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325)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那就好!”说实话,这两日李钊也累坏了,第一次冬天的时候在东北这个地方打仗,东大门虽然固若金汤,但是他也不太放心,士兵的巡城,警戒安排,驻地安排,这可不能一个帐篷就完事了。

东北的冬天,一个帐篷你想完事儿,第二天你只能收获一帐篷冻僵了的尸体。

所以要住在屋子里,有火炕的屋子里,住宿好说,不少人都拖家带口的出去避难了,将家里租赁给当兵的临时当营房也可以。

还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

但是吃饭就难了,火头军做的那点热汤饭也就够个饱肚子,要想吃好是不可能,也没人想过要吃好。

幸好有赵仁河存在,那些羊汤,随时喝,随时有。

还有早上的大肉包子,各类小咸菜也是层出不穷。

给李钊的后勤解决了很大的一部分压力。

李钊来了赵家,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家一样,他在这里用饭,都是他爱吃的菜,他在这里有专门的院落,有固定的卧室,就连卧室里的熏香,都是他爱的“雪里梅花香”。

跟赵仁河吃了饭之后,就洗了个热水澡,然后躺在属于他的卧室里的火炕上,盖着暖和的被褥,闭上眼睛他就很快沉睡了,这两日他睡觉没超过四个时辰。

人也是熬到了一定的极限。

第二天吃过早饭,又去东大门那里看了看,发现士兵们的早饭,就是羊肉羊杂汤,芹菜牛肉的包子,小菜就是辣白菜。

士兵们各个吃得好,自然,穿的也暖,精神面貌上就不错,这让李钊非常满意。

不过下午的时候,又有两家商户送来了吃食,虽然不如赵仁河的芹菜牛肉包子那么好,却是一个让家里头蒸的馒头,一个让家里头做的猪肉烩菜。

隔壁好像去拉料了,下午的时候,突然没了动静!江湖赶紧休息,然后码字……现在出门去喝碗牛肉汤,唉,本来想喝羊汤的,但是喝完了又怕自己血压升高!这是第二更哈

第304章 有人里应外合

“这是干什么?”昭亲王看着他们一群百姓。

为首者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员外打扮的老人:“请王爷容秉,我们皆是这辽阳城里的商户,赵三老爷一个外来人都能为大军提供饭食,我们本地的乡党为什么不可以?虽然没有那么多青菜,但是我们有的是本地乡情,请王爷准许我等为大军尽绵薄之力。”

“请王爷准许我等为大军尽绵薄之力。”跟来的人都弯腰行礼。

“这……。”王旭看了看李钊。

李钊皱眉,根本不想答应。

但是王旭觉得应该答应下来:“诸位,诸位!是你们一直供应么?”

“非也,我等两家一日,每天准备的饭菜都不一样,所有商户轮流来。”老员外笑呵呵的道:“可一家吃,也做不过来。”

那倒是,这还是忙活了一天的成果。

他们也就两家供应一天,一天两顿饭而已。

早饭轻省些,晚饭丰富些,仅此而已。

倒是因为过年,家家户户都不缺肉食。

何况富户家里常年累月都是鸡鸭鱼肉的,更不缺了。

提供一日的饭食,还是能办到的。

“这是你们自己想的?还是谁主动提出来的?”李钊有些严禁。

“我们几个老家伙凑在一起,想起十五年前的惨状,唏嘘不已,后来就说不如也做点什么,看赵三老爷都如此做了,我们也照着来。”

“是啊,我们也能做得很好,今天就是我们的第一餐。”

他们把带来的饭菜打开一点,香味跑出来,的确是很香,而且用料也讲究,丝毫不比赵仁河送来的差,而且赵仁河今天没有送饭,是将机会让给了这些人。

到底他是外来的,强龙不压地头蛇。

所以赵仁河还是退了一步,且有人自愿“拥军”当然是好事儿啊。

“好吧。”李钊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又不能不点头,这是民之义举,是好事儿。

可是他不放心,回头就跟王旭道:“让我们的人分开用饭,一半人先吃,没问题了再有另一半人吃。”

“是!”王旭想了想:“要不先让士兵们吃,将官们后吃,士兵们也只让一半人先吃,何况,这用饭的地方不大,也站不下那么多人。”

这两日都是在外面随便找个地方用饭,虽然是滚烫的羊汤,但是端出去一会儿,就成了温热的羊汤了。

气候太冷,降温超级快。

在屋里吃饭就不一样了,可以慢点吃,不用狼吞虎咽,还能趁机休息一下,有值夜上岗的人,还会有专门的屋子,可以吃饭休息。

“不要让外人知道。”李钊却又吩咐了一句。

“王爷,您是不是怀疑什么?”王旭有些觉得奇怪:“不信任他们?”

“我只信任赵仁河。”李钊一甩披风,出了房间,直奔城墙那边看情况去了。

留下王旭,有些颤抖的喃喃自语:“安信太夫人说的该不是真的吧?这俩人……那什么了?”

什么叫“我只信任赵仁河”啊?

他送来的饭菜就能全军一起吃,别人送来的就要分个三五茬儿的用,这不就是不信任么?

有什么不信任的呢?

那帮地主老财是不要命了才会算计他们,不管成功不成功,事后保证那些肥头大耳的地主老财,全族都跑不掉。

而且他们都是本地人啊,一家老小可以跑出去躲避,家里的宅子呢?铺子呢?城外的田地呢?

那可都不是长腿儿能走的东西。

亲朋好友都在本地,在做事情之前,想一想后果。

所以王旭没有那么大的防备心,可是他依然执行了李钊的命令。

李钊的饭菜,赵仁河亲自送来了,两个大食盒,用被褥包裹着,在砂锅下面还有个掏空了的小炉子,砂锅拿下来之后放到李钊的临时餐桌上的时候,打开盖子,还在翻滚着水花。

虽然是简单的砂锅紫菜豆腐汤,但是这汤熬得奶白,一点油水都没有,看着清清爽爽的样子,实际上却是一整只鸡骨架,还是野鸡鸡骨架,搭配的羊骨与炸过的鲫鱼熬的汤水,将里头的东西都去除掉,撇掉油花儿之后,下的嫩豆腐,一小把紫菜,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很好吃。

一碟银丝花卷,一大碗的腐乳红烧肉,一盘子果仁菠菜,绿莹莹的可喜人了。

一个食盒是给王旭的,跟李钊的一样,只是少了一个砂锅紫菜豆腐汤,给王旭的汤品是野鸡蘑菇汤,同样鲜美得很。

“我让人给你们单独送饭,还有御林军跟禁军的人,我们开小灶,吃点好的。”赵仁河裹成了一颗棉球的状态,所谓的“小灶”也分人。

他给御林军和禁军准备的就是腐乳红烧肉跟果仁菠菜,还有羊肉汤,一天到晚都不断的熬汤,一共二十口大锅轮着来。

保证所有的人,随时都能喝上一口热乎的羊肉汤。

但是可

其他人的饭食都是本地的几个富户跟豪绅家做的,只有李钊的人是单独吃的,他们这一伙人也跟别人不一样,没人会说些什么的,只是军中之事,外人知道的少,以为送去的饭食都是一起吃呢。

等了两日,对面也没见到敌军的身影,但是越是平静,越是大战将起的意思,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这一日是腊月二十九日,明天就腊月三十,当天晚上就是除夕了。

而这一日来给军士们送饭的,是唯二两个不跟赵仁河合作的两个掌柜的,他们在本地乃是富豪,原因是俩人都有杂货铺子,铺设得很开,杂货铺子比较老牌,有一些人就爱去他们那里买卖东西,他们开设杂货铺子,同时也收购一些农人的东西,例如农家妇女绣制的荷包啊,手帕之类的绣活儿。

虽然不精巧,但是做工上没问题,有些大户人家会买回去装了一些钱财,赏赐给下人,是一种富贵人家的穷讲究。

他们俩跟赵仁河这个外来人“不合”,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拥军,别人家都做了,他们要是不做的话,可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呢?

所以两家人虽然送的晚了两天,却送来的都是好东西,他们两家的势力,也不允许在这个时候,丢人现眼。

因为是要过年了,他们给预备的主食,是酸菜肉的饺子,主菜是牛肉炖萝卜,牛肉多,萝卜也炖的晶莹剔透,还放了很多调味料来压制住牛肉的腥膻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