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45)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他又如何不知,在郭弋的消息传回之前,他们便是看顾越上刑场,也要沉住气。

月上关山,幽州八十里之外,两千名锁子甲轻骑兵沿着水光粼粼的桑干河北行,不展旗,不鸣号,不亮火把,宛如一条巨蟒,悄然在墨蓝山川间穿行。

郭弋去州府的马厩牵走郑氏骑过的马,又领了节度营旗帜数百,方才领队出发。之后,沿途每座哨楼,他都分五人前去把守,以保证信息畅通无误。及至河流分岔处,马扬前蹄,郭弋瞳孔一锁,就近在荒芜的小榆村停驻。

村前土石路洒满褐红的血斑,士兵抡着铁铲,汗流浃背,试图掩埋痕迹。郭弋不下马,直接问道:“何人经过?”士兵跪地,颤巍巍道:“郑,郑将军令我们埋尸……”郭弋道:“何处去?”士兵道:“居庸关。”

尸体有两百余具,皆从附近哨楼运来,面目难认。副将便猜想,郑擒风贸然出击,战败逃亡,退守居庸关,谎报军情,杀死了哨楼的哨兵。郭弋道:“跟。”

郭弋先估计时辰,又观察远方扬尘的形状,见其分为一前一后两股,前似散军之形,后为劲旅之形,距离不过百丈,便判断出,情势比原先料想的还更复杂,不仅州府收到的捷报是假的,甚至,契丹还发了一支千骑追兵,正在试探居庸关。

沿途各处哨楼空无一人,独留火苗在风中摇曳,舔舐着血腥之气。副将勒住马,咬牙道:“契丹怎可能如此长驱直入……”郭弋道:“榆关已失守。”副将道:“什么?!”郭弋道:“我们必须在契丹大军抵达之前,把薛玉的爪牙拔掉。”

语罢,郭弋派牙官穿节度营将士的铠甲,从崖壁小道先行赶往居庸关,报信说薛公援兵已至,待关口燃起烈火,一同出击,包夹契丹的追兵。随后,又命副将迅速把各式残留的甲片和箭羽收集起来,一路往长安送,一路往幽州府送。

行至关口十里,黄尘弥漫,月已变得透明。一座孤独的哨楼,似饮血的断剑,立在光秃秃的崖顶,就连唯一一棵与它相伴的松,亦不知何年何月被劈成两截。

郭弋听见不远处熟悉而经年遥远的喊杀声,反倒又平静下来。他拔出狼头剑,望着那支或是因冒失,又或是来探路的契丹队伍,迟迟没有动作。副将道:“将军,牙官已回信,万事俱备,正是时候。”郭弋道:“好,点火示意。”

一声令下,烈火雄雄燃起,哨楼在刺眼光芒中逐渐融化,居庸关内鼓声大躁,门敞开,一位披坚执锐的将军在□□掩护之下杀将而出。郭弋展开节度营的虎旗,令骑兵冲锋。两个时辰内,契丹因腹背受创,战败,领兵者自刎而亡。

至此,朝阳初升,郭弋放开缰绳,任凭坐骑嗅着气味,行至那位将军面。郑擒风摘下头盔,用血手拨开额前散落的白发,慨叹道:“原来,是郭左卫。”

郭弋不等郑擒风多话,挥枪示意,霎时,两千骑兵变幻阵型,死死将郑军锁在原地,动弹不得。郑擒风一惊:“本将乃范阳节度营副使!”郭弋道:“知道。”

郑擒风思忖了良久,突然,仰天一声大笑。郭弋道:“八万铁骑全军覆没,可见,可突干实力不弱,薛公大意了。”郑擒风道:“若非你们步步紧逼,薛公如何会自乱阵脚,贸然出击,至此惨败?”郭弋道:“即便惨败如此,你们仍然企图用纸包火,与谋反何异。”郑擒风道:“你错了,薛公世代忠良,绝不会背谋反之罪名。”郭弋道:“好,那就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手起,刃过。

郑擒风人头落地之刻,居庸关城垛上的守将呆若木鸡。郭弋把头颅包裹好,悬在他自己的马前。副将道:“将军,事不宜迟,薛公虽无欲谋反,但其北边的部将拿惯了好处,难保不会有异动,而契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郭弋用尸身擦干净剑,收入鞘中:“你说得对,我们虽是暂时给可突干一个警告,但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样,我就守在此处,你领几个契丹的俘虏……”

当东方的光越过幽州城墙,照在市集土台,由牛、羊、兔、狍、鹿、雁、熊的头组成的七宝席,已引来百姓的层层围观。瓷盘里,动物的皮不断析出油光,逐渐变得晶莹剔透,映衬着满街飘舞的红丝带,显得一派吉祥。

苏安坐在参加庆功的马车之上,袖子拢得紧紧的。旁边的王庭甫披着和他一模一样的貂皮绒子,调侃道:“还是丽娘给的冬衣暖和。”苏安勉强地笑了笑。

庆功分三部分,一是论诗,论塞北之乐,论边将之功,二是吃饭,三是舞剑。及至巳时,大队的士兵进驻北市,镇守在横纵交错的街巷,□□手则站满高阁。

苏安一登台便看见薛玉坐在主位,正和薛世仁、赵章谈诗赋。他又往左面看,看见自己的席位在吴诜、周全和王庭甫的旁边。他也没有问,捋过衣袍坐下。

众人到齐,赵章起身道:“既然在幽州,咱就不学长安人行对字令,换个粗放的方式,转酒胡子。这酒司令,本应由郑将军来担任,奈何榆关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他回不来,便托我来监督诸位是否违反酒令。”薛玉道:“好。”

苏安侧过身,轻声道:“不是说,顾郎也会来?”王庭甫道:“死活还不知道,别管那么多。”苏安:“……”吴诜也跟着起身,应道:“恭敬不如从命。”

宴席旁边,谢焉等几位教坊乐工得令,立时开始奏乐。又见小吏端来一个上丰下圆的木刻胡人。赵章捏起酒胡子,把手的方向对准薛玉,在漆盘上摆定:“首轮不转,薛公有话,要对各位辛苦戍边的将士和礼部远道而来的僚友说。”

接着,奚琴变为徵调,屏风正中垂落一副诗。苏安看不懂,正要开口问王庭甫,便是薛玉举起酒杯,感慨道:“昔年,燕公被贬斥,任幽州都督,心怀郁闷,满腹牢骚,本帅心疼他不易,就在营地设宴相邀,不想,听见这样一首五言律。”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塞北苦寒之地,无歌无乐,只能舞剑,只能听奚琴和笳音,难以尽享人生之欢乐,这句‘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何其刺痛人心?可,燕公是矫情,某却是真情,在某心中,能坐镇幽州,守后方百姓安居乐业,是至尊最大的恩遇,诸位将军戍边数十年,无怨无悔,亦是与某同心,与朝廷同心,与至尊同心……”

薛世仁敬上一杯酒。薛玉饮完,眸中竟泛起眼泪,续道:“偏偏有些人,试图挑拨节度营和朝廷的关系,只是说某贪财敛物便罢,还让各军将士倍感心寒,这如何说得过去?现,榆关大捷,某便要让这些人,为前线阵亡的英魂赔罪。”

话音刚落,赵章挥袖对台下作揖,义正言辞:“今上圣明,与薛公同心,令其察罪人顾越之责,以慰军心!”语罢,将酒胡子轻轻一旋,正指南方。

红绸飘飞的主街,一列枪兵押送顾越朝他们走来。苏安浑身一颤:“十八……”顾越的脚缠有镣铐,手背的伤口乌浆一片,素白的麻衣在风中单薄如纸片。

“薛公!”周全的脸色铁青,咳道,“妖言惑众!顾校书何时行过挑拨之事?”

苏安咬了咬牙,忍不住要起身,却还没说出话,被旁边的王庭甫一把摁住肩膀。王庭甫举起酒,说道:“赵酒纠,既要论罪,不如慢慢的,一边吃饭一边来。”

几个人说话之间,顾越的那一双原本目光涣散的眸子,因是猎取过场上全部关键的信息,渐渐变得清澈而明亮。

赵章道:“顾郎,如你所见,榆关传回大捷,薛公开天恩,让你同享福。”顾越行过礼,赤足在草毡坐下:“多谢薛公,方才可是在论张燕公的《幽州夜饮》?”

与此同时,七宝大宴正式开始,每案都摆上一个炭火锅,侍女端来七种肉食,用金柄的刀,切肉成片,放在锅边炙烤,待表皮焦酥,香气四溢,方夹入各碗中。

“顾郎,某这些日子,听得最多的名字便是你。”薛玉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方才让赵章把席间的残余撤去,并让舞剑者上场,“去年新科一回,牡丹坊一回,沧州一回,范阳郡一回,你还真是无处不在,搅得范阳道翻天覆地。”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