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131)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竹叶的影子,伴着细碎的光,映在那一袭霜色的长衫,仿佛是原本有的花纹。

苏安缓缓从地上挑捡起一枝,晃一晃,寂住孩子们的七嘴八舌:“来,听话。师父今天,和你们说一说,牡丹坊,为何名牡丹。”鼓儿抢先争道:“牡丹好看!”

一时,阿明和阿兰面面相觑,也不知事。只有阿米,应了一声:“是,师父。”

苏安的眸中流淌过一股生动恒久的清泉,最终,他还是把那番话作了训诫。

“师父像你们这么大时,还在韶州教坊里吹木叶,一直到十三岁才到长安,那时,师父听太乐令李升平大人说过一句话,他说,盛世,好比花开正艳的牡丹。”

时隔八年,再说出这段话,物是人非,心情迥然不同,唯一不变的,是远志。

“牡丹的根系,扎在社稷子民之中;牡丹的茎叶,散在文武百官之列;牡丹的花瓣,是诗词礼乐的颜色,牡丹的花芯是……花芯沁着一支曲子,名《霓裳》。”

十四日夜里,广陵楼前的开明桥,呼声震天,来自六十坊里的壮汉,有的披甲戴胄,有的赤膊上阵,拔着那根碗般粗圆的麻绳,女伎沿河唱着《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苏安赶时间教授南不嫌最后的几个要点,把挂灯谜的任务交给顾越。顾越见开明桥人挤人,自己的灯谜又简单,怕被抢坏,便和苏安说,他挂去西河第七桥。

“我是不稀罕那花船,阿兰想坐。”苏安笑着回道,“你若抹得下面子,便向杨刺史讨一只,我们从南边绕一圈,边摘谜边赏灯会,末了刚好回原地看乐赛。”

虽然他也知道,这话不必说。

正月十五的上元夜,在爆竹声中降临,一轮圆月,画入南地波澜微漾的江河。

是夜,整座扬州城被花灯围得亮如白昼,城外是长江、运河,城内是东西两条官河,密密麻麻的艳丽的花灯映在河面,又映成双,映照着无数的心愿与福祉。

苏安刚从阁楼下来,便有一袭飘逸的青衫用吴音吟诵诗词,从他面前晃过。

“云散天清酒未消,月恋小市吾恋桥。十里红灯成白昼,扬州樗慢是今宵。”

那瞬间,苏安有些恍惚,他熟悉这个清亮的声音,只是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人来,人往,船工一路吆喝,撑着一只无篷的花船,摇摇晃晃,停泊在开明桥侧的渡口。船厢屏风倾泻出温暖的光,船侧和甲板,铺满粉的红的梅花花瓣。

“好玩!快上去!”

苏安还没开口问,只见几个孩子大呼小叫,拽着仆从奔跑过去,抢着登船。

顾越候在渡口,手里提着个篮子。苏安一见就笑,忘了烦忧,提袍登船:“月照红尘路!”顾越扶住苏安的手,助他上去,回得平静而温柔:“春篮家书长。”

两岸莺歌燕语,然,当苏安转进屏风,一愣,又碎碎地念叨道:“我就知道,箱子里铁定是红蜡烛,你何必费这思量,再长,长得过情?”顾越莞尔。

鎏金箍拴红蜡烛,晶润蜡泊一弯一弯蓄在玻璃罩,船行火晃,映得人面嫣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顾越把春篮子放下,从里面取出羽毛般的信,一封一封拆去烤漆,说道,“阿苏,咱们看看这些长安寄来的信,如何?”

苏安摸着漆案在绒毡坐下,目光落在小盘子里的果粉和焦圈儿。那果粉细腻油亮,沾满霜糖,定然甜;那焦圈儿金黄酥脆,咬下去,不知还得吞几层香浪。

“莫谙足下:

自违芳仪,荏苒数月,昨夜知,太乐署计于明年春新招八百长役子弟,韩乐正腿伤复发不能行,我将代之授五弦之弹挑轮指,我本授四弦,实在惶恐,故而突然很思念你,翻遍《乐府闲录》,才知,你居然把我写成李郎子!……另

李升平大人昨日云游而归,闻北面子规泣血,一夜长跪未得见,又披发而去。[1]

肃此,敬颂

顺祝时绥。贺连手书。开元二十五年,冬。”

“顾刺史台鉴:

风雨晦明,北庭安好,昔王庭甫至营中巡府库,我与他同往天山雪猎,哦,甚美,如陆机言,秀色若可餐,马蹄踏雪而过,沙沙作响……归来忽闻,你将去南荒地,提笔,又觉得这封信未必寄得到,也就只能托丽娘中转,胡言乱语了。

即问近安。

北庭都护郭弋,开元二十五涂月。”

如此,一封接一封,二人又看过洛书、裴延,甚至是李道用、游桓之的,末了,皆不如看到郭弋这封信,来得神清气爽。苏安笑得喘不过气来:“郭将军好容易把明月改成别的词,结果,偏偏还用一个‘秀色若可餐’,哈哈哈哈……”

苏安笑得灿烂,也知,家中有来信,提到崔家夫人做媒,为苏茉介绍了一户坊中的郎官。他随性地把信折好,没有提,也没有乱扔,收进衣襟,贴着身放。

“郭将军咏明月的时候,你连字都还不认识,若非洛书,哪有你笑他的份。”顾越搅拌着糖霜里的果粉,夹出一个,堵住苏安的嘴,道,“咱们也去猜谜。”

一路往南,船舷边,小问大,少问老,仆从家领着乐童,去摘河边挂的灯谜。

形色各异的灯,大的挂在柱顶,足有三层楼高,精巧的如萤火,散在河风中。

一匹和真物同样大小的五花马灯,引得众人惊叹,马儿浑身绘满精巧的祥云纹案,妙的是,马鞍上栖着一只彩鹤,鹤的羽毛是粘上去的,风起时,便会展翅。

最普通的还是系谜笺的团花灯,它们旋转漂浮,量多而成势,点亮整条河道。

“师父,这是什么?”

当鼓儿和阿米第三次要抢同一盏花灯时,阿兰赶紧让仆妇帮她勾来一盏灯,端在手里,从二人中间钻过,呼哧呼哧跑到苏安和顾越的案头,笑着问道。

果谜:皮亮如珠,红汁赛蜜

苏安看了一眼灯谜,念道:“这是猜水果的,皮亮如珠,红汁赛蜜。”阿兰抿一抿唇,小手绕起衣角。苏安道:“这么简单都不会,葡萄呀。”阿兰低下头:“我,刚还想是……樱桃。”语罢,害羞地逃走。苏安一怔,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顾越一笑,解围道:“诶,各有见地,无妨,我觉得频婆果也很符合立意。”

船来到西河,满街火树银花。

路过鸳鸯好花桥时,船上已摘下五六十个字谜。顾越吩咐靠岸,去紫姑亭子里面兑换通宝钱。小吏不再,当值的是州府张别驾的家仆,当即忙得焦头烂额。

“这条是燕子,中,这条不是鮰鱼,错,这条是……这条是樱桃,中……”

映着紫姑的方孔圆铜钱,从案头而降。阿米“哇”了一声,天上下钱雨了呀!

“顾刺史吧?”张伯一边沾口水翻动册簿,一边说道,“杨刺史说过你的船。”

顾越笑道:“正是,昨日托亭吏挂的灯,不知道有没有人摘。”张伯道:“留心着呢,被一位青衣郎官摘去,他不留名,只道江州彭泽寓游而来,说什么……”

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旖旎。

正是此时,东面紫烟笼罩之处,一声高亢的笛声,气冲云霄,开河劈浪而来。

开明桥乐赛开始,几人又速速上船,那船工的桨和篙追着乐拍,越划越快。

“不错,那儿就是开明桥!”“楼座主竟然,用了陈家的笛管!”“那五弦谁奏?”“南不嫌。”“传言中,好像是京城里南下的那位牡丹坊苏莫谙的徒儿。”

满月之下,一虹玉桥。

两岸座无虚席,汗香流动,笑音绵延十里。驶过桥洞时,南不嫌洒音如珠,盛小曼笛飞蜀冈,二人的影子伴着舞姬水袖掀起的风,从苏安面前缓缓晃过。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却不料,开明桥畔,立着另位君子。

苏安手中的紫姑通宝落地无声。他终于记起了出发前在广陵楼前听见的那个声音的主人,一时,恍若隔世。

顾越以为,苏安眼眶泛红,是为这曲《春江花月夜》而激动,正要赞美,忽见苏安笑了一声,竟然一步从船里跳到岸边,走向那青衣束发,临风而立的君子。

“苏小友,扬州樗慢是今宵。”

云散天清酒未消,

月恋小市吾恋桥。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