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31)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可是你爹爹有三个儿子,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个儿子呢!”海姨娘却道:“可我只有你一个儿子,就算以后再有,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何况三少奶奶不会让我再生了,你爹爹也不会让一个良妾生两个儿子,这就是后院的约定俗成吧。”

这话赵仁河没有听说过,但是他能体会得到,这王府后院里的各种勾心斗角,悲欢离合。

听说现在前院书房里,侍奉渣爹的翠环,曾经是三少奶奶身边的贴身大丫鬟,那过得比地主家的小姐还要娇贵,很是得三少奶奶的意,结果现在一朝被送给渣爹当了通房大丫鬟,三少奶奶也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了,没事就叫过来,训斥一顿,或者让她站在门口,打门帘子。

这可是丢人的差事,因为“掀门帘子”一般都是狗,“狗掀门帘子”么!

以前都是三等丫鬟的活儿,且站在门口,风吹日晒的,皮肤也不太好了。

让翠环一个堂堂大丫鬟干那种活儿,可是把翠环折腾的够呛。

本以为当上通房大丫鬟,就能摆脱三少奶奶的掣肘,谁知道,三少爷在家的时候还好,她能小意温存一下,不在家的时候,少奶奶就说了算。

就该折磨她了,翠儿回来说了好几次,一听她们的名字就知道,这是同一批丫鬟,都带着一个“翠”字。

红儿别看是贴身大丫鬟的名头,却比翠儿小了两三岁,是另一批丫头了。

“不怕,有娘。”赵仁河抱着海姨娘的脖子,柔柔的蹭了蹭他亲娘:“有儿子。”

第064章 高祖父薨

说实话,他的确是被亲娘的爱子之心给感动了。

这个世上,可能只有亲娘才不会觉得他是个妖孽吧?

或许是憋得久了,赵仁河很想跟人说话,多多的说话,但是不可以。

因为他说多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这没办法,自身硬件不允许他过多的说话。

但是海姨娘还是很开心:“我儿子就是聪明,真好!老天爷待我不薄,我虽然良家女子当了妾,可我儿子天生聪明!”

赵仁河早慧的事情,成了娘俩儿的第一个秘密。

抓紧时间交流了一下的娘俩儿,很快就发现,李奶娘她们回来了,每个人都喜气洋洋的样子。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每个人都得了一个月的月钱,这是三少奶奶的意思。

说是为了庆祝两位千金小姐一起降生。

“以后这可以一起过寿辰了。”海姨娘经过了儿子给的惊喜,已经不在乎那俩刚降生的小丫头片子了。

再如何,能有她儿子厉害吗?

李奶娘看了看海姨娘:“您这是不眼气了?想开了?”

“我就是憋屈!”海姨娘还是扶着小小的赵仁河,在床榻上练习走路:“她就是欺负人。”

“是,她就是这样的嘛!”李奶娘看出来了,海姨娘是发泄过了,哭得眼睛都红了,但是发泄过后,想开了,一个小妾,再是良妾,也胳膊拧不过大腿儿。

“算了,我呀,哭也哭过了,还能去闹不成?”海姨娘道:“对了,早上去看了,人怎么样?”

“都挺好的,母女均安。”李奶娘心里松了口气。

海姨娘不钻牛角尖才是正确的,要是这个弯儿转不过来,可就惨了。

不知道要费多少心力跟功夫,才能扭转过来。

这后罩房良妾海姨娘这里安静了,隔壁的俩位刚生了女儿的姨娘就有些不甘心了。

怎么能是个女儿呢?

要是生个儿子才……。

第二天,渣爹过来了,亲娘依然是老样子,吃饭的时候还问了两句隔壁的情况。

“都说挺好的,健健康康,将来一定能长大。”渣爹心情好,还给多要了一盘金珠烧肉,一盘盐焗大虾。

海姨娘比较喜欢盐焗大虾,这个新鲜又好吃,让她想起家乡的村庄。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看你,你给我做的就是盐焗大虾,虽然做的很粗鄙,但是味道很好。”赵希伊这个渣男竟然回忆了起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这样的好女子,不该在村落里生活,就该跟我走,哪怕你是良家女子,也不该在那里埋没。”

“是啊,要不是您,我呀,现在指不定在哪块岩石上补网呢!”海姨娘却笑道:“或许是被饿死了。”

“你呀!”赵希伊笑了笑:“你的家乡,那个小村落现在过得很好,你托人送去的东西,足够他们饿不死了。”

“那就好。”海姨娘不多说。

这是用的午膳,晚膳的时候渣爹就没过来。

但是这天半夜时分,突然有人跑了过来,是在三少奶奶跟前伺候的董瑞家的:“海姨奶奶,请节哀,我们老王爷……在睡梦中,薨了。”

海姨娘一愣:“你说什么?”

皇帝死了叫“山堎崩”,也叫“驾崩”。

诸侯王死了叫“薨”,也叫“薨逝”。

所以,平南老王爷,薨了。

赶巧的是,等天亮之后,就是隔壁两个小丫头片子的洗三礼!

第065章 戴了“绿帽子”孝

平南王府的安静祥和被打破,高祖父赵德虽然已经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嫡长子,但是他毕竟还是老平南王,又是难得的高寿之人,在睡梦中离世,走的也算是安详。

老王妃赵钱氏跟他只差了两岁的年纪,俩人少年夫妻老来伴。

整个平南王府现在都是一片素缟,可因为老王爷活的时间长,生的孩子也多,五世同堂啊,所以这孝服上就特别的讲究。

首先说孝男。

那当然是身穿麻衣,头戴麻帽,脚穿草履,腰扎草绳。

如果这孝男已送给别人做继子,则不戴麻帽扎头白,腰扎白带加一条红带以示区别,如果有孝子外出不在家,应将这一套放在竹箩中,以示亲临。

这个倒是可以忽略不计,老王爷的四个儿子都在家呢。

亲生儿子当然要披麻戴孝了,但是除了儿子,还有孙子、曾孙子、玄孙子们呢!

孝孙穿黄麻衣,戴黄帽,腰扎白带;

侄孙也是黄衣,不戴帽;

曾孙穿蓝色衣,戴蓝帽;

侄孙也是蓝衣,不戴帽;

玄孙一辈因很少有,就不大讲究了。

但是玄孙这一辈如果有的话,是绿色的,戴同颜色的帽子。

而女婿如果来奔丧的话,岳家要为他用白色的布料,做一件白袍。

如果是感情好的亲人,这白布拿回去还可作为别用。

其他如外甥、内侄辈,视丧家能力,可剪可不剪,但是王府不同他处,谁来都要剪白布的。

男人中长辈不能为小辈带孝,只有妻子死了,丈夫可为他掏长杖。

这长杖长度齐眉,所以又叫齐眉杖。

女人能得到丈夫拿长杖送终的,要有一定资格:已为公婆送终,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无缺,本人已上寿。

说明是福寿双全,可显耀于邻里了。

再说这个古代的男人,带孝的时间:孝男三年(实足两年),孝孙一年,曾孙五月;玄孙只有一个月。

而女人带孝的时间:孝媳与孝男同,孝女一年,妻为夫带孝三年(两年足),其他如孙女、侄女、侄媳等没有那么严格,一般都在周年除服(俗谓之“脱孝”)。

女人方面,要分为出嫁女子和未出嫁女子,未出嫁女子在家为父母带孝,只是穿白衫,扎蓝带,头戴黄花;

已出嫁的为父母戴孝,穿白衫扎白带,头戴黄花;

为翁姑带孝,要随丈夫穿白衫加罩麻衣,腰扎白带,戴白花;

为丈夫带孝要全身缟素(即全白)。

孙女、曾孙女只需戴花,孙女绿花,曾孙女白花、白带。

已出嫁的一律白带,未出嫁的全用蓝带,以示区别。

侄女、侄媳、孙媳、曾孙媳等除穿白衫之外,还要参照同辈戴黄花、绿花等。

长子为主孝,其他儿子、儿媳及女婿次之,家门户族一般只开到侄儿侄女辈。

主孝的孝布,一定要与棺材盖齐长,其余的略短一些。

戴时用麻丝缠捆,即所谓“披麻戴孝”。

孝子对来人要搭礼叩头,若有要事到别人家去,要卸下孝布。

孝子所执“哭丧棒”,若父死,用竹做;若母死,用泡桐木做。

这是取古言“父死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死节在内,故杖取乎桐”的说法。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