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242)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熟了,吃吧!”赵仁河一发话,剩下的五个人也不客气,不管是车夫还是武师父,都是标准的食肉动物。

而赵仁河只是吃了点烤的青菜,蘑菇和豆腐干。

早早的就冰镇上的酸梅汤,在炎炎夏日的傍晚里,吃着小烧烤,喝着酸梅汤,跟亲近的人谈天说地,非常美好。

这香味儿引来了不少好奇之人,这里的老板一看,干脆也搞起了烧烤,反正东西很简单,他只看到赵仁河撒了芝麻和孜然,以及辣椒粉,没见到过赵仁河腌制的手法,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很吸引人了。

等到赵仁河他们要走的时候,老板主动出面,免了他们的食宿费用,只求那烧烤的方子。

何大根给了他一个地址:“你去这里找一个叫商务通的人,他有秘方可以卖给你,日后你可以开一个烧烤店么,晚上营业最合适!”

客栈老板,千恩万谢。

等到都出了县城,赵仁河才问何大根:“商务通是谁?”

“谁都不是,谁有时间去那边,谁就是商务通,就是个代号,没少忽悠傻瓜们的钱财,你那些秘方都是这么卖出去的,什么花茶配方啊,烧烤配方啊,水煮鱼的各色方子等等,更新换代最快的就是菜谱。”

赵仁河就明白了,这是他们圈钱的一个小手段。

又过了几日,他们路过经南县,又去了广城府。

广城府比平南府还要大,还要繁华,因为这里是有一个广城港的地方,是十三个开阜的港口之一,来往的多是大商家,外国的商船等等。

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不少见。

加上孔峰山长的儿子就在这里做学政官员。

赵仁河考试的时候,这位学政官员还给他们找过人作保呢。

而且他的儿子孔念,同样是那一届的生员,也考中了举人。

只是尚未会试,因为要避开自己的父亲,所以是去隔壁的省府,考中的举人。

早就知道赵仁河要来,又因为赵仁河媳妇儿去世的关系,守妻子的孝,不用那么严苛,何况,赵仁河又是这么一个情况,大家也都能理解,所以在城里有名的望海楼,摆了一桌素席面来迎接他。

一群小年轻,都是同窗,在这里坐下吃饭,没有酒水,没有美婢,上菜的清一色都是大妈!

本省的解元,是一个叫邓崇的年轻人。

素菜,素酒,没有女眷,于是今天就不说八卦,也不知道要八卦什么,一群读书人,自诩端方君子,怎么能当长舌妇呢?

于是就胡扯,侃大山,从凉拌野菜这道农家菜,说到饥荒又军粮问题,何大根虽然是武举人,可他文采也不差。

一群人畅所欲言之后,又说到了军需,军需很重要啊。

又转到军需的各类,然后又说了兵器的演变。

当然,是冷兵器的演变啊,说到了赵仁河的领域里来了。

他比他们还熟,不是他多热爱冷兵器,这玩意儿热爱的也有限,是他前世逛论坛,跟人掐过记忆深刻啊!

然后从马蹬是鲜卑人发明的开始扯到民族问题,然后就是各民族的奇风异俗。

邓崇年长听过的多些,其他人就那么幸运了,赵仁河知识面广(拜前世万分发达的网络所赐,加上他写手出身),孔念看的书多,可说道这武备上的东西,最擅长的莫过于何大根啊!

他是武举人,这都是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末了一群人居然为“五胡”是哪五个争了起来!

其实这个问题,哪怕是在他的前世也一直没有定论,不少“砖家”、“叫兽”的都玩命的研究过,却无法给出正确答案。

只知道那“五胡”后来是一个都没传到二十一世纪。

一个说“匈奴、鲜卑、羯、氐、羌”;另一个说“五胡次序无汝羌名”;还有一个喝高了,叫嚣着要灭了五胡……争论不下,借着酒劲,险些挽了袖子打起来。

最后全让何大根这个家伙给撩到了,不是将人打晕的,而是一个个灌了烈酒,喝蒙圈了。

一开始上的是素酒,后来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成了烈酒,说多了口渴就喝了,然后就醉了,最后就都趴下了。

双十一的加更啊

第239章 山穷水尽疑无路

殊不知,他们醉倒了之后,隔壁的雅间里,有人气的鼻子都歪了!

“这样的记载,如何跟上面交代?”这个雅间里,也坐了好几个人,看他们面前摊开的各种笔墨纸砚,以及上面的记录,竟然是赵仁河他们侃大山的内容!

“可是他们都喝醉了,最后说的什么,我们都记下来了,可没漏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委屈的道:“这说的都是些什么啊?”

他们刚才奋笔疾书,隔壁的人声音大的根本不用偷听,光明正大的听都能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

可是这明显是一群人在调侃闲聊,值得他们这么多人,快速记录他们说的每一个字?

听听他们都聊的什么啊?

根本就是风牛马不相及。

大家都是读书人,侃大山跟聊闲篇,还是说的重要事情,都分得清楚好么。

“一群废物!”坐在上首的是一个中年男人,虽然做富家老爷的装扮,可眉宇间却透着一股子戾气:“都给我闭紧了嘴巴,笔墨纸砚都留下,领了银子就走人,谁敢给我胡说八道,别怪我不客气。”

众人都是被花钱雇佣来做记录的穷秀才,闻言知道这人不好惹,各个都如鹌鹑一般,拿了二十两银子就走人。

其中一个秀才拿了银子回了家,半晌之后又出门去了一个相熟的同窗家里,在同窗家里混了一顿晚饭,还了前两日,他借同窗的一两银子,又去了一家食肆,那里有卖一种咸鱼豆瓣酱,他进去之后,买了一坛子,然后又去里头挑了几条咸鱼,出门来,去市场买了一些别人卖剩下的茄子,这就是他接下来一个月的伙食了。

而那个食肆的一个伙计,已经跪在一个人面前:“董秀才说了,对方什么收获都没有,他默写下的内容在此,请您过目。”

伙计跪着呈上了好几张纸,上面记录的都是赵仁河他们闲侃的内容,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

那人接过来东西,对伙计道:“下去吧,过几日,就关了店,去别处,有用你们的地方。”

“是!”伙计低头弯腰的退了下去。

行动之间,有一点军中的影子,只是到了前头的店铺里,又扬起笑容,看起来就跟普通的伙计一样。

里面的人看了看纸上的记载:“这都什么跟什么啊?乱七八糟的,殿下,您看呢?”

“无妨。”殿下低沉的声音在阴暗里响起:“我只要拿到平南水军大营的账册子,谁都跑不了。”

“也是,这人喝多了就开始胡说八道,以后恐怕没人会打着”酒后吐真言”的主意了。”因为都是白费功夫。

赵仁河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到了这里之后,自然是住在孔家。

孔念在这边上学,有自己的一个院落,单独居住,平时也是有家里人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而且他这人好交朋友,家里的客房极多,他们到了这里就落脚在他们家了。

“今日可不能再出门用膳了,那些酒楼的人忙晕了头,竟然给我们上了烈酒,喝的我头疼!”孔念抱着脑袋跟赵仁河抱怨:“要是让祖父知道,我让你喝了烈酒,非得收拾我不可。”

“放心吧,我不会跟山长说的啦!”赵仁河也头疼,昨天侃大山侃的太开心,一时忘形,喝了点烈酒,喝的他也不舒服,宿醉的滋味儿啊,太不好受了。

在孔念这里待了两日,邓崇又邀请他们去爬山,那山上有一个寺庙,众人纷纷去礼佛了。

赵仁河又认识了邓崇的堂弟邓峰,以及孔念的二三个好友。

在这里盘桓了几日,就出发去了港口,本想在港口登船出海玩一圈,结果在港口等船的时候,发现港口的码头那里非常兴旺!

各种小吃摊子不要太多。

海鲜面、鱼丸汤、鱼皮饺子、鲜虾馄饨……太多了!

就是没有卖烤鱿鱼的,但是有卖烤生蚝的,一文钱三个,生蚝上面撬开了的,露出蚝肉来,放上一点蒜沫,一点香菜,没有粉丝,因为这个时候,粉丝卖的比生蚝本身贵多了。

再点上酱油,不用放盐,生蚝本身就够咸的了。

烤生蚝的摊子最多,赵仁河特意找了一对小夫妻开的生蚝摊子,那里地方比较偏僻,主要是小夫妻看着干净,身后一艘小渔船,身旁的水桶里装满了生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