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306)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东北这地方冷的厉害,冬天就有半年之久,除了开春跟深秋,起码要冰封四个月,这四个月里,青菜寥寥无几,有的人家会在窗台上弄个长槽子,撒点土,载上点蒜头,吃蒜苗。

或者是小葱,香菜之类的,这就算是青菜了。

百姓们吃的最多的就是酸菜、白菜、土豆、萝卜这种可以长期储存的蔬菜,或者发点绿豆芽,买两块豆腐,就算是换个口味了。

江湖最爱的杀猪烩菜,就在老家那里!

第289章 钊王变昭王

“那这样的赏赐,给两个王府的确是够了,我再加上点皮子和布匹,看着光鲜一些。”王旭有些难以启齿,他想问,这三车东西价值几何?

“你别想那么多。”赵仁河却道:“直接拿去就是,不要钱的,这在夏天,一吊铜钱能买一大车。”

“可现在不是夏天啊!”王旭苦笑道:“我不能这么占你便宜,被九殿下知道了,我就惨了。”

“拉倒吧,你要给钱就生分了。”赵仁河道:“我跟你们可不客气。”

王旭只好跟九殿下说了,李钊想了想:“给京里头,送一份,多一些,弄得好一点。”

“这……行吗?”王旭犯愁了:“这千里迢迢的?”

虽然说东北离京城不远,可也有段距离,一路上颠颠簸簸,能行吗?

“千里迢迢的才显示出我的孝心。”九殿下淡淡的道:“只送西瓜跟香瓜。”

没有人知道,他的好父皇,是喜欢吃西瓜跟香瓜的人。

皇帝不能有太明显的喜好,但是母后跟父皇过了一辈子,自然知道他的一些小习惯,爱吃,就是一个习惯。

但是又不能被人说贪吃。

所以,每次父皇去母后那里,才会放开了吃西瓜,吃香瓜,母后就吃别的水果,这样的话,缺少的水果一样多,也就没人知道,父皇爱吃什么了。

“这不太好,不如照样来双份的吧?”王旭道:“单送两个的东西,不太合适。”

“你看着办。”九殿下低头看图纸。

他已经霸占了赵仁河的书房,看的是赵仁河这个新家的图纸,设计的很别致,不止有地龙,火墙,还有下水道,这个下水道不能直通城外,但是下水道出口那里,昼夜都有人牵着马车,接脏水,往外运送。

还有赵仁河那个窗户,设计的很好,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屋里头亮亮堂堂的,还能在屋里头看到外面。

夏日里直接卸下去,蒙上纱窗,防蚊虫。

温泉庄子那里的大棚设计的也很有趣,是斜坡的,里头种植的西瓜和香瓜,还有黄瓜,竟然都是吊秧儿。

他不是不知道农桑的纨绔子弟,从打六岁起,每年都要跟父皇屁股后头下田耕作,每年的勤耕礼,都是父皇带着他们一群男孩子去干活儿。

而每年的桑蚕礼,都是母后带着一群妃子公主的在养蚕织布,实际上那点蚕吐得蚕丝,也就能织个手帕。

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种植方式,吊秧儿的,一棵秧子上,会结个三五个瓜,平时就算是爬蔓的种植方式,也不一定有三五个瓜这样,一般有一两个就挺好了,虽然味道不是很正宗,但是大冬天的吃这个,是一种奢侈。

想到这里,他就顺手,拿了一小根黄瓜啃,赵仁河说这是什么水果黄瓜。

不当菜吃,当水果吃,只有巴掌大的小黄瓜,每天都给他提供一盘,大概是六七根。

还有只有龙眼大小的西红柿,小巧玲珑的,更有草莓这种少见的东西。

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倒腾出来的,这些天吃饭,也是花样百出,甚至还有南边的菜肴,东边来的海物,红烧刀鱼,干炸带鱼,番茄鲭鱼。

总之,这段时间的饭菜是花样百出,其实九殿下也吃的非常开心,只是他不说而已。

赵仁河十几车给九殿下准备的礼物送出去。

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过年的时候,没有消息传回来,新年自然是在赵家过,赵仁河发现,这几年,九殿下一直跟他们过年。

此次过年是搬来新家之后,第一次过年,所以菜品丰盛,整个赵府灯火通明,通宵达旦。

赵仁河给南边的年礼在年前就启程了,丁大力亲自带人去送的,所以过年了,海夫人将孟小雅母子俩接来一起过年。

丁勐跟小虾米在一起玩儿。

海夫人跟孟小雅聊天,照顾一群小孩儿,这群小孩儿里头,有下人家的娃儿,有发小家的孩子,反正十几个,很热闹。

赵仁河拿了一碟奶香小馒头进来,小孩儿们都欢喜的扑上去,他们一点都不怕赵仁河,反而伸着手要馒头。

“孩儿们,孩儿们啊!”赵仁河“山大王”一般的坐在了地摊上,这地龙上铺着席子,席子上铺着地毯,地摊上铺着很大的羊皮褥子,一群小孩儿坐在上头,赵仁河也坐在了上头,挨个给发奶香小馒头:“一人一个啊,不许多吃,一会儿吃年夜饭该吃不下了。”

赵仁河不止招自己儿子喜欢,其他小孩儿也喜欢他。

但是这会儿,九殿下进来了,他一来,小孩儿们拿着小馒头就老实了,坐在一边,警惕的看着九殿下,仿佛他下一秒就会冲上去抢走他们的小馒头一样。

赵仁河哭笑不得的将孩子们放在那里继续玩儿,自己拉着九殿下去了书房,在那里,跟管家,王旭,他们四个一起玩起了牌。

这一年,新的家园,新的环境,新的一年开始了。

正月十五之后,丁大力回来了,同时带回来了一个消息:“四房的人因为没了三个大男人,四房老爷过年带着妻子去了岳父岳母那里,结果路上遇到了山匪,全都没了。”

赵仁河张大了嘴巴:“啊?”

“五房也是拖家带口,但是过年放烟火,烧着了自己家,一场大火,连人带房子都成了灰烬。”

赵仁河都傻眼了!

这也太倒霉了!

不过二月二之后,九殿下又去了兵营,赵仁河则是趁着尚未开化,开始组织人手,修复农具,另外,他还买了不少耕牛,并且改进了农具。

南方的水田没办法,但是北方的旱田,一马平川,两头牛,拉着改进的六头犁,上头加一个撒种子的漏子。

后头加个合犁,从开垦,到撒种子,到填埋,一气呵成。

速度超级快,这种组合的耕犁首次出现,赵仁河试验了好几次,才算是最后定型。

他忙着春耕的事情,九殿下忙着军营里的事情,辽阳大营的人只有一万多点。

在明朝的时候,辽阳大营是辽东都指挥使司。

明朝洪武四年,明太祖在辽东设置定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将定辽都卫改为辽东都司。

治所在定辽中卫,辖区相当于赵仁河前世的辽宁省大部。

洪武十年,府县都罢黜,只留下卫所。

从那以后,明英宗正统年间,因东部蒙古兀良哈诸族南移,明朝渐渐丧失辽河套地区的统治;明熹宗天启元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五年间,辽东全境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治的后金所兼并。

但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儿,大清没有就此崛起,而是大顺朝的鸿基皇帝异军突起,将此地又给收了回来,将后金打了个稀里哗啦,尤其山海关大捷,将后金打的一蹶不振,至今都未尚未恢复元气。

战斗胜利后,大顺朝在此地驻守的辽阳大营,有五千六百名悍卒,主要是守土戍边,辽阳府只边境最大的一个府城,下辖四个县,八个村落。

只不过,辽阳府是在最前边,紧挨着辽阳大营的地盘,辽阳大营就在长城之内,守着辽阳关口。

关外就是女真、鞑靼、朝鲜的三地交界处。

还有一些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等小部族存在。

北边还有一座长白山,这地方的防守有些薄弱,而且这是个三不管地带,虽然有悍卒,但是硬件设施不好,九殿下一来,就参考了赵仁河给自己家的图纸,别的地方军营都是帐篷,东北这边不行,太冷了,冬天睡帐篷会冻死的,所以九殿下一来就要修缮军营。

全都盘上火炕,大火炕,不能烧地龙,那也烧不起,但是可以烧火墙,另外,从吃得到穿的,从训练到巡边,都必须重新规划。

就在这个时候,朝廷来了圣旨。

首先是给九皇子的,他的“钊王”皇帝说封号太犀利了,不妥当,给改了个封号,“昭王”,同音不同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