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府凭男记(104)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关键字:平南王府凭男记,初吻江湖,赵仁河,李钊,宅斗,官斗,宫斗,争天 别人穿越,他也穿越,别人不是嫡子有为就是庶子崛起,他呢?是嫡子庶子的庶子……孙子!王府很大,五世同堂,作为一个连炮灰都不够资格的小透明,一个现代写手的古代穿越之旅,究竟是将人都宰了自己当王爷好?还是分府出去另立门户?这是个难题……另外,为什么要他养个包子啊?还有包子他爹也贴了上来。点击展开

身边坐着六个少年,每人手里头一本书,低头看得很认真,还有一群小子也坐在他身边的榻上,也在看书。

自从他们认识了字之后,赵仁河就托舅舅带来了不少书籍,都是正经的东西,不求他们能理解,但是一定要读过,有的人可能还喜欢背诵,例如那个《唐诗》跟《宋词》,以及《元曲》这样的书籍。

全屋子的人都安静的看书,颇有一点图书馆的意思。

他们俩既不识字,又刚来,还不知道这里的规矩,也不管随便动弹,更不敢开口叫三爷。

他们看书一看就是一上午,皆因上午阳光充足,光线好,且中午要吃饭了。

赵仁河才合上书籍:“要吃午饭了吗?”

“是,已经午时了。”何大根抻了个懒腰:“三爷,今天中午吃什么?”

“听说伙房炖了大肉,还有送来的新鲜海鱼,红烧了那种大海鱼,嗯,一起去看看吧。”赵仁河起身,其他人乖乖的将所有的书籍挨个放好,且不曾乱放。

赵仁河特意找人打造的书架,上面分了经史子集这样的正经书本放置的地方,又有一面专门放杂学和话本子。

可怜俩大男人却是个目不识丁的,根本没看出来那边还有话本,只知道这些孩子竟然都认识字,可比自己这两眼一抹黑的强多了。

加上新来的地头还不熟,一时之间也不敢太过,只装老实,索性俩人倒也外貌上看起来老实巴交,自以为煳弄了过去。

其实是赵仁河不跟他们俩计较。

他们男的只在前院活动,如今开饭,就在前院树下有一长桌子,上头摆了盛装米饭的饭桶,还有大盆装着的菜。

果然,伙房炖了大肉,一大盆的红烧肉。

还有用长方形的大木盘子盛着的一人多长的大海鱼,红烧大海鱼。

更有一大盆子的凉拌海菜,一大盆的排骨海带汤。

最后才是一大盆的烧茄子。

另有两盘子只有赵仁河这个三爷有的菜,一只烧鹅,整只的那种,不是撕碎了的(撕碎了的谁知道是不是整只的啊?伙房这种小巧的事情常干),以及一盘的尖椒炒肉片。

“有烧鹅啊!”何大根上手就开撕,自己一个大鹅腿儿,给了赵仁河一个大鹅腿儿,然后其他人也一窝蜂地上去抢着吃,感觉这样还挺香。

其他人都是端着个饭碗,大半碗的饭,然后去夹菜,赵仁河同样如此,也有人去他那里吃那两盘炒菜,几筷子的事儿,就吃没了,不如大盆里的饭菜香。

他们吃饭一向如此,有点自助餐的意思,更让俩人看不明白这是个什么规矩了。

想问人吧?又没人搭理他们俩,第一天来,跟谁都不熟。

只能这么干看着,午饭过后还有午睡,所有人都各归各位,去睡觉了,留下俩常随不知道要干什么。

索性也在一边打盹。

下午的时候,一群孩子在玩耍,其实就是在做运动。

只是俩人不太明白,权当成玩耍了,小孩儿哪有不爱玩的呢?

晚饭吃过之后,趁着天还亮着,俩人各回各家,因为赵仁河这里不留宿。

俩人离开了七号院之后,走在下人走的窄小过道上,才算舒了口气。

王乐子用手肘捅了捅身边并排走着的霍三儿:“三哥,你看这是个什么路数啊?我怎么没看太明白?”

“能有什么路数?”霍三儿嘿嘿一笑:“无非是后院的姨奶奶教了点小手段,女人么,无非就是那几样,给我们脸色看,降服我们俩,当个马前卒罢了。”

俩人儿都是下人圈子里的“名人”,像是他们这样的人,一般主子是不用的,嫌弃的很,当然,用他们的一般也没什么好活儿。

但是这次不同,用他们的人是三太太,虽然说被关了二年多,但是好歹是正室夫人,京中娘家也给力,没看关了二年多,三老爷不也照样将人放了出来?

三老爷别看进士及第又当着官,但在三太太面前貌似夫纲不振啊,三太太那点风流韵事,下人们哪个没听说过?

反正上头也没有严令封口,难得看上头人的笑话,传的风一般的快。

各种添油加醋自不必提,心里头知道是疯传,谣言这东西说的都夸大,但无风不起浪。

“降服我们俩?三爷才十岁吧?”王乐子笑了:“我们俩还用降服?我们俩来就是带着三爷玩的。”

“你说得对,你看到了吧,今天那些孩子只顾看书,对我们俩爱答不理。”霍三儿揉了揉鼻子,看了看王乐子:“而且没有一个丫鬟出来招唿,小丫鬟都没一个。”

他一提这个,王乐子脸“哌嗒”一下子就落了下来:“甭跟我说这个,我就是听说三太太送了不少小美人儿来这里,才答应给她办事的,来了一天,满眼的都是一群小蛋子,有个屁的小美人儿啊?”

清一色的少年,以及半大的男娃儿。

“这是以防万一,你老兄那哄人的功夫可不赖,日后还不能让三爷,赏你一个美丫鬟?”霍三儿乐呵呵的道:“我就是成亲了,不然的话,也请三爷赏一个。”

俩人浑然没有将十岁的赵仁河看在眼里,下午不也玩了一下午吗?

殊不知,这下人的过道里来来往往的不少,有那么几个人特意来听他们俩说的什么,回头侯大宝那边一打听,就都知道了。

不用晚上入睡,太阳下山之前,侯大宝的消息就过来了,宋大千听完很生气:“幸好没有让喜枫她们出来,不然这俩坏坯子还不得看进眼里拔不出来啊?”

赵仁河也有些被恶心到了,那俩人都多大年纪了?再看自己身边的全都是小萝莉。

“我们总会收拾他们俩。”三爷一握拳:“这俩算是新手村的顶级怪了。”

众人没怎么听明白什么意思?

赵仁河却唏嘘,没人懂他这个梗。

三爷要上学,需要准备的东西就多了,从笔墨纸砚,道藏书典籍都要准备好,另外还有一匹马拉的一挂小马车,以及每日跟去的常随和书童也要排好班。

霍三儿跟王乐子当然是轮流跟着赵仁河,但是俩人都说会赶车,偏偏赵仁河却不让俩人赶车:“让丁大力赶车,他力气大,小时候也在家里赶过马车,他们六个都会赶车,就是不太熟练,多练练就好了。”

其实是不想自己的“交通工具”交给俩陌生人,虽然说,这一段路其实很短,只有从七号院到侧门,过了侧门往前走不到三百米的距离,就是学堂。

六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天儿,赵仁河穿着新的衣服,登上了小马车,据说学堂那里渣爹已经打过招唿了,就是因为渣爹太忙了,这一出孝,他立刻就回到了岗位上,基本不回家。

到了地方,赵仁河下了车,看到学堂地方不大,学生也不多,最多的就是姓赵的小孩儿们,其次是附近一些有头有脸的亲兵们的孩子,只是自从分家之后,这里连亲兵的孩子都不见了,只有姓赵的几个小孩儿在上学,大一点的孩子都是去平南书院里攻读,顺便在平南城里头考试。

赵仁河每日都有一个成年的常随跟着,坐在车辕子上,赶车的是六个少年之一,除了侯大宝之外,其他人都挺壮实的,而且周围都是王府的人。

每日轮流有两个月陪着他上学,但是按照规矩,除了赵姓学生之外,奴才下人是不许进去的,只能在院门外等着。

头一天上课,认识了同族远房的堂叔,赵优。

是一位举人,不过学习好,据说当年是个神童,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去会试,而是在这么一个小学堂里头当了先生。

赵仁河什么都没学,上午跟几个同学相互认识了一下,发现都是庶出!

中午在这里用餐,休息。

下午的时候,这位赵优堂叔,带着他们拜了孔子拜孟子,又见了七十二贤图,一顿折腾,然后叮嘱他们每日早上巳时准点上课,午时休息,未时结束。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在申时请教。

过了申时堂叔也要休息了。

赵仁河算计了一下,这是个朝九晚五的时间表啊!

而且上午俩小时课,下午俩小时课,嗯,小学八成也就这样。

还是小班授课,赵家的孩子十几个,都十岁左右,应该都启蒙过,所以教导起来不费劲。

回去之后两个常随用过晚饭就走人了,赵仁河的学生生涯,正式展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