而已,这东西就易主了。”

“那我不管。”赵仁河抱紧怀里的红丝砚:“你想要的话,自己再去琢磨,这东西可遇不可求。”

“就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才要争一争。”这家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斗志的样子。

还一副“清高孤傲真名仕”的样子。

赵仁河就有些不理解了,这人什么毛病啊?自己找茬儿,现在还一副我有理的样子。

“三爷,有人来了。”丁大力仗着自己个头高,看到外头有几个人过来,书生们对于这几个人很客气,主动让出来一条道,将人放了进来,而同时,这位脑袋不太灵光的敦郡王,立刻就兴奋上了。

人家不是什么“白龙鱼服”,人家是来“姜太公钓鱼”了,钩子下来了,鱼儿也来了,人家当然是兴奋了。

既然是文斗,又早有准备,他不给赵仁河任何反应,直接随口就来的题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请教!”

赵仁河点了点头:“迂远而阔于事情,意为孟子的学说虽然理想高远,但是却并不实用。至少在当时很难贯彻,因此不被战国的君主们所接受。当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国魏国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天下乱,以攻伐为贤。仁政如何能在战国施展拳脚?并非学说不可用,而是时机不对。孟子注重仁政,民本。相比较下,法家韩非子更适合战国。”

赵仁河的文化课,可是从小被奇人异士孙应嘉教导大的,加上他本人的后现代见识,这点小分析,完全是小意思:“尤其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看到了钱粮的有限与人的欲望的矛盾所在。孟子之仁政只在于思想上的仁义,却忘记了现实存在的不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以买卖,便是根本,故富有者田连阡陌,贫穷者无立锥之地……。”

能在这里围观的人,不是博学鸿儒,也是翰林学士,众人的文学造诣自然很高。

顿时就听出来高低了。

赵仁河说完,自然该他出题,请教对方了。

赵仁河想了想,他一口气出了三道题,三道题是环环相扣的样式,这三道题,一道是“子曰”,一道是“不以规矩”,还有一道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三道题,偏吗?不偏!难啊,太难!

有人曾道制艺之难,莫过于破题。

破题只限于二三句,寥寥十数个字,却决定了一篇八股文的高低。

且这不是科举,而是在考应变能力,在这其中,破题还有诸多规矩,比如说孔孟等先贤圣人,不得直唿其名,而要尊称为圣人,而孔子门生等则称为能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