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88)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不然像是他们这样的陪嫁女加家生子的组合,不知道多少仇家在盯着呢,一旦落了下去,日子还怎么过?

现在好歹保住了体面跟差事,日后要多加小心才行。

幸好她男人聪明,她也不笨……唉!

“就是!”马静满意了:“让人去准备吧!”

“是!”

寒露居

海夫人也没想到,老爷会这么安排。

“这合适吗?”海夫人至今还没有见到儿子,知道儿子考了个小三元的时候,她就高兴坏了,等到儿子中了举人,成了解元,她就跟做梦一样:“我去会客?”

“是老爷的决定,看来老爷很看重三爷。”李奶娘却有些担忧:“夫人不能拒绝,这是给三爷长脸的事情。”

“我知道!”海夫人一咬牙:“我去会客。”

“您放心,有我在呢。”李奶娘扶住海夫人的胳膊:“我们什么风浪没见过?这是给三爷长脸的时候,您可不能软弱下去。”

“好!”海夫人点头,目光坚毅:“给我换一身衣服,洗漱一下,上妆,上大妆。”

外面,赵仁河是真的没有时间去看亲娘,他在忙着分发礼物,关系远一点的就让何大根代表自己送去礼物,但是有些人,他必须亲自去送礼物。

第一个就是他的“启蒙恩师”赵兴,赵老爷子。

但是他老人家去了自己儿子当官的地方颐养天年,估计回来就是棺椁了,所以王府亲自安排了一队人马,专门押送了两车礼物,去看老爷子。

第二个要看的就是赵优,这位赵仁河名义上的第二个先生,赵优老家是在赵家镇那边,但是他本人是在府城那里居住的,所以赵仁河拖了一车礼物给他。

另外还有曾经教导过他的先生们,包括两个书院的山长,都得打个招唿,奉上礼物若干,表示自己能高挂桂榜,多亏先生们的教导。

赵仁河是连夜走的,第二天进了城之后,开始挨个拜访,第一个去的就是山长家,徐泾跟孔峰家里都没多留他,说的词汇都差不多:知道你忙,我们跟你还见外什么?快去忙你的吧!

礼物留下了,得了一二句的嘉奖和训话,就放他去忙了。

的确是很忙,一天的时间,办完了所有的事情,晚上却拖着一车礼物,在舅舅家过夜。

夜晚,夜凉如水,赵仁河恭恭敬敬的奉上礼物,给孙应嘉:“师爷爷,这是徒孙给您的礼物。”

“什么啊?”孙应嘉并不看他,而是拿着一卷书看的目不转睛。

“是一整套的《楚留香传奇》。”赵仁河捧着一大摞书籍:“是一个叫古龙的才子写的话本。”

赵仁河已经抄袭了金大侠的十四部小说给孙应嘉看了,没办法,把古龙大神也给抄袭了一把。

古龙大神也是个名人,着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与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华武侠小说四大宗师呢。

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没办法啊,孙应嘉看小说的起点太高,一般小说他就算是默写出来,也无法引起他的注意力,要是质量下降了,他就该倒霉了。

所以只能挑选一些好的作品抄袭给他看。

同时庆幸自己前世幸好是一个写手,要是个工科男,那就惨了。

难道要给他打造个机关枪什么的,讨好这奇人异士吗?

“就这一套有什么趣儿?等我看过了,再给其他人分一分,给我多抄几份出来。”孙应嘉这才转过脸来,给了赵仁河一个好脸色,当然,主要是看小说的面子上。

赵仁河老实的在师爷爷跟前装孙子,反正有不是没当过孙子。

孙应嘉却道:“知道你忙,我也不耽误你时间,但是你务必要记得,如果你们家安排你明年去京城会考,北围的话……?”

“徒孙肯定不去!”赵仁河立刻就道:“说什么也不去。”

“嗯?”孙应嘉乐了:“为什么啊?”

“师爷爷,您小看徒孙了。”赵仁河叹了口气:“我才十六岁,过了年也才十七岁,这么小就是解元了,挺好,可京城是什么地方?那是我家太太的娘家所在地,哪怕他们正在守孝呢,也不是我能去招惹的,何况我们家太太也不会让我好过,她算计我多少次了?有千日做贼的,可没有前日防贼的,我这一日日的努力,无非是想让我娘在府里日子好过一些,自己能出来读书,少受一些后宅女眷的约束。”

更何况,他只有亲身经历过科举,才知道这条道路上有多难走,比当年高考难多了。

以前还是自己想的太美好,但现实太僵硬,他这幸好是遇到了孙应嘉这么一个奇怪的人,他别看性格乖张,又一脸的风流潇洒样子,那真才实学不知道高出外人多少倍去。

毫不客气的说,赵仁河觉得自己的这个师爷爷,比孔峰那个出自孔府的旁系远支,都要有才华,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并不在意名声和仕途,宁愿当个秀才。

都说大隐隐于朝,他这是小隐隐于市啊!

“本来会试,分为南北两个贡院举行,按照你们平南王府的户籍所在地来划分的话,是要在南贡院举办的春闱里考试,但是你们平南王府为了表示忠心不变,每回会试基本上都是去北边的京城北围。”孙应嘉道:“你若是想要挨贡考试也使得,只是要辛苦很多,既要防备你那嫡母,又要操心学问,的确是不合适。”

赵仁河这才知道,原来会试有两个地点,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

南京的叫“南围”,北京的叫“北围”。

以长江为划分线,穿越前辈,你真有才!

第197章 焦灼的三太太

赵仁河在舅舅家里一直等到大舅舅第二天回来,海福龙是从兵营里头赶回来的,连铠甲都没脱下来,就带着二百亲卫跑了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了他那出息的解元外甥,正站在那里,朝他笑的阳光灿烂:“舅舅!”

“唉!哎!”海福龙上前就把外甥抱了起来,转了好几个圈儿:“我外甥是解元!解元啊!”

高兴地不得了,仰天长笑,状若疯狂。

“舅舅,放我下来。”赵仁河等他笑完了,才开口:“外甥在家等你,是有话要对你说。”

“我知道,走,去书房!”恢复了理智的海福龙,依然笑的见牙不见眼。

他的书房其实就像是一个摆设,但的确是商议事情的好地方。

“是不是明年又该出海了?”赵仁河找他就是为了出海剿匪的事情。

“是,这不是秋天了吗?现在就开始秣马厉兵,粮草现在就开始征集和购买,大营里该回家的兵卒也赶紧回家一趟,每次大战之前都是如此,为的是一旦战死,好知道家里都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说起这个,海福龙如数家珍一般:“等到日后分润军功,也要给的一笔钱。”

海战,战死的时候,很少有尸体被带回来,所以很多人家只能立一个衣冠冢。

这就是古代冷兵器的残酷之处。

当然,现代的海战也不见得就能留下全尸。

可终究是战争,赵仁河听了也有些黯然,海福龙却道:“你放心,你是解元了,打仗也打不到你这里。”

赵仁河嘴角抽了抽:“那可不一定,万一外甥我也有披甲上阵的那一日呢?”

“那除非你舅舅我战死了!”海福龙不爱听这个:“你一个读书人,干什么披甲上阵?少说风凉话。”

赵仁河一摊手:“没什么,明年您不去吧?”

“不去,打仗打烦了,明年也该轮到我休息一下了。”海福龙道:“早在七月份军前议事的时候,我就跟大将军提了此事,他们出去剿匪,我在家守着大营即可,只别忘了分我一份军功,他也欣然同意了,这本来就是说好了的,你跟我那老丈杆子千叮咛万嘱咐,我岂能忘记?”

何况他也看出来了,他的强势崛起,大概是妨碍到了某些人的上升之路,人家开始明目张胆的跟他说了,要他让路。

他没有任何背景,一个平南王府,还不足以压制住整个平南水军大营里那些桀骜不驯的将官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