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235)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现在更是如履薄冰。

“母妃,听说小河要给他媳妇儿守孝三年。”世子妃娘娘却小声的道:“要不,您看看,有谁家合适的女孩子,给他再说一门亲事?”

果然,在婚事上打主意了。

“不可能的,他原配刚死不说,这也不是他想要的婚姻,再续弦的话,不会听我们的,那边都几次退了礼物回来,他这是要跟我们划清界限的意思。”

平南王府就犯愁了,关键是老三干的太利索,现在想把人往回拉,都没有理由。

只能这么郁闷着。

赵仁河依礼给妻子守孝,他的这个举动,在同窗圈子里,还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誉。

第一个赞扬这种精神的就是孔峰。

唐代以前,女人家的地位还是挺高的,朝廷也允许和离,被休弃只是会遭人耻笑罢了,想再嫁人还是可以的,而且嫁妆丰厚的嫁个好人更有可能。

但自宋朝开始女子的地位就开始受到限制,尤其在宋明理学兴起之后,各种刻薄的法令简直不要更多。

以夫为天毫无自己还是轻的,因为丈夫的关系女人死了,丈夫没有责任;反过来的话,女人怎么死都不为过。

世道彻底进入男尊女卑时代。

等到了大顺朝,鸿基大帝相对开放一些,不过也只是争取了女人的嫁妆不得被婆家侵吞这一点。

妻子为丈夫守孝三年,终生不得二嫁的比比皆是,二嫁的少之又少,还会被人诟病。

而丈夫为妻子守孝一年,是常例,一年之后就能续娶了,守孝三年那就是情深义重,连娘家人都会感到脸上有光,要是终身不娶,简直是凤毛麟角。

当今圣上为元后守孝三年,不立继后,都被天下赞扬为“痴情”了,何况皇帝还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那么多女人。

而孔峰只有一个妻子,虽然年老色衰,但是他对妻子忠贞不二,自己的三个儿子也都是只娶了妻子,并没有纳妾。

“所以老头儿是坚定的一夫一妻主义者啊?”赵仁河是第一次知道孔峰山长还有这个好处。

以前都没发现呢。

“可不是么,他跟老夫人在这边,儿子们另有差事要办,无法随行侍奉父母,但是派了孙子过来照顾二老,听说了你的事情,觉得你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嗯,在人前夸了好几次了。”侯大宝笑着道:“还有徐山长也是如此,徐山长的妻子虽然是续娶的,但是他也的确是给自己的原配妻子守孝三年,那原配是他老师的女儿,算是青梅竹马,虽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但是徐山长至今还时不时地提上一句。”

这就是肯定了赵仁河的“重情义”的名声。

赵仁河就老实的在家里给媳妇儿守孝,小伙伴们现在都长大了,在外面奔波劳碌,不知道都怎么样了。

再说他的便宜儿子,小孩子现在才不足三个月,却已经长得虎头虎脑,圆滚滚的小手圆滚滚的小腿,浑身上下都是胖嘟嘟的,还散发着奶香味儿,整个一奶香白面包的模样。

赵仁河每天都要看好几次,甚至守着儿子睡一觉。

还学会了怎么给儿子换尿布,洗屁股,小孩儿用的爽身粉,都是珍珠磨成的最细的粉末。

相当的奢华,这是九殿下亲自送来的礼物。

而第一年的秋收就这么到了,佃户们收了田地里的产出之后,送来了佃租。

三千斤的带壳稻谷,这个是为了方便储存,只要不打落稻谷的外壳,在第二年将稻谷打成大米的时候,还是新米的味道。

五千斤的玉米,上万斤的土豆,以及一些白菜、萝卜等物。

剩余的还有各种干菜,上百只的鸡鸭鹅等等,更有十只大肥猪送来,上千枚的各色家禽蛋类。

还有在山上打猎抓到的一窝小野猪,据说大野猪他们平分吃了,小野猪养了两天,就给送来了,老农大爷还笑着道:“这个吃烤乳猪正好,肉筋道,香!”

这是他们唯一能送给主家的好东西了。

来送东西,赵仁河都收下,承包了赵氏客栈安排他们住下,吃喝都算主家的,赵仁河掏钱。

海夫人怜惜农家不容易,加上家里其实并不缺这些东西,但是收下是应该的,没有地主家白给佃户种田的道理,但是海夫人却每一家都给了两匹素色的细棉布,这算是主家的赏赐,回去裁两身新衣服穿。

这就赢得了佃户们的尊敬,觉得太夫人真是菩萨心肠。

赵仁河每日吃的虽然是素菜,但是知道是素菜荤做,这个时候没办法,只能如此。

倒是中秋节的时候,缴纳了佃租之后,赵仁河又去看了一趟祖坟那边,有郑奶娘在,他们这里倒是安静,田地里的东西收了,足够吃喝用,然后就是盖房子。

十户人家盖房子的钱都是赵仁河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很快就形成了,他们不比新手村那边讲究,但是赵仁河喜欢规划,所以一排五个二进的院落,一排五个三进的院落,之后又在旁边盖了一个三进带俩跨院的宅子,作为他们家祭祖落脚的祖宅。

这些活儿都交给了郑奶娘的丈夫来总领,两个儿子管事。

中秋节,赵仁河带了很多的祭品上了山,在新立的坟墓前,看了看这个名义上媳妇儿的坟墓,拿了个盘子出来,摆在供台上:“这是母亲亲自做的月饼,这是我亲手包的包子,孩子很健康,他在你的肚子里养的很好,不用担心。”

他这么说,郑奶娘在一边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奶娘不要悲伤,她在这里挺好,高山常青树,脚下长流水。”赵仁河觉得这个地方风水是很好。

“小姐福薄……福薄啊姑爷。”郑奶娘眼泪哗哗的流。

赵仁河安慰了她半天,郑奶娘的两个儿媳妇才上来扶着婆婆下去休息,哭的都要厥过去了。

倒是郑奶娘的丈夫,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搓着手道:“她是没女儿,说句不敬的话,她把小姐当亲生闺女一样的看,小姐没了,她也跟着丢了半条命。”

“我懂。”赵仁河点头:“我的乳母,我都给她放良了,她还时不时地来家里看看,一到换季还叮嘱我要多穿点,一直当我是小孩子,我跟我娘出了王府,她也跟着出了来,是个很唠叨的妇人,但是我跟我娘都没有烦过她。”

说起来,李奶娘虽然来历成迷,但是的确没有对自己和母亲产生什么危险,就是让人对她,只有九分信任,达不到十分。

会让母子俩在心里,防备那么一点,无法全然信任,感觉很奇怪。

所以出来之后,大家都半年多了,才见面,要不是家里头出事情,见面之后,就没李奶娘什么事儿了。

结果李奶娘现在一个月来一次,住个十天半个月的,海夫人也不可能赶人啊。

赵仁河过完中秋节,就回家继续闭门守孝,倒是何大根,传来了好消息,武举,他通过了!

伙伴们给他庆祝了一番,李奶娘却不那么高兴,只一心催促他,找个媳妇儿成亲。

何大根被闹的连喜庆劲儿都没了,为了躲开亲娘的唠叨,他决定出门去游学。

其实就是去府城继续读书练武,另外,这个时代游学是一个长时间出门在外的事情,要准备的东西可不少,加上他其实是想跟赵仁河一起出门走一走,一个是要开眼界,另一个则是保护赵仁河。

所以提前准备很有必要。

怎么说,都要过了年的。

现在在八月末,九月初。

重阳节之前,九殿下又来了。

这次是来给赵仁河搬赏的,光是大车就有十几辆,源源不断的进了赵家的大门。

王旭拿着清单递给赵仁河:“因为你制作的防水炸药包,让平南水军大营大捷,朝廷特意给你搬赏。”

“给我的啊?赏了什么?”赵仁河抻脖子往外看。

“在这里呢。”王旭看着面无表情的九殿下,只好自己将赏赐拿了出来。

赏给赵仁河的东西多,外面十几车东西,但是清单只有一张。

打头就是万两白银。

“万两白银啊?”赵仁河惊讶了:“一万两是”万两白银”,九万两也是”万两白银”,怎么不写清楚?”

这个数字太模煳了,尤其是关系到钱财方面,想他那个时代,会计们连一分钱的差别都不允许,这写的如此模煳,在他看来简直是没有必要的失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