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23)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所以,刚刚安静下来的三太太,又开始躁动了。

“女人就是见识短!那乡试要是如此容易,人人都去考了。”赵优气的够呛,因为这次整个赵氏都被人看笑话了。

“先生,廪生是什么?”赵仁河大体上知道科举是怎么回事儿,但某些细节,还是要问一问本地土着的。

“这是考中了秀才之后的朝廷给的一点东西,秀才呢,第一名叫案首,也叫红案,那不必说了,名气,人气都有了,且案首可得一百两银子的朝廷赏赐。”

赵仁河抽了抽嘴角,老乡前辈已经把奖学金弄出来了吗?

“明朝的时候,这除了第一之外,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赵优叹了口气:“我朝沿其制度,但又有所改动,需得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生的资格,而且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还能得一些谢礼,不用劳作也能养活自身。不过鸿基大帝觉得这样太少了,就将发的廪饩银提升到了二十两,取前一百名生员,作为廪生,每年有银二十两,米二十斤。”

“那附生是什么意思?”赵仁河瞪大了眼睛,这待遇不错啊。

江湖在想,小虾仁要不要当个案首?三太太非得气死不可!

第146章 升为贵妾

怪不得读书人多了不少,且一个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考试还有体育呢,身体不好可不行。

“这可不是什么好听的称唿。”赵优告诉赵仁河,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就是朝廷提供吃喝的意思。

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

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

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

其实附生学员这帮人,基本上就跟现代花钱买个不入流的名额一样,估计上课的时候啊,人家好学生都坐在那里板板正正的听讲,附生就只能依偎在四周,蹭个课听了。

且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

也就是说,廪生当的时间长了,可以由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

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

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这也是一些超龄了的“老学生”们唯一的出路,总不能一辈子当个老秀才吧?

有点门道的人家都不会甘心,培养一个读书人出来不容易。

廪生也是现代人说的优等生,要是一直都是优等生,那只能证明这个人是个人才,当然有别的出路。

“但只是一说,前朝有过这种情况,我朝却不见得,我朝的科举限制年龄,一个廪生难道还考不中举吗?”赵优道:“你那嫡母啊,差一点就让你两位嫡出兄长成为附生了!”

要是赵家的族人成为附生,那也情有可原,学习不好,又是赵氏族人,当个附生,花点银子,求个学习的机会。

可是平南王府的孩子,当了个附生,这说出去好听吗?

还不如去平南水军大营里当个小兵来的好,起码人家还有一句“不忘乃祖之风”夸一下勇武什么的。

科举啊,乡试的话,整个平南府的州县秀才都去考试了,瞬间这事儿就全都知道了。

平南王府的脸面啊!

赵仁河看赵优气坏了,赶紧安慰他:“先生不要生气,他们回来自然会有王爷,世子他们管教,再说我们这些年,守孝守得都要傻掉了。”

“哎!”赵优还是很符合他的名字,他忧郁了。

赵仁河只好请孙大夫给赵优开了几副疏肝理气的药,不然怕他真的郁结于胸。

再给气出个好歹来。

但真正气出个好歹来的是赵希伊。

赵仁河是放学了之后回到七号院,因为明天休沐么,他就打算晚饭跟亲娘一起用,便收拾了一下,去了后头的寒露居。

大概是这些天,三太太光顾着生闷气了,没来找寒露居的麻烦,海姨娘又听说那些考试的秀才,没有一个中举的,顿时觉得满天乌云都散了。

“光是这事儿就够她们郁闷到年前了,这眼看着就进腊月,过了腊八就该准备过年了。”海姨娘给儿子夹了一个红烧香菇丸子:“过了年又该考虑大少爷他们的亲事,几个月的消停且享受着呢。”

“您也别笑的太明显,当心刺人眼,父亲已经升了官,这滕妾的事情,他提了没有啊?”赵仁河关心的是这个。

“没有,他没提,我也没问。”海姨娘的筷子一顿:“好像我着急似的。”

“这事儿可有人挡着?”赵仁河不问海姨娘了,扭头问李奶娘:“您打听过了吗?”

“书房的喜兰姑娘,八成是有了。”李奶娘却给了他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答案。

“哦?”赵仁河一扬眉:“也该有了,这都出孝快二年了吧?”

“这个孩子若是生下来,您可就不是最小的那个了。”李奶娘意味深长的看着赵仁河。

“没关系,没有喜兰姑娘,还有别的女人,生吧,能生多少生多少。”赵仁河一点不为所动:“这么说,她要是真的有了,我姨娘的滕妾就算是到手了。”

“少爷说得好。”李奶娘很满意赵仁河的心智,虽然这孩子脱离了自己的身边,但是心智成长很好,将来必定是一个合格的爷们儿。

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对话,海姨娘听不懂,索性她心宽:“那我们就等着看吧。”

果然,过了不到三日,三房老爷升官了,朝廷趁着年前,将管帽、官袍以及印信等都送了来,赵希伊很高兴,他在书房起草了给妻子请封为五品安人的折子,因为是请封的关系,这折子发出去,要年后开笔才能处理。

但是三太太也很高兴了。

每日笑眯眯,一扫郁气。

还给京中的娘家备了一份厚礼,其中不乏六对鱼翅,一簸箩的干鲍鱼。

他们守着海边能吃到,京中却是吃不到新鲜的,只能吃干货,就这,在京中都属于新鲜物。

所以她送了不少回娘家,顺便写了一封家书,在里头当然是说自己的丈夫升官了的喜事儿,其次就是想问一问娘家有没有合适的姑娘?

自己大儿子已经是秀才了,要不是守孝耽误了,现在都是举人了,她倒是没说,乡试没中举。

挑好话说呗!

她还记得三位嫂子的娘家,都有不少闺女,挺不错的,介绍一个合适的应该不难。

另一边,这老爷升官了,麻烦也来了,有一个滕妾的位置。

若是真的让人升上去了,那女人就跟她几乎是平起平坐了。

滕妾在这个后院里头啊,也叫“二房”,甚至如果正室夫人没了,这滕妾都有权利代为管理后院,主持中馈。

要是真有了个滕妾,她可怎么办?这五房人里头,大房是没有滕妾一说;二房妾室最多,可没有一个良妾!

要当滕妾也是有要求的,第一个就是出身清白,起码要是一位良家子。

因为滕妾是受到官方承认的,一旦扯上官方,起码三代起,都要查一遍。

所以才有一些贱籍之人,转为良籍,三代之后才能科举。

奴才一般连祖宗姓名都是没有的,怎么在户籍上填写三代?

今天在这家姓王,明天可能到了别家就跟着主家姓张了,怎么断定三代啊?而且写上去也不好,一写父亲谁谁谁,职业怎么填?

写“奴才”?“下人”?还是“常随”什么的?

朝中户籍制度管理严格,百姓轻易不能离开居住地超过一个府,也就是一个省的范围。

要想出省远行,你得有个好理由,无缘无故的衙门不会给你批路引子。

同样的,滕妾是朝廷承认的妾室,记录在册的女人,是无法随意处置的,更不可能每日,或者初一十五的给她来请安,除了不能穿红之外,跟正室夫人没什么两样。

生的孩子,那是半个嫡子。

“太太,这老爷升官是喜事啊。”董瑞家的看太太又不高兴了,刚才还写了信回娘家,说要请娘家嫂子们给相看一下,谁家有合适的姑娘?南边的女孩子,多少有点黑,少有白皙的皮肤。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