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53)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得,收拾收拾,上学去了!”赵仁河伸了个懒腰:“过几日,找个小学堂,把你们也都送去上学,日后也好有个出处。”

别看古代通讯不发达,但是科举看的也很多,想考秀才起码联保和认保。

联保还好一些,找几个同学(童生)凑够五个相互担保,一人作弊另外四人也要受惩罚。

认保麻烦一些,需要找本县的廪生认保证明他们有考试的资格,如果出现问题廪生也要受处分,互不相识还要担风险,人家凭什么给你作保?

这就需要花钱了,倒也没有明码标价,按家庭富裕情况适当给予好处。

考试之后朝廷规定要给封卷钱,大概每人三分银子,但到了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有的会多收。基本上考一次以后,一个普通家庭几年的收入就全没有了。

想要考秀才,考试还不止一次,各地规定不同三次到五次不等,中一次只是“童生”,数次全中才算正儿八经的考上秀才。

考中秀才这么艰难,但是好处和前景也是可期的。成为秀才便代表了有“功名”在身,又称“生员”,是国家承认的学生,在地方上会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

比如免除徭役,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

秀才中部分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仅仅免除徭役一项就可以减轻不少压力,如果学习好的话,还能当上廪生,又能给人作保,得到一些外快,算是一项比较有油水的兼职吧。

还有一点,古代民间的房屋建筑风俗认为,居民各家的房屋高度必须相同,不可高出四邻,要不然在风水上有害于四邻。

古时常因此而引发邻里纠纷,甚至是动手的都不少见。

但是,如果某户人家出了秀才,那么他家的房屋就可以比别人家高出三寸,这三寸的高度就是秀才为其家族光耀门楣的具体表现。

所以才有“门第”一说。

一个人所得功名越高,这门第就越高,要不怎么有“光耀门楣”这一说呢。

也有人叫“改换门庭”,因为子孙后代有出息啊。

将自家房子抬高,自家门楣改好,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平南王府不算在内,那是王府,按照规制,他们家真正的正房建筑,银安殿,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

任你是多高的功名,都没得比。

得到秀才功名虽说会比普通人多一些特殊待遇,却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因为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如果不能通过之后的“乡试”考中举人,也不够资格当官,除非花钱买官或者受到举荐,那更难。

有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为生,成为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社会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

像孙应嘉那样的就是如此。

所以他才会有资格,将女儿嫁给一个武官,自己也理直气壮的让这个武官养老。

赵仁河在又一个休沐日的头一天晚上,将人集中起来:“我们找个时间去踅摸一个私塾,也给你们报个上学的地方。”

“可是万一老爷再来个突然袭击,怎么办?”何大根犯愁道:“我们在家自学也一样。”

“不成,到时候要考试,要的东西多,联保我们可以保彼此,但是认保就不行了,到时候人家一定会问你们在哪儿上的学!”赵仁河犯愁道:“答不上来可不行,人家给你们人保,是需要担风险的,我又不能让家里人知道你们的事情。”

实际上,现在他名下就一个下人,那就是何大根,其他的人都被赵仁河办成了良籍,他们都是自由人。

籍贯都是新手村。

且不论男女,家里都没个兄弟姐妹,只除了张家哥俩儿,他们哥俩儿也是单独立户的,但是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哥俩儿,亲哥俩儿。

“原来你还放了他们自由!”一个声音在外面响起。

众人都吓了一跳!

赵仁河抬头一看,外面施施然进来一美大叔,正是孙应嘉。

“您这是怎么摸进来的?门口可有狗!”赵仁河才不信,田大伯能把人就这么放进来。

田家以前辛苦做工,一个月也剩不下几个铜板,一家老小都要张嘴吃饭,城里头他们家又不能种菜,城外的田地种了粮食,也只够一家人半年的嚼头,其他时间仍需要勒紧裤腰带,到处给人做席面,打零工赚钱。

现在可倒好,全家都在这里吃饭,剩饭剩菜拿回去,也够家里几个小的饱肚子了。

平时更是有统一的下人衣服给他们穿,并不磨损家里的破衣烂衫。

甚至身体不好的田大伯,还可以单独住在门房那里,赵仁河请来城里逛一逛的孙大夫给看了看,说是血流得太多,伤了根本,需要大补之物,且不能累着,赵仁河就给了一些府里头分来的补品,他一个才十二岁的孩子,吃什么补品啊?

一半给了两个武师父补身体,剩下的一半又分了两份,一份给了舅舅家,其实舅舅家也没人吃,但是给不给是赵仁河的态度问题。

剩下的另一小半就给了田大伯补身体,每日这么补着,才三个月,田大伯走路就不喘了!

效果超级好!

为此,田大伯对于自己的工作那是非常尽心,连家里的孩子都被叫来当小哨兵了。

就为了能在老爷来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通报!

晚上太阳不落山,他们家大门就关上了,样的五只小狗崽子半大了,每日都跟巡视领地一样,围着宅子内墙绕一圈,各处都看妥当了才回去睡觉。

且还会训狗,上次赵仁河从外面回来,这五只狗子竟然齐齐蹲坐在一起,朝他摇尾巴。

当时就把赵仁河逗笑了,送了田大伯一整套新衣服。

要说田大伯会放他进来,那不可能,敲门都不会开的。

可现在孙应嘉就在他书房门口,那么走进来了。

众人里有一半是没见过孙应嘉的,尤其是小丫头们,喜枫她们倒是听说过其人风采斐然,但是听说跟见到真人是两回事。

尤其是枫丹白露里,最爱美的喜白,看到孙应嘉之后,嘴巴都长大了:“真的不老,不老啊!”

赵仁河一头黑线:“这位是我亲舅舅的老丈杆子。”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要叫什么好。

叫“孙老”吧?他明明不老啊!

叫“老孙”吧?他明明是长辈!

“我来看看你,发现你这里很有趣,在你这后面的宅子里,竟然有另外一个院子,里头的木板子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孙应嘉一点都不见外,他直接就坐在了赵仁河的书桌后面,那里正好是正位的位置上。

“那是二进制的数字题,那个,您知道二进制吧?”赵仁河虽然是个学文科的,但是当年数学也不错。

“二进制,没听过。”这位非常干脆的摇头:“怎么回事?”

赵仁河想了想:“就是,一种数学的运用方法。”

二进制的产生,乃是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初期的《周易》,开始主要是一部占卜用书,里边的两个符号可能分别代表“是”和“不”,这本书只对莱布尼茨的研究有参考和启发的作用,如果就此说二进制乃是起源于古代中国,那么《周易》便是二进制的起源。

莱布尼兹是第一个认识到二进制记数法重要性的人,并系统地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二进制对后来的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于一七一六年发表了《论中国的哲学》一文,专门讨论八卦与二进制,指出二进制与八卦有共同之处。

所以说,二进制其实是脱胎于阴阳八卦。

赵仁河说的有些笼统,加上他解释了一大堆专业名词出来,说了半天,他才道:“您听得明白吗?”

“听得明白。”谁知道,学过二进制的都有些听煳涂了,孙应嘉竟然听明白了:“还挺有意思。”

众人面面相觑。

“你们要找个私塾?”结果下一句,他又问了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

“是,您既然知道了,我就不瞒您了,他们都是自由身,良籍之人,可以考科举,就连几个女孩子都是如此。”赵仁河道:“我不想他们拘束于奴籍的下人身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