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272)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如今满园的文人荟萃,众人见过面之后,便开始了展示才华,聊文章,说朝政。

赵仁河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人圈子里的盛事,侯大宝装的还挺像,而且他看着文弱,还让人请到了暖阁里去。

而且文人圈子里的消息也很快。

首先,赵仁河就知道,京中的皇子们都被皇帝分封出宫建府了!

二皇子封了个春郡王,就在京中建郡王府。

这个封号比叫中庸,“春”其本义是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后延伸至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名。

《说文解字》认为“春,推也”,也即有“春阳抚照,万物滋荣”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等意。

是个好字,但不该给二皇子,毕竟除了九殿下之外,在没有太子殿下的情况下,他是最年长的皇子。

而且他的母亲还是皇贵妃!

只可惜,皇帝给了他这个封号,出宫建府,就没别的示下了。

三皇子封了敏郡王。

四皇子封了宁郡王。

五皇子封了庆郡王。

六皇子封了敦郡王。

七皇子封了荣郡王。

八皇子封了诚郡王。

而九皇子,因为是嫡出,一跃超过诸位哥哥,直接就封了亲王,乃是用他的名字作为封号,钊亲王。

这是年前最大的事情了,圣旨一出,天下哗然。

赵仁河也挺惊讶的,这都分封出宫建府,宫里头只剩下公主跟年龄幼小的皇子们,皇帝不打算立太子,这情有可原,可是太子长时间不出现,这都三年了,最多再有三年,站队的朝臣们肯定会再上书,求皇上立太子储君以安天下民心,按理来说,成康帝年纪也不小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又很差,就算是皇帝,一个阑尾炎,也能要了他的命。

没有继承人,或者说,没有指定继承人,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一旦他龙驭归天,众人就只能……或者天下大乱……想一想都可怕。

另外,还有如今的首辅大臣,次辅大臣,内阁大臣一个个的人名,都是赵仁河没有听说过的,一些政策,也是士子们谈论的话题。

他们在如画美景里,谈论古今,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园子里还提供食材,士子们可以吃到美味佳肴,喝到琼浆美酒。

赵仁河他们来了半天之后,又有几个人过来,竟然都是武举人!

据说是跟何大根认识。

赵仁河眉头一皱,他是个假的,怎么认识?

可是那几个人看了看赵仁河,一张口:“何兄,别来无恙啊!”

赵仁河眨了一下眼睛,立刻就道:“几位也别来无恙啊?”

刚一见礼,对方就揉身而上,对他动起了手!

侯大宝很想上前帮忙,但是发现,这些人对赵仁河,还够不上伤害。

赵仁河辗转腾挪间,轻功简直让他如同海燕,快的就剩下一个人影了。

而对方也是如此,旁边几个武举人还说:“徐虎这家伙的轻功就是比不过何大根,偏偏他还不服气,每次都要这样。”

“徐成,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何大根的轻功的确让人赞赏,但徐虎不服气是因为他考试的名头被何大根压了一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王武,你也别挑拨离间,你就真的心服口服?”

赵仁河耳朵又不聋,自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知道跟自己打斗的是徐虎,那边的那个是徐成,还有最早说话的是王武。

旁边的那个是王武的族地,王翔。

还有一个叫许照的,这五个人都是武举人。

不过看样子,他们跟何大根认识,也有限!

不然不可能赵仁河换一身衣服,他们就认不出来了。

估计也就是一面之缘的认识而已,且他们不记人啊。

赵仁河自己有点子脸盲症,就觉得别人也是如此。

他还真猜对了,这五个人是跟何大根同窗,但是考试的时候上千人,打斗的时候又都是拳拳到肉虎虎生风,谁记得谁啊?

说是同窗,实际上只是一起考过试而已,他们想来梅园游玩,但是又没有请帖,只好说跟何大根认识,见到之后,看人这样,有些小嫉妒。

这个何大根名字土里土气的,但是人长得可真好看,像个文武全才。

赵仁河别的不擅长,轻功倒是不错,跟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他气息绵长,对方却气喘吁吁,高下立判啊!

“好了好了,都是相互认识的,不要意气用事。”作为本次诗会的主要发起人,这位梅举人倒是站出来做了个和事佬:“来,诸位看看,这些食材,可有人喜欢烹饪之道?”

这些食材其实是很新鲜的,梅园的主人送来的东西。

很多,甚至还有海边冰冻过来的海鲜,赵仁河看到这些,眼前一亮:“我倒是有个菜,可以做一做,希望大家喜欢。”

“好啊!”众人里也有三五个是吃货属性的,跟赵仁河一起去了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厨房。

赵仁河做了个佛跳墙!

反正有海鲜,有山珍,又有的是时间,一直到晚上他们才吃到此菜,各个赞不绝口。

临走的时候,一人要做一首咏梅的诗句出来,侯大宝倒是能做,可赵仁河做不做呢?

他现在是一个武士呢,旁边那五个,都写了呢。

“花时归客怕花残,烽火漫漫道路难。断送东风多少恨,凭谁留寄一枝看。”赵仁河却没有多为难,提笔就写了下来。

这是一位清朝诗人的咏梅,赵仁河偶尔看到过,就记了下来,当时只是觉得读后唇齿留香,现在写上正好应景。

其他人看了之后,也说好。

于是,赵仁河煳弄过关。

等到小年的时候,他们倒是得到了信儿,听说这边的守军被调去了平南府,干什么呢?

不知道啊!

赵仁河缩着脖子假装自己是何大根,不去打听某些事情。

这个年是在林家过得,热闹是真热闹,林超大概从来没有跟和么大的表哥们一起过年,兴奋的里外跑动,赵仁河还抱着他,一起点爆竹,放烟花。

侯大宝更是跟个猴儿似的,抱着孩子上蹿下跳,惹得小林超嗷嗷的叫。

院子里的欢声笑语,墙外都能听到,盯梢的人早就撤了。

何花看着大儿子玩的疯了一般,不由得皱眉:“这要是玩野了可怎么办?”

“不怕。”林立拍了拍夫人的手:“这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

虽然林立不过问,但是他看得出来,这些人可都不是一般人。

穿着看似普通,却件件都是精品,他是做布匹生意的,一眼就看出来,那些所谓的“镖师”穿着的是上用的墨色锦缎,这东西他见过,也摸过,是这里的一位豪商家专门贩来往北边去,送入内务府的东西。

外面没得卖!

还有赵仁河送给妻子的布匹,其中有两匹妆缎,上头还贴着“内宫封赏用”的红色镶嵌黄边的布条。

光是这两匹布,他就能拿去放在店里,当镇店之宝。

妻子也是这么想的!

“好吧。”何花很听话的道:“这次三爷来还带了两匹袍缎,我亲自动手裁了,成衣这几日就得了,年后你出门会客,就穿那一身。”

这也是何花的一个小心思,她一共做了六套衣服,自己丈夫四套,给赵仁河跟侯大宝也各做了一身。

不是她心疼自己丈夫,而是这袍缎颜色深,比较适合中年人,那两个都还年轻呢。

赵仁河在林家过了个热闹的年,一直到正月十七才往回走。

临走的时候,何花可算是当家做主了一把,她都快把家里的库房给搬空了,自家是做布匹生的,知道三爷不爱那些花哨的东西,就给赵仁河搬了一车二十匹的细棉布,全都是蜡染的那种,全都是土布,赵仁河就爱这个。

还有济南府的各种特产,整整四大车!

阿胶就给拿了两大盒!

还有莱州的月季花也抱了四盆子。

红玉杏干、糖酥煎饼这都是赵仁河的最爱。

侯大宝喜欢的冬枣,章丘的大葱都没少带。

还有最重要的碑帖,也拿了一百来张。

就连趵突泉的水都灌了两大壶,真的是连吃带拿啊!

车子多,走的就慢了点,一路上因为带的都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反倒是不招人眼,走的平平安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